词条 | 敖德萨阶梯 |
释义 | 简介“敖德萨阶梯”(The Odessa Steps)位于乌克兰敖德萨州首府敖德萨——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工业、科学、文化以及旅游中心。通向海边的“敖德萨阶梯”始建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因纪念1905年“波将金”号军舰起义而被称为“波将金阶梯”。“波将金阶梯”共有192级,台阶自上而下逐级加宽,它与市中心半圆广场上的城市奠基者里舍利耶大公的雕像遥相呼应。站在最高处,可以鸟瞰美丽的敖德萨港。 生活引申义1925年,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了经典影片《战舰波将金号》(The Battleship Potemkin)。影片中“敖德萨阶梯大屠杀”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片段之一,“敖德萨阶梯”因这部影片而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阶梯。这个片段里,爱森斯坦成功的运用了杂耍蒙太奇手法,突出了沙皇军警屠杀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 (全景)阶梯口。乱跑的人群。广场上的警察,哥萨克骑兵。 (中景)军队从与孩子一同死去的母亲身旁走过。 (全景)阶梯的拐弯处。乱跑的人群。 (中景)在阶梯上乱跑的人群。 (中景)栅栏。一个老人在尸体旁边。人们从栅栏里滚出来。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众。被杀死的人们。其中有一个老太婆。 (特写)断起枪齐射。 (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众。倒在柱子旁边的人们。 (中景)军队的行列。(脚) (中景)一个妇女推着婴儿车。人们从车旁走过。 其它在短短六分钟的屠杀段落里,爱森斯坦足足用了一百五十多个镜头(每个镜头平均不到三秒),反复在屠杀者与被屠杀者之间进行切换,在此过程中,爱森斯坦还画龙点睛设计了一个婴儿车沿阶梯缓缓滑落的场面,为观众平添了一种忧虑、紧张和恐惧,这一手法后来被无数导演模仿。 敖德萨阶梯其实并不长,但是爱森斯坦将不同方位、不同视点、不同景致的镜头反复组接扩大了阶梯的空间,敖德萨阶梯显得又高又长,这种空间的变形渲染了沙皇军队的残暴,给观众留下了无法湮灭的深刻印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