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廷栋
释义

这个词为人名,使用次数较多的有洋河酒厂董事长杨廷栋。

1、江苏洋河酒厂董事长杨廷栋

杨廷栋,1960 年 5 月出生,江苏淮安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经济师。历任江苏省淮阴市委办公室秘书、副科长、科长,江苏省泗阳县副县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洋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2011年4月任宿迁市洋河新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2012年4月任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宿迁市委委员、江苏省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 “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家”、“全国食品行业质量管理优秀领导者”、“‘九五’技术改造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为洋河酒厂的腾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关事件

从1997年到今天,杨廷栋已在洋河度过了10年。回忆这10年走过的路,杨廷栋意味深长:“这10年,是我人生的黄金时节,我无怨无悔地全部献给了我深爱的洋河事业。”

洋河是中国八大老名酒,拥有4000多名员工,90年代中期前一直呈现“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局面。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发展陷入窘境。1997年,年仅37岁的杨廷栋从众人十分看好的常务副县长职位上调到洋河做老总。

对于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的杨廷栋来说,企业经营管理当时在头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为了不辱使命,他放下架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很快实现了从酒业“外行”到“行家里手”的转变。

面对企业当时的困境,杨廷栋坦言:“企业的一时低迷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认清危机,正确寻找原因和对策。白酒作为传统产业,面对不断加快的战略整合步伐,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加快科技创新。”为此,杨廷栋带领公司一班人马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市场选样,在全国八大片区、十大省市,就酒产品的口感、度数、消费诉求、市场价位等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终于使洋河产品在传统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如今的洋河,主营业务由三年前的全国排序第15位跃升到去年的全国前六。今年1—7月份,洋河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6.8%、577.5%。

杨廷栋主要荣誉:

1999年9月 宿迁市劳动模范

1999年9月 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

1999年12月 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家

2000年3月 江苏省食品工业优秀企业家

2000年6月 第八届江苏省优秀企业家2000年6月 全国食品行业质量管理优秀领导者

2000年9月 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

2001年4月 江苏省劳动模范

2001年11月 “九五”技术改造先进工作者

2002年10月 中共十六大代表

2003年3月 江苏省食品行业优秀企业家

2005年4月 全国劳动模范

2006年9月 宿迁市建市十年十大功臣

2007年10月 中共十七大代表

2008年9月 振兴苏酒“突出贡献奖”

2008年 中国酒业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2008年 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

杨廷栋任职履历:

1982.8-1986.7 洪泽县商业职工学校教员

1986.7-1989.10 淮阴市委政策研究室助理秘书

1989.10-1996.2 淮阴市委办公室副科级秘书、正科级秘书、副科长、科长

1996.2-1997.12 泗阳县人民政府工业副县长、常委、常务副县长

1997.12-2002.12 江苏洋河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2002.12-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00年 江苏省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

2000年 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客座教授

2000年-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2011年4月任宿迁市洋河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2,杨廷栋

男,1939年6月生,陕西省宝鸡市人。陕西省科学院西安植物园高级实验师。多年从事珍稀木兰科植物引种,新品种选育研究,开创了木兰科植物在北方的研究基地,找出了促进实生苗提早开花和多开花的途径,解决了木兰属植物繁殖栽培中的技术难题,培育出玉兰新变种—玉灯玉兰具有叶大厚园、节间长、枝条分散、花大洁白浓香、花型灯泡状、花被片12—31片,生长快、抗病虫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的特点,现已引种到全国20多个省市县区及日本美国等。该项目在研究植物进化、保存和丰富中国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在绿化、美化、净化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专业苗圃及农民已开始种植,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河南省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194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河南省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他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特色理论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教学工作中,他治学严谨,能认真备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细致,受到学生的好评,并荣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他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主持申报和实施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参编教材和论著5部。他历任物理实验室主任、学校实验中心副主任、主任,负责实验设备的管理、世界银行贷款的申报和实施及实验教学工作,使该校的实验条件大为改观,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他1995年至今担任物理系主任,主持系里的全面工作,使物理系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和奖励。由于工作努力,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并两次荣获地区优秀教师称号。

3、杨廷栋:清末革命者

人物生平

杨廷栋,江苏苏州府吴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左右留学日本。

据载,1898年3月(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南洋官费生杨荫杭、雷奋、杨廷栋等一行数人抵达东京,是为中国最早的官费留日学生。同时到达东京的还有富士英(浙江)、卢籍东(广东)等人。

另据《南洋公学大事记》载:光绪二十四年(1898)冬,派师范院生章宗祥、雷奋,中院生杨廷栋、富士英、杨荫杭、胡礽泰留学日本。《日华学堂章程要览》载:本学堂明治三十一年六月开办,……初由求是书院派来文学生四名。本年一月由南洋公学堂派来文学生六名。……明治三十二年(1899)一月入学: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章宗祥、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富士英、江苏松江府华亭县人雷奋、江苏太仓州宝山县人胡礽泰、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杨荫杭、江苏苏州府吴县人杨廷栋。

相关事件

杨廷栋留给国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最早翻译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在办报宣传革命思想方面做出了努力。

中国人最早知道卢梭之名是在1878年,光绪四年(1878年)四月,清政府出使英、法两国的大臣郭嵩焘在日记中对卢梭的事迹有所记载。1898年,上海同文书局刻印了《民约通议》,该书,节选自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江笃介的汉泽本《民约译解》,《民约论》正式传入中国。《民约沦》的第一个完整的汉译本《路索民约沦》是留日学生杨廷栋据日本原川潜的译本转译而来,1902年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1918年,马君武译本《足本卢骚民约沦》由中华书局出版。

留日学生在翻译日书方面初见成效是在1900年,其标志是留日学生的第一个翻译团体译书汇编社的成立并开始大量翻译日本书籍。据该社刊行的《译书汇编》第二年第三期的社告,可知其主要成员共14人,他们是:

戢翼翚东京专门学校毕业生

王植善上海育材学堂总理

陆世芬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学生

雷奋 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学生

杨荫杭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学生

杨廷栋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学生

周祖培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学生

金邦平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学生

富士英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学生

章宗祥帝国大学法科学生

汪荣宝庆应义塾学生

曹汝霖中央大学学生

钱承志帝国大学法科学生

吴振麟帝国大学法科学生

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1900年11月在横滨出版的《开智录》, 略迟于《开智录》出版的是《译书汇编》,1900年12月在东京创刊,它是由我国第一个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 的部分成员创办的,这些人有戢元丞、杨廷栋、杨荫杭、雷奋等,他们已逐渐对改良派有了认识,主张推翻清廷进行革命,创办《译书汇编》是“专以编译欧美法政名著为宗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该刊曾发表孟德斯鸠的《万法公理》、斯宾塞的《政治哲学》、卢梭的抵约论》等,1903年改为《政法学报》,1904年停刊。虽然该刊没有提出民主革命的激烈主张,在政治上与改良派界限也不是十分明确,但它刊登的译著却为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它已呈现出向革命报刊转化的倾向。

《国民报》革命倾向较为明显,它是1902年5月由秦力山、沈翔云、戢元丞、王宠惠等人在东京创办的,秦力山任总编辑。1900年在湘鄂赣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唐才常被害,秦力山等人逃亡日本,血的教训使他们对保皇党深恶痛绝,于是便以这份杂志为武器,揭露康梁,鼓吹革命。秦力山、杨廷栋、雷奋等人的文章猛烈地抨击了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并提出暴力推翻清王朝统治的主张。

由于张謇等人的积极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上海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肯为会长,张謇被推为副会长。有了这个组织,各项立宪活动的开展更加活跃。两年后,慈椿太后和光绪皇帝几乎同时辞世,不满三岁的小儿博仪继承皇位,由傅仪的父亲载洋摄政。清廷为稳定时局,安抚改良派的立宪要求,在各省设立了准备实施宪政的咨议局。

这年初冬,江苏咨议局成立,张謇被推为咨议局议长。他认为咨议局是中国走向立宪的里程碑,因而甚为兴奋。局中的议员,如松江的雷奋、吴县的杨廷栋,都是留日学生中主张立宪的优秀分子,两人都擅长演说。当咨议局开会时,张謇为主席,雷、杨二人常在左右发言,旁听之人,情不自禁,都轰然鼓掌,而不能禁止。加之张謇在政界、实业界早就卓有声望,因而无形中成为东南立宪派的领袖。

1903年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又有所发展,一些留日学生骨干回到国内,冲破清王朝的阻挠在沪杭一带创办了革命报刊,与香港《中国日报》及日本的留日学生报刊相呼应。

革命派在上海出版的第一个报刊是《大陆》,1902年12月创刊,创办人是戢元丞,主要撰稿人有秦力山。杨廷栋、雷奋、陈冷等,他们差不多都参加过东京《国民报》的工作,他们是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回国办报倡言革命的。《大陆》的《发刊辞》说:“大陆云者,盖深有痛于大陆之事,而特为大声疾呼,以党我大陆也。”该刊以政论为主,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考虑国内政治环境,语言迂回曲折,版面灵活多变,因此在文禁森严情况下,能坚持出版3年。

历史评价

总之,杨廷栋,作为清末留日学生,初次见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思想,开启自己革命的心智,在多个方面为宣传革命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希望杨廷栋不被历史遗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