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树浦路
释义

杨树浦路位于杨浦区南部和虹口区东南部的滨江地带,东起黎平路,西至惠民路接东大名路,全长5586米,横穿提篮桥、平凉路、大桥、定海路等4个街道,是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

杨树浦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规划辟筑,始筑于同治8年(1869年),因通向杨树浦,因而命名为杨树浦路,是杨浦区第一条近代意义上的城市道路,19世纪80年代,租界当局又将杨树浦路向东延筑至刚狄路(今黎平路)。杨树浦路的辟筑为外商大举抢占黄浦江滨江岸线,开辟工业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杨树浦工业带发端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李鸿章批准设立的官督商办的上海机器造纸局;清光绪九年(1883年)英商在杨树浦路华盛路(今许昌路)建立上海最大的自来水厂;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经李鸿章批准,集资50万两开办了官督商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建成投产,这是国内最早的机器棉纺织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外商在华设厂呈合法化,杨树浦路沿线因处于黄浦江下游,沿江大量滩地售价低廉,且与租界中心区相通,交通便利。于是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民国26年(1937年)外商相继涌进杨树浦路沿线办厂。日商七大纺织财团,开办了裕丰、大康、公大等17家纺织厂、4家冶金厂;英商先后办了马勒等造船厂3家、怡和等纺织厂6家,中国肥皂公司等轻工业厂14家,上海煤气厂等2家;美德等商人共开办了10家工厂。杨树浦发电厂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筹建,民国2年(1913年)建成发电,容量4000千瓦,民国23年(1934年)装机容量达到18.35万千瓦,为当时国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杨树浦路沿线公交有8、28、59、60、70、79、80、124、134、135、137、577等,西段有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杨树浦路站,远期在江浦路口有轨道交通18号线的站点(渔人码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