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儒 |
释义 | 杨儒,中国常用人名,比较著名的有清代公使杨儒和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儒。 清代公使人物简介杨儒,清代铁岭人,隶汉军正黄旗。同治六年(1867)举人。光绪十四年后任江苏镇海道道员,浙江温处道,安徽池太道,四品卿,驻美公使兼斯尼巴亚(西班牙)和秘鲁公使,太常寺少卿,俄、奥、荷三国公使,工部右侍郎。 外交斗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沙俄乘机派军队占领了中国东北奉天(今沈阳),并于1900年11月9日逼迫大清国驻奉天将军增祺与之秘密签订了一个以“交还”奉天为名、实则由俄人控制东三省的“九条密约”,即《奉天交地暂且章程》。朝廷得知增祺私下与俄签约,大为震怒,宣布该章程无效,并将增祺革职,同时任命驻俄公使杨儒为全权大臣,在圣彼得堡就更改章程以及归还和收复被占领土问题与俄方进行谈判。 1901年1月4日,一场十分艰苦的谈判正式开始,对手是俄方新任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 杨儒公使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干预内政,侵我主权,断难接受,须重修约稿”。1月17日,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向杨儒公使口头提出约稿十三条,杨公使当即提出异议。2月16日,俄方在事先未经任何沟通的情况下,正式提出议款十二条,逼迫杨儒签字。杨儒公使以“条款须无损我主权方可签字”为前提予以拒绝。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杨儒公使与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的谈判前后共有13次之多,每次均由陆徵祥担任翻译和记录,经整理后电告清廷。陆徵祥回忆说:“这些记录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最悲惨、最耻辱的时代。”对于沙俄外交大臣在谈判中提出的主张特别是俄国不但要控制东三省,还要控制蒙古和新疆、俄军不撤出东三省中国就不能在东三省驻军等,李鸿章与军机处竟电告杨儒“全权定计,朝廷不予遥制”,而杨儒则坚持不签约。1901年2月5日,拉姆斯多夫约见杨儒,催逼签字,杨以“未奉朝旨”为由断然拒签,然后离开沙俄外交部直接返回使馆。杨儒公使面对强权能够做到毫不畏惧,但面对腐败无能的清廷却束手无策,因此心情一直不好,加上艰难的谈判令其身体不支,回到使馆下车时不慎跌倒在地,不省人事,十日后以身殉职。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简介男,1963年11月26日出生,山西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1980年09月至1984年06月在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7年09月至1990年06月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1994年12月至1998年03月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 1984年07月至1987年08月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任实习员职务。1990年07月至1994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课题组长。1998年09月至今在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超细材料与先进陶瓷研究室,任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学术带头人,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分会理事,《无机盐工业》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制备新技术、纳米材料化学、功能陶瓷材料、材料计算化学。 1990,12 作为主要骨干参与的"从CO+H2合成发动机燃料"研究项目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04年5月,负责承担的北京市科技项目"纳米粉体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超临界法功能性无机纳米材料公共技术平台,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2004年12月,完成了负责承担的教育部重大基金项目"稀土金属醇盐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结题验收。2003年11月,负责与蒙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纳米金属氧化物粉体材料工业化开发》,纳米TiO2和纳米SiO2分别通过内蒙古科委的科技成果鉴定。北京化工大学教改项目"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课程设计与体系优化研究",已于2004,3通过学校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验收鉴定。授权了六项中国发明专利,还有两项发明专利被公开。2000年终被评获得2000年度大宝奖教金。2004年教师节荣获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