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泉 |
释义 | 西晋哲学家简介杨泉,中国三国西晋哲学家。生卒年不详。字德渊。梁(治今安徽砀山)人,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处士。太康六年(208)晋灭吴后,被征,不久隐居著述,仿扬雄著《太玄经》14卷,又著《物理论》16卷、集2卷。 著作其著作南宋时亡佚,但因曾被各类书广为引述,得以部分保存,可略窥杨泉思想的大要。杨泉反映当时江南地区的新学风,推进了以自然科学为凭依的唯物主义气一元论。他的以气为体的自然观,与王弼等以无为本的玄学世界观相对立。杨泉肯定自然法则的客观性,又以其对农业、手工业等生产知识的广泛总结,丰富了朴素辩证法的天人关系学说。这比王充的自然命定论,在哲学思维上是个进步。他继桓谭、王充,坚持唯物主义的形神观,明确反对北方士族名士的清谈玄风,并贬斥整个玄学思潮。《物理论》残篇中还论及水的作用及“水”和“气”的转化,因而曾有学者把杨泉哲学断为水一元论。清代学者所辑《物理论》串入了《傅子》若干条,因而曾有论者把傅玄与杨泉误合为一家之学。久佚的杨泉著作,清代始有辑本。孙星衍辑《物理论》1卷,存《平津馆丛书》乙集之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太玄经》10余条;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七十五辑有赋6篇,文1篇。 语言学成就杨泉通过对形声字的分析,发现形声字的声符不但主声,也主义。他在《物理论》中说:“在金曰坚,在草曰紧,在人曰贤。”杨泉已经认识到从“臤”得声的“坚”、“紧”、“贤”在意义上的联系。杨泉对形声字声符作用的认识为后来科学系统地探讨同源词开拓了一条道路。 工艺美术师杨泉,1946年生,江西省南昌人,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系江西省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八珠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杨泉,男,汉族,1969年6月出生,环县木钵镇人,198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学历。1989年7月至1991年9月在环县合道中学任教;1991年9月至1996年5月在环县农广校工作;1996年5月至1999年3月在团县委工作;1999年3月至2001年9月任团县委副书记;2001年9月至2005年6月任团县委副书记、县少工委主任;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任团县委书记、县少工委主任;2006年9月至今任八珠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