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桥镇
释义
1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

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安庆市北大门。全镇辖1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委会,1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万余人。镇域面积100.1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

区域概况

杨桥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安庆市北大门,南临风景秀丽的石塘湖,背倚气势雄伟的国家级大龙山风景区,距安庆市区仅10公里,西近安庆民航机场,南有火车站,省道228线横贯全镇,水陆交通便捷,电力、通讯设施齐全。现辖1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委会,1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万余人。镇域面积100.1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为丘陵地区、山场、水面、石灰石、建材等资源丰富,是省级建制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交通条件

便捷的交通条件 杨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从区域内的大桥连接经合安高速至合肥、南京、武汉仅1.5、3.0、4.0小时的车程,境内的228省道,可直达枞阳、铜陵等地;吡邻的206国道可至合肥等地,市区3路、6路、21路公交车直达杨桥镇,公路四通八达,随着省道一级桐安公路、县道杨桥新线等交通干道工程的全线贯通,构筑了杨桥与周边相邻乡(镇)、市(县)重要的交通枢纽,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自然环境

优越的自然环境 杨桥镇自然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具有雨热共济、共温同时节的气候特点。这里民风纯朴,生态环境优越,是宜商,宜居,宜游的理想场所。

历史文化

丰厚的历史文化存留 杨桥背倚国家级风景名胜大龙山,历史悠久,文化存留丰厚,原属中国文都——桐城,受“桐城派”文风影响,诗坛艺苑,学林宦海名流辈出,清代这里以“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而闻名于世,著名山水画家萧谦中(原籍杨桥镇龙山村),清代状元龙汝言便诞生于此,李鸿章仓房遗址在仓房村镜内。除人杰地灵、人文绘萃外,杨桥的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古迹遍布,有“无量塔”、“龙泉寺”、“灵山寺”等历史遗存。

产业优势

突出的产业优势 杨桥镇素有“鱼米之乡”和“城市后花园”之称,物产资源丰富,拥有“太湖糯”水稻、“大红袍”柑桔,珍珠等名优特农副产品,形成了木材加工、建材、石灰石、优质水果生产、旅游、养殖等产业集群,区域性经济发展较快,产业优势明显。

旅游资源

独特的旅游资源 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级旅游区大龙山风景名胜区坐落在杨桥镇,为全镇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现已形成旅游景点200多处,奇峰、怪石、峭岩、险岭、幽洞、清溪样样俱全,特别是龙山第一刹、灵山石树、水上世界、鲍冲湖,杏花村、圆觉古塔、芦潭夜月、石塘晚卓等景点独特,形成了与黄山,九华山、庐山,天柱山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2 江西省分宜县杨桥镇

区域概况

杨桥镇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北部,距分宜县城2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水量1595毫米,无霜期281天。杨桥镇为分宜第一大镇,总面积14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7650亩,旱地62

18亩、山地12.25万亩,水面1750亩,辖2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共有人口4.7万。杨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江西省第一个状元卢肇的故里。自古即为边贸重镇,现为江西省中心镇之一,辐射人口达10万人以上。

杨桥镇交通便捷。南距分宜20公里,西安距宜春40公里,北距上高56公里,皆有国家二级公路相同,正在建设的沪瑞高速公路在杨桥与分宜县城之间穿过,并留有出入口。杨桥拥有自己的自来水厂,由华中电网供电,用水及电力充足。

杨桥是一个农业大镇,2002年粮食产量2.07万吨,经济作物主要有苎麻、香椿。此外森林资源共享丰富,有山地面积12.25万亩。在镇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养殖业迅速发展,2002年生猪出栏数达3万余头,养禽20余万尾。

地理区位

杨桥镇地理位置优越。是分宜北方中心重镇,公路、铁路运输方便快捷,距省会南昌仅200公里,是分宜、宜春、上高三地交汇之地,自古即为边贸中心城镇,商贾云集,是商家必争之地,位于镇中心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农贸中心,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并建有麻纱、仔猪、牛马、竹制品、禽蛋五个专业市场。

经济资源

杨桥镇是粮食大镇,粮食产量占全县六分之一,苎麻在全镇种植面积达8564亩,煤炭资源丰富,除正在开发的几个煤矿外,新探明的庙岭煤田总储量达一千余万吨,现有该区域最大的禽蛋批发市场,年禽蛋贸易量达220余万公斤,现在在开发万亩香椿基地。

3 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

区域概况

杨桥镇位于临泉县东部,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49100亩,辖28个行政村,132个自然村,总人口60500人。

杨桥是一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贸繁荣、享有副县级建设制的千年古镇。

经济建设

102、328省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是沟通临泉、阜阳,连接阜南、界首的枢纽,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镇,全省重点建设中心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和黄淮海开发区。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财政收入4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6元。

全镇建设优质小麦20000亩,生姜基地5000亩,贡柿、三水梨果木林3500亩,波尔山羊存栏18000只,以镇油厂、宝鼎公司、富达机械有限公司、金泽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乡镇企业打造出“由基”、“盛和”、“富达”等一批知名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十多个省、市和韩国、新加坡、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赚取外汇数百万美元。

4 河北省大名县杨桥镇

区域概况

杨桥镇位于邯郸市大名县城西北20千米。面积65.5平方千米,人口4.11万。辖4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杨桥村。大(名)和(寨)公路过境。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玉米。是县内主要产棉区之一。

历史沿革

1953年置杨桥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元月北马头乡并入。1997年,面积62.8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杨桥、房头、程子、后黄庄、前黄庄、后齐庄、白庄、前齐庄、沐浴庄、赵庄、冯屯、边村、李村、马村、程马寨、前桑圈、后桑圈、李马寨、刘马寨、胡马寨、黄马寨、小庄、东司庄、北马头、西马头、祝村、南马头、黄安庄、乔庄、未庄、王庄、安庄、小霍庄、大霍庄、东周庄、西周庄、前海子、后海子、武庄、东海子40个行政村。

5 5湖南省衡东县杨桥镇

区域概况

杨桥镇位于衡东县东北部,距县城28公里,东与横路接壤,北与株洲交界,南靠荣桓,西连白莲、甘溪。建国初,属衡山县,1966年,属衡东县杨桥区。1984年10月撤乡建镇,1989年全县撤区并乡,与东烟乡合并,成为现在的杨桥镇。杨桥原名杨林桥,相传明代杨、林二姓在境内合建一石桥,因而得名,后因县内有两个杨林桥,遂更名为杨桥。辖:杨桥居委会;凤凰、石门、汆水、长滩、金盆、花江、湖田、杨桥、石岭、如江、石山、虎塘、大塘(源冲)、蛟塘、龙凤、金山(小鹤)、鹤岭、荷家、月山、金凤、香花、荆竹、阳光、南冲、白鹤、寒水、排形、东烟、上欧、团源30个村委会。邮政编码:421441

经济建设

农产品以稻谷为主,农副产品有生猪、鲜鱼、羊、大豆、花生、板栗、茶油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青石膏、铁矿石、白瓷泥、铅、锌、金、银、铜等,石灰石储量约3亿吨,可供开采200多年,是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除能充分满足自己生产需要外,还销往株洲、攸县等地。乡镇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年产8.8万吨的杨桥水泥厂成为杨桥的骨干企业。

全镇交通比较方便,省1815线穿境而过,村村通公路。杨桥镇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山清水秀,环境优雅,是理想的投资场所。

地方美食

杨桥麸子肉,又名东方红云。衡东土菜系列之一,其主料为五花猪肉,副料为糯米粉。有诗吟道:片片红云落玉盆,糯米麸子夹大荤;农家大嫂精心制,古楚传承到如今。

交通便利

6 湖南省邵东县杨桥镇

区域概况

杨桥镇位于邵东县东南部,面积51.3平方公里,辖杨桥、娥巩桥、糜家、远大、东风、燕塘、前锋、清水、狮子、六如、巨轮、井泉、合意、两顺、角塘、杨新、杨中、杨柳冲、杨村、高兴、梅子、兰桥、富家、大合、日升、茶亭、书院、七洲、大石桥、大龙、大塘冲31个建制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9218人。

经济建设

杨桥镇狠抓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涌现出一大批的专业村和专业户,如角塘村的养猪,井泉村的养鸭,大石桥的养兔,巨轮村的养鹅等。大力实施“兴工强镇”战略,邵东轴瓦厂、宝东橡塑厂等改制企业生产红火,产值、利润年年攀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优良投资环境,邵东县环球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邵阳市宝庆鹿业责任有限公司,大型采石场等一大批企业相继落户杨桥工业园区,引进资金达5200多万元。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已规划了6平方公里的二十年城镇建设蓝图;邵东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四中队已迁至杨桥开发区办公;湘运杨桥车站和杨桥自来水厂正在兴建;镇治机关搬迁工程全面启动;杨桥大市场、杨桥医院等项目下在筹建中。全镇科技教育成绩辉煌,初中毕业会考连续两年夺得全县桂冠,百年学府——杨塘书院闻名遐迩。此外,全镇各行各业,全面发展,成绩斐然。

7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杨桥镇

区域概况

该镇位于四川省南充市,是仪陇县辖镇,截止2003年底下辖16个村。海拔高度:447米。

杨桥镇位于仪陇县中东部,距县城58公里,距朱德故居纪念馆7公里,东邻三河镇,南靠灯塔乡,西邻石佛乡,北与马鞍、柳垭镇接壤,幅员面积3266公顷。辖1个街道居委会,16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616户,其中农业户4331户,总人口16562人,其中农业人口16171人,非农业人口391人。全镇总耕地面积610公顷,粮食总产量6926吨,油料产量115.93吨,生猪出栏13557头,出栏商品兔9万只,生产总值1102.0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00万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为6300万元。镇建文化站1个,有线广播电视站1个,镇卫生院1所。农民人均纯收入3378元。

产业结构

1、优良品种推广。全镇种植优质水稻4500亩,种植油菜3000亩,种植花生3000亩,大豆500亩,豌、胡豆、小杂粮500亩。2、兔业。全镇新增饲养户70户,新引进种兔1500只,养殖户达90户,年出栏肉、獭兔15万只,成立兔协3个,培训养殖技术达3500人次。

抗震救灾

“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全镇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房屋受损4199户,其中:毁损3户,严重损坏19户,一般损坏4177户, 造成部分水、电、路及通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800万元。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立即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王大中任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到村社收集了解灾情,在及时上报的同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很快就恢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5月组织干部群众向重灾区捐款32645元,有7425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9655.5元。县上拨付灾后重建资金137万元,其中42万元用于22户严重受灾户重建家园,95万元用于房屋加固。至年底已全部发放到受灾户手中。

惠民政策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镇退耕还林1000亩,农户享受补助资金230万元。兑现粮食直补92万元,享受城镇低保39人,享受农村低保710人,享受补助3.4万元。参加农业保险:水稻3500亩,玉米1000亩,农户交6.15元/亩,每亩能享受省、市补贴70%。能繁母猪保险896头,农户交12元/头,享受省市补贴60元/头。育肥猪保险2000头,享受省市补贴54元/头。参加农村养老保险50人。优惠政策实行“一折通”及时兑付给农户,严格执行“五到户、六不准”,促进了农业的长足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严格控制农民负担,搞好一事一议工作,镇辖各村的公益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四权”模式规范操作。

党建工作

进一步加强了16个支部活动阵地的建设,规范制度,添置设备,开办了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学校,分期分批地对全镇420名党员、64名村干部进行了培训。落实了“三联系”活动。狠抓党员的发展,新发展党员15名,培养了新的入党积极分子30人。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公开承诺活动及“三满意”测评,对群众不满意的村班子和党员干部制定了整改措施,增强了支部的战斗力。同时通过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民自我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全体农民的整体素质。

安全维稳

坚持逢场天上路检查道路交通安全,并对小作坊加工实行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排除。镇党委成员专门订制了“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登记簿,对群众的来信来访问题,做到事前解决,事后跟踪,在成功调处市级信访案件2起,办理县主要领导批示信访2起,均做到了息诉息诉息访,促进了和谐。

公路建设

8月,新寨、金贝、金鼓、天台4个村共同集资硬化从新寨村三社三叉路到天台村先锋堰总长3公里的公路工程开工建设。11月云台至铜鼓村,铜鼓村至石埝村3.5公里碎石泥结路顺利竣工。

特色产业

杨桥镇有“鱼米之乡”之美称,2008年全镇养鱼面积1000亩,产成鱼55万公斤,生姜总产23万吨。两种土特产品成了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旅游资源

杨桥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天然湖泊——柏杨湖水域面积3000亩,风景旖旎如画,有“帅乡小三峡”之美誉;湖内同心岛、葫芦岛、观音滩、石蛇过江、阴阳石、燕子岩瀑布、百鸟村等26个景点各具特色让游客留连忘返。柏杨湖已列入国家4A级风景区——琳琅山风景区的配套景点。

社会事业

1、全镇农村新合医疗参保14607人,参合率达到93%,享受报销人数达8636人,共计38.6万元。2、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户,安居工程4户,灾后房屋重建24户。3、初中在校生为736人,小学在校生为148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达796人,金额26.7万元,学校教职工81人,取得教育部门中级技术职称27人,高级技术职称1人。4、人口计生率为82.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人口出生率为7.6‰,计生奖励扶持达到39人。5、全镇新安装光线电视120户,入户率达95%。

行政区划

杨桥镇下辖村:

新寨村 东门村 顺天村 五块石村 汉陵村 龙颈村 石堰村 铜鼓村 云台村 石塔村 水竹村 天台村 金贝村 金鼓村 炉厂村 七里村

人口数据

杨桥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5157

男 7875

女 7282

家庭户户数 4185

家庭户总人口(总) 15148

家庭户男 7867

家庭户女 7281

0-14岁(总) 4051

0-14岁男 2316

0-14岁女 1735

15-64岁(总) 10017

15-64岁男 5014

15-64岁女 5003

65岁及以上(总) 1089

65岁及以上男 545

65岁及以上女 54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508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