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启华 |
释义 | 1、龙岩烈士-杨启华杨启华(1901-1934),福建省罗源县西兰乡磹石村人。1934年参加革命斗争,时任坑里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参加了罗源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连罗(连江、罗源)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1934年在磹石反“围剿”斗争中被敌保安第11团抓捕,随后在罗源县城关被敌杀害,壮烈牺牲。 2、原雁北地委党校教研室主任-杨启华杨启华(1921-)男,山西省繁峙县白坡头人。他于1937年10月参加繁峙县牺盟会。同年加主中国共产党。1938年冬调到晋察冀二分区政治部工作,不久调到军区民运部工作,任通讯营电话队党支部书记。1945年春调到山阴县委宣传部工作。1955年夏,调任雁北地委宣传部理论教员。后到中央党校学习,学习期满后调任雁北地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兼任党委委员。他曾于1959年党的庐山会议后,因同情彭德怀观点,被批斗长达一年之久,1996年在任城市"四清"工作队队长时执行刘少奇路线再次挨批斗。之后送"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后来组织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71年调任朔县师范学校党委副书记革委副主任。1981年调任大同商业学校校长至离休。五十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在战火烽飞的年代,为救国救国,他出生入死,不怕牺牲(身上留有弹痕)。为党和人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他经受了各种运动的锻炼与考验。他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中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坚持原则、谦洁奉公两袖清风,艰苦朴素平易近人。曾先后三次在提级提薪中,让级于级别低生活困难的志。他经常教育子女,生活水平向低的看齐,学习工作向高的看齐......附:杨培森同志于1997年7月不幸病逝。享年76岁。 3、研究员-杨启华杨启华 理学博士,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7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99-2003 分别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基础重点实验室,法国国家科学院LCOMS-CNRS/CPE实验室及日本丰田中央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主要学术任职: 辽宁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石油化工>>编委会委员 <<无机材料学报>>编委会委员 获得奖励: 第十二届国际催化大会奖(12th ICC Congress Prize,2000,西班牙) 第九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3,上海) 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工程” 2007年获第六届辽宁青年科技奖 主要研究领域: 二十一世纪是材料化学的时代,在新兴领域如纳米技术及生物工程中不断需要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新材料。单一组成物种制备的材料很难同时满足各种需要。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一类功能复合材料,其性质主要取决于材料各微观组分的性质以及各组分间相互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应用背景实现材料结构和功能的定向控制合成是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我们通过在分子以及纳米尺度上对材料结构单元以及各单元间的结合方式的精细调变进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可控合成研究并开展它们在催化、分离及生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目前主要开展的研究方向有: 1)有机-无机多孔催化材料的合成方法研究;2)有机-无机手性纳米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多相不对称催化及手性拆分中的性能研究;3)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酸催化性能研究;4)固载酶及酶催化研究;5)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光电复合材料。 4、清徐县-杨启华人物生平杨启华(1893—1936),徐沟东南坊村人。民国十几年(准确年份待考)任徐沟县财政局长,任至民国18年6月,后由史良相接任。启华出身富商家庭,其父杨健年轻时学商,供职于北京自成信票号。当东家受冤蒙难,众人叛离时,杨健忠心耿耿、殚精竭虑,使票号渡过难关,因而知遇于东主人,升任大掌柜并成为股东。自成信分号遍布直隶、山西、河南等数省。杨健去世前一次就汇回12万两白银,杨家成为徐沟屈指可数的富户。民国初年徐沟人有“数了天禄堂,就数杨启华”,(方言华读音huang)的说法。(见清徐政协文史委编白尚贤撰-《徐沟古城》,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219页。)启华努力守成并谋发展,他独力投资在徐沟开设义泰恒粮店,开设四义诚钱庄,分布于榆次等地,又在太谷开设信义恒钱庄、协义恒绸布店,并与太谷张姓合资开设广茂新药店。在晋商已趋衰落的民国初年,惨淡经营了二十多年。 相关事件启华在东南坊任街长多年,在徐沟县为四大乡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任县支应局、财政局局长和商会会长等职。他任街长等职不仅没有薪水,有时还得捐资助款。民国18年(1929)刘文炳编纂《徐沟县志》时,他任财政局长兼任县志局董事会董事,尽力筹资支持修志,民国25年(1936)冬启华患肝癌去世。 启华初配大寨梁氏,生三子:杨炳、杨煜(字光远)、杨炤(字逸青,以字行),继娶西南坊广德堂王氏,生子杨熹。杨煜、杨炤为20世纪30年代徐沟县教师,本县学界名人。杨炤受知于侯星南。侯解放初任中共徐沟县委书记后,即多次致函杨炤,请为县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杨炤于1953年8月至1954年4月任清徐县文教科副科长,《中国共产山西省清徐县组织史资料》载名杨逸青。 异说:杨逸青任教育科副科长的时间,本文系据《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清徐县组织史资料》第274页。但据白尚贤先生记忆,杨逸青逢“三反五反”运动,投井自杀。则其任职时间恐未到1954年4月,供参考。(《清徐县财政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