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歧寺 |
释义 | 江西省萍乡市杨歧寺杨歧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北二十五公的杨歧山为东、西两峰,因“杨”有对举之意,“歧”又有山峰平起之意,东、西两峰平举对峙,故名杨歧。杨歧山奇石众多,幻作各种姿态,惟妙惟肖;峭岩广,有的危岩耸立,有的云影漾空,有的壁立千仞;溶洞奇妙,万态纷呈。山中巷龙洞,全长四公里多,洞内石瀑灵泉,丛丛石花,晶莹璀璨,堂室殿宇,宏伟壮观,奇物异景,犹似画廊。子午泉,每当子午时刻,泉水涌出量涨大,子午时刻过后,泉水涌出量变小。 名僧乘广禅师在东峰开山,高徒甄叔在西峰建寺。杨歧寺始建于唐代,那时杨歧山寺宇栉北,梵宫耸峙,盛极一时。“独步杨歧山顶上,建出花宫胜仙阙,文台壮势射虚空。”直到宋代,杨歧山仍然是“傍古千间屋,腾空百丈楼”。现在杨岐寺有殿宇十八间,由正殿、后殿、经房、宝塔等组成。走进正殿,可以看到如来佛像,十八罗汉和二十四诸天造像。寺的两侧有唐碑两块,皆为原塔铭,塔被毁后移至寺内,嵌在两侧。左为乘广禅师塔铭,铭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手书,实为罕见,较为珍贵。寺后有一株唐柏倒栽柏,传为乘广手植,至今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与千年古寺相映衬。 宋代时方会禅师来杨山创杨岐宗,与黄龙慧南的黄龙宗同为临济宗的两个支派。在唐代中叶中国禅宗有五家:临济宗、妫仰宗、云门宗、法眼宗、曹洞宗。到宋代临济分为黄龙、杨歧二家,但黄龙一派仅经数传,至宋代末年即绝传。因而临济宗剩下杨岐宗,由于杨岐、临济也不用区别,故以后就将临济宗称杨岐了。临济宗(杨岐宗)历经宋、元、明、清,独荣独昌,弘传至盛,法流繁衍,广布南北。不仅如此,杨岐派历代都有和尚去日本传临济宗旨,前后去日本的高僧就有二十九人。 杨岐方会禅师(九九二至一○四九年),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二十岁时入瑞州九峰山削发出家,每阅经书心神领会。后去长沙参谒石霜楚圆神师,契悟禅旨。据载,方会到石霜楚圆处时,初为监院,管理一寺的事务,长久未悟。他每次求教,楚圆和尚都说,你要忙的事太多,快去干你的吧!有一天,楚圆和尚外出,天忽降大雨,方会抄小路接到楚圆和尚,他拉着楚圆的手说:“师父今天不给我道明,我将请师父吃顿拳脚”楚圆说:“你知道这个事就行了。”话未说完,方会忽大悟,遂跪付地之上。后来方会在杨歧山传法,创杨歧宗。方会其弟子有白云守端、保宁仁勇、石霜守孙等。 方会于杨吱山开山传法,风靡天下。一学僧来问:“请问师父,你唱的是哪家曲调?继承哪家门风?”方会答:“有马骑马,无马步行。”又问:“欲免心中闹,应须看古教。什么才是古人的教诲?”答:“还不臼乾坤日明,碧海波澄。”再问:“你说的不知该怎样留意才好?”方会淡然说:“不是正在你脚跟下、眼皮前吗?” 有老师也好,无老师也罢,宗风家门皆因人而异,关键的是照看自己,自己能不能行禅修禅。古人的教诲如同叫之光,不是它亮而是自亮,禅法教诲也皆如此。如何知法,一切现成,当下其是。 一日方会上堂传法说:“你们大家,只要身心清净,就诸竞清净;诸境清净,就身心清争。你们跟了我多年,可知道我杨岐老人的路数吗?我的路数很简单,就是钱落进河里,就到河里去捞。再没有别的办。”“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本作狮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你们的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领悟,就不费工夫,若也不会,就别说杨岐山势险峻,要知道前头还有最高峰。” 方会说法亲切自然,明白通畅,很能够吸引人,而且他的禅法简洁明快,实事求是,重视实,而玄虚不多,深奥的语句也不多。 2010年被省市领导高度重视,被列为重点开发风景区,同时成立了杨歧山风景区.杨歧寺现任住持为国内高僧释慧通老和尚.杨岐普通寺的重建,对于保护宗教文化遗产、弘扬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规划,寺院由主入口区、文化园、杨岐医馆、禅修中心、塔院、方会堂、天王殿、大雄宝殿、法等组成,总体布局为“一池、一湖、一中心、一寺”它的建成将为弘扬和继承中国佛教禅宗文化注入新的力量。 寺址∶江西省萍乡市杨岐山 浙江省萧山市杨歧寺杨歧寺,位于浙江省萧山市义桥镇戚家山村,背靠杨歧山,左邻湘湖,右连渔浦,远山近水,渔浦村落,风光秀丽,历史上「杨岐钟声」列为「湘湖八景」之一。明人来集之有诗曰∶「杨歧寺里又重来,俗虑浮情两成灰。溪水不将渔父引,山云专与素心开。」 杨歧寺建于南宋嘉定二年(公元一二○六年)。当时因有国戚杨氏齐王、冀王分别葬于东坞、西坞,故族人舍宅为寺,初名「崇福杨寺」,由宋宁宗御赐题额,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清人毛奇龄作《杨寺考》载∶「赏游湘湖最深处,曰杨寺,以杨冀王舍宅为寺,故名。予时为诗有『龙常濑浅杨王宅,鸟道云盘勾践寺』之句。」 崇福杨寺,先后改名为崇福寺、歧王(蕲王)寺、冀王寺。明朝时,因寺宇建于杨歧山下,故易其名为「杨歧寺」。 明清之际,天下大乱,千戈运年,唯杨歧寺远离尘嚣,不惹俗务,人称「世外桃源」。寺中建有妙高楼、大悲阁等,梵宇琳琅,香火旺盛,僧人习定增慧,弘扬临济宗杨歧教义。文人墨客前后接,留下诗文佳赋。 杨歧寺名与佛教临济宗第十三代祖师方会所创杨歧派契合,为中华禅宗「五宗七家」之一。临济宗另一派黄龙派早已衰微,而杨歧派盛传江南两浙,甚至远播海外,故该寺香火盛极一时。 据有关资料所记载∶「我国历代高僧大德东赴日本弘传禅法,各扬禅风,大振法道,蔚成日本禅宗二十四派之盛况,其中除三派属「曹洞宗」外,其馀二十一派均属「临济宗禅」;又二十一派中除千光派传承黄龙的法脉,其它皆继杨歧之法灯。可见「杨歧」宗派影响之深远。萧山杨歧寺正好体现杨歧派「法灯朗跃,祖道恒传」。 杨歧寺于清咸丰十年(公元一八六○年)毁于太平军兵火;同治年间,由杨华者捐资重建,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宝殿、藏经楼、钟楼、鼓楼等。为弘扬中华佛教文化的精华,一九九八年由当地讲法徐关兴发起,经萧山市人民政府批准立项,以杨歧寺为基础,在「东方文化园」中筹建「中国佛教文化展示中心」,将佛法源流等浮壁群雕,以新的面貌弘扬正法,使临济杨歧后继有人,法脉相承。 为了以寺养寺和弘扬佛法,该寺还创办了萧山市宝相宗教用品有限公司,所雕佛教,法相庄严,制作法器,工艺精湛。 现任住持本一法师,七十馀岁,毕业于浙江省杭州武林佛学院,兼任浙江省萧山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