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牧青
释义

中文名:杨牧青

外文名:Randolph·Yang

别名:号草坪先生

国籍:中国

出生地:甘肃宁县

出生日期:1973年4月29日

职业:当代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

基本简介

杨牧青(Randolph·Yang),号草坪先生,1973年4月29日生于黄土陇原——甘肃宁县,早年游艺西安,北上银川,后返黄土故里,栖居兰州,现居北京。当代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资深策划家,国学智慧应用学者,率真派书法与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创始人,亚太地区书画家联谊会(APPCF)主席,世界和谐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

兼任:大型公益访谈节目《用什么拯救和谐》总顾问,世界和谐联合会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周刊》杂志社副总编,中华儿女孝行天下艺术团爱心大使,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特聘书画师,中国山水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陕西毛泽东语言书法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甘肃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书画商务艺术俱乐部特邀签约书画家,杭州阿东艺苑、西安古城画舍首席书画家,文化中国网签约书画家,陕西里海波艺术馆特约书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兰州书画院研究员、书法评论家,中国河朔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书法教授,中华汉字文化工程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书画院(网)艺术顾问,《中国名家艺术报》顾问,中国改革时空网艺术顾问,兰州熙吾茶楼艺术总监,兰州陇海绿色产业集团文化顾问,西安铭斯晋乾公司文化发展顾问,北京德馨十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美术顾问,北京德馨十方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委员等四十多家机构职务。

在艺术创作上,书法崇尚率真,善草书,工魏、隶、榜诸体,国画以原生态大写意为旨趣,擅山水,偶为水墨花鸟、人物,先后追随、请益多位贤哲,师法多家,路子宽泛,作品思想深邃,成一代书画大家之风范。在潜心翰墨的同时对易学、佛学、诗词、哲学、民俗、企业文化等多有研究,善园林、办公环境人文规划,并提出多个学术理论主张,是新诗词倡导与实践者、熙吾书画艺术财富沙龙学术主持/策展人、中国易学杨氏象测法创立人、国内系统性研究企业哲学最早人之一、企业三赢策略学倡说者、敦煌风艺术沙龙发起人之一、陇原画派倡导与推动者之一、金城六友之一、中国书画向何处去课题性研究发起人、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研究系列执笔者。特别他的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说”与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提出的“南北宗论说”形成了一个新的呼应,扼要分析了董氏的艺术思想弊端,把粗犷、豪放、雄厚、大气磅礴的西部山水情怀得以文化性的彰显,使中国山水画在艺术实践与研究上拓宽了视野。

履历年表

杨牧青多年以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研究和人文精神弘扬,对书法、国画、佛学、易学、哲学、诗词、文学、民俗文化、市场经济与策划、企业文化与管理等学科进行交叉性的研究和实践,推陈出新,服务于现代化经济、文化、艺术事业,为社会的发展繁荣奉献绵薄之力。九十年代起就以超前的思想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分析为甘肃、陕西、宁夏、河南、广州等地企事业和项目以及个人、社团进行策划或咨询,涉足娱乐、服饰、餐饮、商场、房产、机电、印刷、种养殖、字画鉴藏、园林绿化、计算机网络等行业。

70-80年代

1973年癸丑,幼受黄土遗风影响,非常喜好民俗礼仪和剪纸、皮影、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

1980年庚申,入学读书,然而嗜好皮影、曲艺艺术,并接受祖父严厉的家训学习。

1984年甲子,12月入手民间年画(门画)的描绘,好弄技艺。

1986年丙寅,4月着手书画艺术学习,以书法为主,涉读小说、中医等文化知识。

1989年己巳,5月嗜艺弃学。7月在陕西铜川市北关桥畔机缘梅湖老人授“易术”。后又学《易》于当地风水家魏永贤等位先生,勤于民俗礼仪和其它传统文化的探究。

90年代

1990年庚午,2月起从事商业服务。7月去陕西上畛子林场,在深山老林的四月多时间内体悟深刻,对山川、溪水、林木留下了深刻认识。同年以国画《深山藏古寺》、草书《江河万古流》、行书《临兰亭序》等作品参加书画展赛。

1991年辛未,1月起以书画及其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学习。6月参访西安碑林及有关的书画、寺观古迹。

1992年壬申,4月起抛弃初学书法的不良习惯,从唐楷入手,上溯魏晋、秦汉碑帖不断学习、吸收前人的经典书法,并涉足诗词、字画鉴藏等相关的文化科目。

1993年癸酉,7月宁夏银川市北海宝塔寺盂兰盆会之际,亲睹世情人生,涉足佛学的学习。

1994年甲戌,2月起从事商业、文化活动与服务。

1995年乙亥,3月起从事餐饮服务,后转入易学策划、书画艺术交流服务。5月游艺于陕西。10月感悟佛法于大兴善寺,创作草书《诸佛秋水》、行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长卷等作品。11月初,适遇书法家陕西刘自椟先生,随即求教书艺,得受指点迷津。

1996年丙子,3月立足黄土陇原——庆阳,出入陇东学院(原庆阳师专)寻师问教,得益梁希孔教授等多位老师提携,潜心书画和相关的文化知识再学习,着手学术理论整理。10月在去西安的半日途程中经长武、彬县频见交通事故悲惨之状,后创立“中国易学杨氏象测法理论”,发仍“干支象占”实为易术本源之说,以批术数预测误人的流毒。同年以《石门铭》笔意创作《佛说金刚经》六尺十二条屏等作品。

1997年丁丑,4月适遇“陇上遗贤”刘先锋教授,遂拜恩师门下深造书画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潜心翰墨,以此为业。适遇明师受益,不以名师为荣,此后至今又问学书法于陕西黄陵“于体书法”继承人高增安先生及书法家赵正(黎泉)、国画家傅二石等多位老师请教。同年书画作品《洞庭山色落湖中》、《开张奇逸》、《慧艺双修》等参加多类书画展赛活动。

1998年戊寅,3月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全球人文精神理念的激励下,以公平、道德和善为基础,结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经营原理,参考相关企业文化理论,创立“企业三赢策略学理论”,提出“打破双赢共享模式,走向三赢多边发展”新思路。

1999年己卯,4月有感书画艺术的流弊,思其发展,创立“中国率真派书法艺术理论”,探究、确立“书法艺术、艺术书法、名人书法、书法名人”十六字之根本,倡言书法率真理论,着手学术理论整理。

2000年后……

2001年辛巳,5月起倾力为“庆阳市120所中小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工程”项目的策划与营运服务。

2003年癸未,10月专职从事书画研究、创作和易学策划服务工作。

2004年甲申,1月创办“中国牧青网”,该网在业内外影响广泛,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互联网界逐渐形成新品牌之势,是当前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类网站之一、中文类“百强艺术网站”之一。

2005年乙酉,2月在“三赢策略”与传统哲学文化思想的促使下,发起“企业哲学研究课题”,先后撰写多篇企业哲学文稿,对企业哲学命题进行辨析与解答,解决企业发展中某些瓶颈问题,引起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同年创作汉简《苏东坡-念奴娇-大江东去》六尺六条屏、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25米长卷、国画大写意《陇原春晖》等作品。

2006年丙戌,2月努力置身网络传播和策划,承办书画家艺术交流活动及网络文稿撰写、书画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10月着手“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研究系列”执笔工作。同年创作国画《情殇》、魏隶变体书法《唐诗选抄》等作品。

2007年丁亥,2月发起“中国书画向何处去课题研究”,着手学术理论整理,进行“杨牧青书画艺术全国巡回交流”活动。10月着手“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11月提出“新诗词”说,并发起“中国新诗词发展讨论”。同年创作国画《故乡情》、《黄土情深》、《佛说心性》、《阳关希望》等作品。

2008年戊子,3月与书法家和敦煌文化艺术爱好者李恒滨、秋子、翟万益、蒲源、尚墨、滕兴武先生共同策划、倡议发起“敦煌风艺术沙龙”,与书画家郑青斌、侯景耀、尚墨、宗孝祖、黄问芝先生结“金城六友”之谊。“5.12汶川大地震”后积极参加甘肃省红十字会、甘肃省文联等单位组织的“抗震救灾书画作品义卖竞拍”及甘肃省艺术馆等单位组织的“甘肃省书画名家赈灾义捐义拍”等活动。同月,中国牧青网、中国河朔书画院联谊“金城六友”通过甘肃省慈善总会向汶川大地震捐赠价值八万元的书画作品30幅 ;参加《神州诗书画报》举办的“爱在传递书画作品捐赠”活动。6月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亚洲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发起的“震后造家—书画作品义捐义拍”活动。7月再次赴新疆天山、南疆等地写生,创作《天山瑶虹桥印象》、《身向天山歌》等作品。

2009年己丑,2月赴杭州书画艺术交流。6月出入中国美术学院得益多位教授面训,时于西子湖畔参谒山水画宗师黄宾虹故居和潘天寿纪念馆、唐云艺术馆,得新诗词“揣摩寿者已多年,怎料一觉映眼前;无须鞠躬效诚敬,百代宗师记心间;东头落笔数青鸟,西边着彩算花蕊;慧心妙手顿悟时,荒山乱石多释然!”一首。8月虎跑泉倾拜弘一法师纪念馆来归月余后得新诗词“俗情红尘莫看破,留点想法安心窝;师之心境澈如泉,问我将来何处泊?”一首。此年创作《窑洞飞歌》、《不要忘记还有这里》、《老墙》、《遥想祖辈的耕耘》、《归巢》、《生命之河》、《普照》等作品。

2010年庚寅,4月通过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向“4.14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捐赠书法作品。8月通过甘肃省慈善总会、甘肃省红十字会、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等单位分别向“8.7甘南泥石流特大灾害”捐赠画作及物品。10月通过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唐云艺术馆、美术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爱的传承暨纪念爱心画家唐云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捐赠书画作品。11月参加广东省惠州永安助学公益活动捐赠书画作品。12月26日担任学术主持策展“熙吾春韵-陇上书画交流年会”,影响甚大。

2011年辛卯(39岁),居于北京,2月参加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中国书画研究院举办的“爱的传承翰墨铸情-全国知名书画家爱心书画作品义展”活动并捐赠书画作品。5月参加“道行天下-全国书画家公益巡展义卖大行动”并捐赠画作。6月向北京市温暖基金会捐赠画作,7月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名家书画慈善拍卖会”。12月23日组织策划“白云冬韵文化艺术沙龙”活动,同月荣获“2011世界华人书画艺术贡献年度人物”殊荣。

部分作品

艺术交流与讲座

此期间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书画展览,举办“99'喜迎澳门回归杨牧青书法艺术交流”活动。近年来多次进行书画艺术交流和企业经营、易学讲座活动,在张掖(中国)商友会主讲“三赢策略与企业经营”讲座、在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主讲“书画与人生”讲座、在杭州西湖体育馆主讲“杭州论艺”等,所到之处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评,被甘肃电视台、新疆电视台、张掖电视台、白银电视台、酒泉电视台、海原电视台、沧州电视台、《新旅游报》《石油工人报》《兰州广播电视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华商报》《白银日报》《今日中国论坛》《画坛里程碑》《人一生要知道的艺术家》《酒泉日报》《沧州晚报》 《亚洲新闻人物》《江南游报》《中外画刊》《焦作晚报》《公关世界》《诚信网中卫站》《中国甘肃新闻网》《每日甘肃网》等各地的电视、报刊、网络报道或刊载,书画作品不断地被国内外相关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因书艺之故被窑街煤矿聘为“名誉矿工”,被业内外人士誉为“具有学者型的书法家”“当代最具潜力的书画艺术家和书法评论家、书画理论家之一”,荣获“中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坚人物”“中华文化功德贡献奖”“世界华人爱党爱国十大艺术文化旗帜人物”等称号。同时以《易》学思想和现代企业文化策划理念为企业、公司和个人进行决策服务,以及涉及其它方面的学术交叉研究和学习。

诗文与书籍

撰有《再回首》、《新诗词逍遥游》、《明智》、《胡杨情怀》等多篇(首)诗文和《心经解悟》(佛学类)、《走在大街上的幽灵》(杂文类)等书(待版)以及《联想在陇东革命老区——庆阳》、《中国易学是怎样炼成的》、《面向经济发展时代,弘扬伏羲古易文化》、《企业哲学问题的引申》、 《企业哲学研究导读》 、《拷问雪葬 ,低语不言》、《天葬 :雪域荒原的血泪情爱》、《吊唁:启功逝后之乱弹》、《认真对待传统书法艺术,坚决抵制流行书风狂吹》、《西去敦煌散记之--在莫高窟守护神常书鸿像前说话》 、《从流行书风到艺术书法之批判》、《杨牧青笑傲书坛谈书法》、《杨牧青:草书四言独步三百九十二字诀》、《给中国书法重新定义和定位》、《率真派书法漫谈系列》、《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概论》、《中国书画各阶层分析》、《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给中国书法重新定义和定位》、 《杨牧青谈如何进行书法评论》等百万余字文论。其论纵横阖辟、直陈利弊,散见于各专业报刊和网络。

其中《国要治其根本始能稳定富强》(1999年11月被中国教育艺术杂志社《世纪教育丛稿》选编),《重吻庆阳 感慨万千——写在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2002年6月《陇东报》刊发),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研究系列五《陈祖煌与他的山鬼艺术情结》 (浙江《美术报》2006年10月7日刊载、郑州大学《美与时代》2006年11月刊载),2003年1月27日策划性文案《如何建设美丽的西峰城区》在西峰城市建设与管理“金点子”有奖征集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并被更多网站、博客、刊物转载,影响颇大。

专职从事

书画艺术创作与交流,古旧字画研究与鉴藏,传统文化学术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践和应用,企事业整体策划决策、网络策划推广及相关的学术专题报告。

山水画作

杨牧青所倡导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作,从构图到用笔,再到用墨和技法,都讲究着一种粗犷和豪放,寄情于自然,在拙巧夸张中映现出世态人情,以淳朴的心灵向往于生命,力求率真而又洞达的感觉,不同于宋、元细腻勾描的重峦叠嶂,也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山水写意,更不同当今学院派的教科、教条主义,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介于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大写意艺术新图式。

杨牧青谈艺录

2001-2005年

1、作书写画之际应向人性的灵魂深处反省和发掘! ——2001年3月即笔于去西安的途程中

2、唐人王摩诘在《山水画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余以为不然,而是文化修养与色彩交织最为上,水墨只是相对绘画的其它技法做一言语罢了。一幅山水画若没有文化修养和善用色彩的深层次的意识映现,那么对“水墨”二字的驾驭和应用不一定就能够“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2002年端午随笔

3、书画是修身养性的,画的是文化,写的是心情,你的心情好了,文化素养深厚了,你就能书画出智、真、善、美的作品。惜如今,许多的人就犯了这个错误,笔下人物是畸形胎儿状,笔下的花、鸟、虫、鱼是悦人眼目的讨好作品,笔下的山水更是机械化的教科主义的东西,缺失了真情和大气。因此,他们的作品就会染上愚、假、恶、丑的习气,且一心谋算着人民给与的财政俸禄而中饱私囊,色彩私欲,不得挥洒于天地之间,实为悲哉!——2003年8月兰州观某书画展有感

4、厚古薄今,倚老卖老,大概是中国文化人的通病,在书画界亦如是。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曾有论述:“上古之画,迹简意澹而雅正,顾(恺之)陆(探微)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子虔)郑(虔)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也。”张的这段话,如果以今天人的眼光去看他所处的时代的画作,今天的人一定会认为它是宝物,以为是圣作遗迹,绝对不会以焕烂、错乱等词去称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世人大都以好古、装古、奉古为其劣根性。犹若胡子长、年纪大、官高位显者,不管他们的画作优劣程度如何,世人都会以他们的画作艺术性比没有胡子、年纪小、基层从艺者好了许多。我们要尊老,要承古,要服政,但绝对不能让古、老等流毒对艺术发展贻害百端啊!——2003年腊月随笔

5、时下,书画人更不需要扮演“帅呆了”、“酷毙了”等“虚妄相”,要的是内在之美,要的是光明正大之身,要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需要艺术个性张扬和自由,但不需要去着怪装、喝烂酒、玩新奇、搞特异的外表形象,把自己扮演成为一个活脱脱的小丑。所以有时间这些话“搽胭脂,搞妖艳,妓女是为了取悦客人;剃秃头的不一定都是大僧和尚,往往他本来的面目就是罪大恶极之囚犯”就很能说明问题。——2004年秋兰州观某作品展有感

6、艺术生命的情态是在色彩技法中而放弃色彩技法的追求,弃色求空不得空,求空弃色不得色,要在一点灵台的变化无形中生出有形变化的图画世界。——2004年8月15日写于黄河岸畔

7、艺术家向人性的灵魂深处反省和发掘。反省对这个人类社会又有多少爱的奉献,在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凸现出了多少个具有良性的闪光点,并且通过手中的笔,盘子中的水墨,盒子中的色彩,为这个人类社会发掘了多少智、真、善、美的东西,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又将是什么。——2004年于兰州暮冬复读《金刚经》有感而写

8、阴柔秀美、水墨淋漓的文人画是千年以来的一种情性消遣,若要彰显生命的灵魂,震撼人性的世界,则需要粗犷、豪放的大写意情怀和审美意识。——2005年5月题画句

9、画家往往着了色相之后就痴迷、沉浸于水墨渲染的淫欲之中而不能自拔。此之际,若他能多一些粗犷、豪放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情趣,也是对这个有情世界的生命的一种人文关怀。2005年6月13日于兰州

10、元黄公望说:“山水之法在乎随机应变,先记皴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练为妙。”此言甚好,然“皴法不杂说”似乎还存在问题,需深思。皴法是因画的内容需要而产生的。皴法之杂,关键在于融会贯通。一幅好画不一定是单一皴法能够解决的,多种皴法夹杂或许就能为画作写出一片生机来,我相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之言可谓不假,只要遵循道法自然就可以了。——2005年8月于兰州

2006-2010年

11、一幅好的艺术作品,不是机械化、程式化的笔墨技巧拼凑,应体现在作品本身的原创性,唯一性,独特性,情感自然性,这样假使有人去临摹、复制也不至于赝品泛滥成灾,涂炭于艺术市场而苦害收藏者。——2006年初冬重游西安书院门艺术市场有感而写于古城南郊

12、书画作品需要名人字画的社会效应,这固然不假,但其真正的艺术价值不是官高了、权大了、位显了就有名、就有艺术,往往当这些浮名利禄一旦失落,其价值的本身也就不大了,所以收藏家、鉴藏家要明辨是非,不能被虚妄之相蒙蔽了心识。——2007年8月写于去新疆的途程中

13、一位没有经历过人生痛苦和曲折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灵魂是残缺不全的,仅凭教科而来的人生感悟与教诲,好像温棚内的蔬菜苗,没有自然的风雨历练,缺乏质量很高的丰富营养分子,那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也导致他(她)的艺术作品往往缺少率真的、质朴的气息,浮华很多,很花哨,看起来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书匠、画匠而已,简直就是为了造型而去矫揉造作的造型,美其名曰“艺术创新”,曰“流行风潮”,曰“展厅效应”,曰“前卫现代”……纵观古今中外,成就极大的艺术家(如黄公望、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梵高等)无一不是遭受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和曲折,在情感与生命交融中“进”而悟道。——2007年10月“物象心语网络展”题记日记修改

14、不以出身、职务、地位去暗示、诱导、炫耀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要以“物象心语”来完成笔墨人生的艺术主张和精神追求,显然,这个追逐艺术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正如梅花香自苦寒来!

荆浩亦曾隐居,自号“洪谷子”,黄公望卖卜为生,徐渭、石涛生活几经颠沛,还有一位哭笑不得的“八大山人”境遇也算得上不尽如人意,及至齐白石亦以木匠出身而为荣……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艺术生命永远是“率真”的,映射出了她的质朴与厚道,关键是我们以什么角度去审视她的自然美——2007年10月“物象心语网络展”题记

15、艺术家应该彻底地坚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德底线,要以大德为善、大爱无疆、大美无私、大慧无怨的心境为人世间留些艺术财富,不应该让自己成为那些拿着人民给与的俸禄而大肆中饱私囊的不道德的“艺术富族人类”。—— 2008年5月29日“5.12汶川大地震”后有感

16、世俗或许有一种障眼法存在,其秘不可告人。一位好的艺术家,不一定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能得到世人认可。特别时下,唯职务、权力大小而角逐的艺术市场中,盖棺定论必然会成为后人一种超负荷的历史负担。——2008年10月观某拍卖公司所展拍作品而记之

17、近人石鲁说:“画有我之思想,则有我之笔墨;画无我之思想,则徒作古人和自然之笔墨奴隶矣。”此言,我独爱之。又陈子庄说:“画格越高,其法越简,画格越低,其法越繁。简是高度的概括。技法、技巧是学画的初步,到后来,这些东西是不起作用的,起作用的是灵感、神。”诚哉斯言不假。然而,简是从繁中出,不是用简单的办法去拼凑出简单的画就以为是简了。——2008年11月记于河西酒泉

18、一幅好的艺术作品,不是机械化、程式化、课本化的笔墨技巧拼凑,应体现在作品本身的原创性,唯一性,独特性,情感自然性。——2009年夏客杭州城市花园酒店记之

19、作为一名书画人应认真地、睿智地描绘出自己的人生感悟,面向艺术,面向大众,面向市场,要卖艺术作品就卖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不是去兜售自己的职务大小、权位高低。至于有爱慕你艺术作品的人为你添加各类殊荣与光环,那么你自己则要时刻心内亮堂,不被色相所诱。同样,投资收藏应鉴藏的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多与少、优与劣,而不是盲目的认为身份特殊、权高位显的人其作品就有艺术性,就有价值性。

纵观中外历史,徐青藤、八大山人、石涛、马奈、列宾、莫奈、凡高、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人,凭的是艺术作品的本身价值而被时人推崇,被后世敬仰,并被与之头衔和美誉。然而,时下的部分书画家,不省自身,反其道而行,犹如妓女,内炼狐媚之功,外涂脂粉之色,既卖身又卖艺,先谋求一个职务,争取一个权位之后再将自己和作品抛向市场,时过境迁,人去楼空,最终洒向人间的都是垃圾和怨恨。——2009年初夏客杭州慕拜中国美术学院并游走南山路后有感。

20、大千世界,色空不二,山山水水皆在有情和无情中交织,需要你的一点灵台透彻明亮,若不拘泥于山水的相状,你才能得到山水的相状。——2010年4月11日记于兰州熙吾茶楼

21、作书写画,需要废寝忘食般的劳作,但合理安排时间,跟随社会节奏,也是很重要的。陆维钊说:“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潘天寿说:“三分读书,一分写字,五分画画,一分其它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些分法,二位先贤讲的不大科学,有弊端。比较之,潘比陆稍进步了一些,但是还没揭示出作书写画的根本。依我之见,应该是三分读书,二分写字,二分画画,三分其它事情。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三分其它是非常重要的,这三分其它若能安排的合理,你的艺境就会升华许多。因为这“三份其它”内有社会生活啊,不仅仅是死读书、作书写画的事情。——2010年7月21日晚记于卓尼旅途中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4: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