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沫干 |
释义 | 杨沫干 高级经济师、研究员、广西知名社会科学工作者。原名杨沐干,字济才。1932年6月生,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大学文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师政治部理论教员。转业到地方曾任地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主任、地区行政公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地区体改委主任。退休后受聘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财政科学研究所处级研究员,河池地区财政局高级经济师,地区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与会计》副总编辑。在50年代担任理论教员讲授政治经济学和哲学时,就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产生浓厚兴趣,曾在军队杂志上发表《第一个五年计划与国防建设》的论文。1962年获得广州军区颁发的三等功奖状。改革开放以来,结合工作实践,认真开展对民族地区和山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发表经济论文60余篇,近30万字。多篇获全国奖或省级奖,论文被收编入多种著作中。事迹列入《广西知名社会科学工作者传集》。写出《广西河池地区经济特点及经济协作战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经济技术协作手册》第三卷发表,用中英两种文字向国内外发行。运用辩证观点撰写的《干部学员的辩证特点及施教方略》一文在《湖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发表,获优秀论文奖。 撰写的《论民族地区横向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对策》,被推荐参加国家民委1986年于成都市召开的“西南民族地区经济.战略讨论会”,并在大会发言。撰写的《封闭带来落后》一文,广西社会科学院收编人1987年出版的《山区建设研究》一书。1986年在《学术论坛》杂志第6期发表《发展民族山区经济要走提高经济效益的路子》的论文后,1988年广西社会科学院收编人《经济师论文选》一书;1992年获中国财政学会“改革开放以来优秀经济论文评选”二等奖。1993年在《广西财政研究》第7期发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政信用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文后,在北海市召开的“市场经济与财政信用理论讨论会”上交流,并获得全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中国经济出版社收编入《中国改革开放理论要览》一书,用中英两种文字向国内外发行。撰写的《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源建设与预算外企业的管理》一文,在《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第6期发表,1994年5月参加在大连市召开的“全国财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获得一等奖。《论分税制后地方财政与预算外企业的关系》在财政部《财政研究资料》1994年第6期发表。1994年6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时,提交的研究报告《论分税制后民族贫困地区财政收支战略》一文被中国经济运行研究中心评为一等奖,并受邀请在大会作学术报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