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柳枝词 |
释义 |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唐乐有《杨柳枝词》。此词及调谱最早收入毛先舒《填词名解》。乐府瑟调曲有《折杨柳行》,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辞》、《折杨柳》,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歌》,此调是用旧曲名另创新调,多用以咏柳技。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本是唐人七言绝句。另有四十字体、四十四字体,是别格。 又名《杨柳》、《柳枝》。古有折柳送别风俗,故咏杨柳之诗歌甚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常用主题,中唐之后,此词均作七绝。 作品名称:杨柳枝词 创作年代:唐、元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白居易(唐) 作者2:刘禹锡(唐) 作者3:马钰(元) 杨柳枝词--白居易原文: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 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并写了题序说:“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以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遍流京都”。后来苏轼写《洞仙歌》词咏柳,有“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隐括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艺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王思宇) 2.杨柳枝词两首-刘禹锡原文: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注释【梅花】指汉乐府横吹中的《梅花落》曲。 杨柳枝词刘禹锡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倩猜。 赏析:看着春天的美好时光最先到达这里, (这里)已经是楼台亭阁掩映在了一片浅黄和淡绿颜色中了。 (为什么这里会最先受到春天的眷顾呢?) 因为这里的风景宜人,杨柳阿娜多姿,就像多情的少女一样,所以被春风最先发现,不停的眷恋爱抚了。 作者先写景色,然后以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春天美景产生的原因。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一种心情舒畅的氛围,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早春图。 3.杨柳枝词--马钰【年代】:元 【作者】:马钰 猛弃荣华儿女妻。悟玄机。腾腾兀兀任无为。做憨痴。云水不游芳草径,内行持。功成行满独何之。赴瑶池。 日里金鸡叫一声。梦初惊。清风枕上有馀清。酒初醒。雾卷云收天似水,月初明。虚堂寂寂绝尘情。性初平。 杨柳枝词扫一篇。寄谁边。一于一郝二刘仙。诉些言。好与丘刘谭马子,共搜玄。九还七返行功全。去朝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