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柳枝·不合临池起画楼
释义

《杨柳枝·不合临池起画楼》是清代文学家创作的一首词。“杨柳枝”调历来多咏“本意”,“本意”又皆言愁。熟题老话,不只出新难,要写真挚情思也不易。这首小词出新裁心意,将本是无形难状的“愁”化为有形可感,并从特定的意蕴中界划出它的数量感。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杨柳枝·不合临池起画楼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万树

作品体裁:词

作品原文

杨柳枝·不合临池起画楼

不合临池起画楼,②

断烟疏雨叶飕飕。③

谁能数得垂杨柳?

一叶垂杨一点愁。

作品注释

①杨柳枝:词牌名,此词牌原系教坊曲名,原本是唐人七言绝句体。单调,二十八字,平韵。

②画楼:绣房闺楼。

③飕飕:象声词,风雨打叶声。

作品赏析

“杨柳枝”调历来多咏“本意”,“本意”又皆言愁。熟题老话,不只出新难,要写真挚情思也不易。这首小词出新裁心意,将本是无形难状的“愁”化为有形可感,并从特定的意蕴中界划出它的数量感。起句“不合”的埋怨看似无理,说临池不能起“画楼”,然而“愁”已从无理之责中透出。坐在楼内无聊愁闷,原本期望凭栏散散心,谁知楼畔即池塘,塘边皆杨柳,烟笼雨飘的杨柳犹如一团团难解的愁绪,愈令作者看了心烦。不看并不能让他不烦了。还有“飕飕”风雨声,风吹雨打杨柳叶。人、情、物、理,化成一团塞在心间,耳目之间又无不感受到愁之苦涩。他没有直说愁有多大多浓,而是说“谁能数得垂杨柳?”垂杨之叶固无穷数,无法数,更有甚者,那垂杨之叶在断烟疏雨中飘拂池水,犹如眼泪默默滴愁般洒向池中,这一池绿水也就与杨柳倒影和下滴雨水,共化为一泓凄凄之愁,这种质感是很具体的。如果再回味首句“不合”二字,则愈转愈显得无理之问很有理,楼、池、柳三者之间因为这一“不合”安排,使得其愁转得沉重而难起。二十八字无一字虚设,无一字可减易。词中用字很准确,如以“疏”写雨,叶才能发出飕飕声;如果是狂风密雨,则杨柳不成声,池中也映不出一切,那么“临池”之“池”的意象就落空了,或者就减少了其中的内涵。愁的内涵,作者没有说是乡愁还是别愁,也没有说是失志侘傺还是中年丧偶(他曾遭此不幸),这一切均由读者去自辨。这极容易被误会为常规式的青愁秋怨一类模式。读者如果知人论世,就会发现此中有家国之苦深隐在作者心底,例如他的另几首《杨柳枝》中所写的“白门朱桁无穷树,唯有垂杨是六朝”。万树之父万濯殉难在淮安,亲舅父吴炳则是南明永历帝的大臣,“尽忠”于湖南。他自己一生飘泊,最终子女皆无,境遇萧条凄惨。

作者简介

万树(约1630-1688),清代文学家,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江南宜兴(今属江苏省)人。国子监出身,1679年(康熙十八年)后居吴兴祚幕下,由福建迁徙至广东。他精通词的声律,写成《词律》二十卷,著有《香瞻词选》,骋情写意,刚柔兼擅,具有很多自创的风格。万树以“曲家”闻名于世,词的名声多有所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