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开林
释义

人物简介

杨开林,男, 高级工程师。1955年3月出生,四川西充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电科学研究院。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动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热力管网瞬变泄漏检测理论的研究”、“水电站长输水道管流汽泡动力特性研究”,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导流隧洞体型系统规划数学模型的研究”,水利技术开发基金课题“河流及输水渠道冰凌问题研究”子题“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北段河冰工程数值模拟的研究”,山西省万家寨输水工程全系统运行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研究成果曾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所著的《电站与泵站中的水力瞬变及调节》获得1997年度水利部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在《水利学报》、《土木工程学报》、《水力发电学报》及国际国内学术讨论会发表论文30余篇。负责完成过国内一些大型水电站、抽水泵站、核电站中的水力瞬变过渡过程研究,成果已为工程设计采用。个人业绩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大型人物辞书。

水力控制理论的开拓者,水力瞬变、河冰工程、调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专家。四川省西充县人,1988 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控制研究室主任。 申请完成了国家社会公益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和院专项基金课题10 多项。研究领域包括:调水工程水力控制,全系统运行的计算机数字三维仿真及数字工程;水电站、核电站、抽水泵站的水力瞬变过渡过程的计算及模型试验;水轮机/变速泵调节,水电工程旋流消能工;长距离输油、输水系统的泄漏检测;梯级泵站的优化运行;冬季河流冰凌(包括冰盖、冰塞)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冰凌灾害的防治;排水工程海口工程等。

负责完成了很多大型调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安全研究,如南水北调工程,山西省引黄入晋输水工程、广东省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安徽省淮水北调临涣工业园输水管线工程等,以及国内(包括香港)的一些大型水电站、核电站、泵站、排水系统的水力瞬变研究和模型试验。作为总设计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长距离海水输送工程“引渤济锡海水西送工程”方案的规划设计。提出的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管涵加压输水方案取代了原有的明渠输水方案,将管涵输水方案的投资从原来的90 多亿元降低到60 多亿元,该方案正在实施建设中。

研究成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4 次,院一等奖5 次。申报发明专利2 项。发表论文70 多篇,出版个人专著1 部,另一专著即将出版。主要论文有:《关于“数字南水北调工程”的设想》、《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调水工程设计新思想的探索》、《河道冰塞的模拟》、《水电站长输水道管流气泡动力特性研究》、《引黄入晋工程变速泵控制前池水位的调节模型》等。

新闻导引

新疆研讨渤海海水西调入疆 专家称6年内可实现

亚心网11月8日报道 (记者 王子丰) 如果不缺水,新疆会变成什么样?近日,在乌鲁木齐市举办的“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以经济效益带动引水入疆,联合兄弟省份,捆绑优势资源推动海水西调的建议,引起政府代表及上百位水利工程专家、企业代表的共鸣。

下面提到的引渤济锡海水西送工程既是“海水西调”的试点工程

其后,各界质疑声不断,各种后续评论报道不断出现。

专题报道

早在2004年,中国科技创新网就对其有专门报道,

实事求是,规划引渤济锡海水西送工程方案

2004年,一位国内知名企业家找到杨开林教授,探讨渤海水西送锡林格勒盟开发褐煤资源、恢复草原生态的可能性。渤海到锡林格勒盟受水区最近距离500多公里,两地高程差约1000米,此外,沿途崇山峻岭,最高点超过2000多米。当时,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上输海水到锡林格勒盟无疑是天方夜谈,不切实际。一些水利专家估计输海水到锡林格勒盟的成本将超过12元/立方米,认为输海水成本太高,经济上不成立。一些生态专家认为海水西送会对草原生态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引渤济锡输海水西送工程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程,不仅涉及长距离、高扬程海水输送等复杂工程问题,还涉及海洋化工、煤化工、沙漠生态等高技术问题。要将这一宏大工程从设想变为现实,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2年多来,杨开林教授与100多位国内水利专家、煤化工专家、海洋专家、材料专家、生态专家一道,对工程各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艰苦论证。他不仅实地考察了输水线路、水源地、玻璃钢管制造厂、海水淡化厂、制盐企业、煤炭基地等,还就一些重大问题与有关大学、研究所(院)专家、学者当面研讨,实事求是,以确保工程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引渤济锡输海水西送工程方案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结论体现在杨开林、刘吉平教授主编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开发草原生态产业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主要内容是建设三大工程:一是褐煤气化年生产100亿立方米燃气工程。设计采用德国科林GSP煤制气技术,利用褐煤2000万吨/年,生产燃气100亿m3/年,以供应京、津等城市。同时为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提供废热蒸汽,以及利用炉渣年产建材91.25万吨。二是日产100万吨海水淡化制盐工程。利用煤化工制气厂和发电厂的余热蒸汽,温度在80℃~160℃范围,压力为-0.051兆帕~0.15兆帕之间,经管道输送后进入淡化制盐厂,作为海水淡化及制盐的热动力。项目将达到一年生产淡水3.1亿立方米、生产复合海盐960万吨、并可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其它海水化学资源产品。海水淡化厂的出水水质符合国标17327《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日产100万吨海水淡化制盐工程的实施,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仅此一项工程,就可使我国的海水淡化产量,达到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2010年日产80~100万立方米的发展目标。三是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设计输水规模为年3.65亿立方米。海水输送工程是整个项目的基础性工程。该工程是从葫芦岛市渤海湾引海水,通过辽宁省的朝阳市和内蒙古的赤峰市,到达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针对海水强腐蚀、海生物附着所引起的污损问题和输送过程中防泄漏和渗漏问题,设计采用一条夹砂玻璃钢管管线结合隧洞和一座在线调节水库的输送海水方案,包括:设9座泵站,设计总扬程1147m海水水头,线路全长607km左右,其中玻璃钢管全长290km,直径3.2km,隧洞全长317km,输海水总成本为4.1元/ m3左右。项目规划充分考虑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采用的德国科林公司的煤制气技术,可实现封闭状态生产,褐煤经过气化和燃烧反应剩下的灰分,经过处理可成为建材原料,形成产品输出;在燃气制备工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低压蒸汽,也就是原来所排放的废气,将用来作为淡化海水的热动力;海水淡化厂封闭运行,生产出的淡水和海洋化学产品,无污染物质排放。整个项目的生产过程将实现零消耗,零排放,对大气、草原、水源均无污染。

按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引渤济锡输海水西送工程的三大工程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原创的新型循环经济系统:首先利用海水解决褐煤炼化燃气时的降温问题,然后利用炼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进行海水淡化及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最后,利用生产的淡水解决锡林郭勒盟发展电力工业和煤化工的紧迫用水问题,以及改善区域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目前引渤济锡输海水西送工程不仅得到内蒙古自治区各级领导,特别是锡林格勒盟各级领导们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国务院研究室、国家海洋局各级领导、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2007年1月24日,中国海洋学会组织20多位院士和专家就该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生态影响进行了讨论,专家们表示:“该工程符合当前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是内陆参与海洋开发战略的重要途径,对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能源和生态两大难题意义重大。项目即将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除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其在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净化渤海水质、安置就业人口等方面的作用更是无法估量。”《中国改革报》2007年3月14日发表了“海水西送破解内蒙古能源开发、生态恢复和国土利用三大困局——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海水西送工程调查报告”。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已经批准开展该项目的工程前期研究,正在争取国家立项建设。

出版专著、论文

专著2部

1.杨开林著.电站与泵站中的水力瞬变及调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利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2000年出版.

2.杨开林等著.调水工程水力控制仿真理论及应用(70万字).中国科学出版社,预计2008年出版.

论文72篇

工程总体规划(5)

1.杨开林.调水工程设计新思想的探索(特稿).《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第3期.

2.杨开林,王涛,郭永鑫等. 引渤济锡海水输送工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年第3期.

3.K L Yang and W X Shi. “Optimization Of Beijing Section Project in Middle Route of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Singapore, 2004.

4.杨开林,石维新,胡孟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段管涵输水方案的优化. 《北京水利》,2003年增刊.

5.杨开林,赵平.引渤济锡及煤炭、海洋、生态资源的联合开发.《科学中国人》,2008年第2期.

水力瞬变(19)

1.杨开林,吴换营. 设置保水堰管涵输水系统水力瞬变数值仿真. 《水利学报》,2007年第3期.

2.杨开林,石维新.南水北调北京段输水系统水力瞬变的控制.《水利学报》,2005年第10期.

3.杨开林,吴换营.南水北调中线天津段泵站输水方案水击等效管计算方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 Vol.3 No.3.,P.4-7.

4.杨开林.调水渠网非恒定流的线性变换求解方法. 《水利学报》,2004第三期.

5.杨开林,石维新.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泵站前池调节容积的合理选择.《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第6期.

6.杨开林. 渠网的水力瞬变模型.《第八届全国海事技术研讨会文集》,昆明,2002年.

7.杨开林.明渠结合有压管调水系统的水力瞬变计算.《水利水电技术》,2002年第4期.

8.K L, Yang. A Practical Method to Prevent Liquid Column Separation. J. Hydr. Engrg., ASCE, 127(7),2001.

9.杨开林,时启燧,董兴林.万家寨引黄入晋输水工程运行计算机仿真.《“面向2049年北京的水资源与城市水环境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0.

10.杨开林,时启燧,董兴林.引黄入晋输水工程充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及泵站充水泵的选择. 《水利学报》,2000年.

11.杨开林.调压室短暂漏空气液两相瞬变流数学模型的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工程论文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

12.杨开林,董兴林.水电站长输水道管流气泡动力特性研究.《水利学报》,1998年第11期.

13.杨开林,董兴林.抽水泵站水力瞬变数学模型的研究.《水利学报》,1996年第一期增刊.

14.杨开林等,"管网恒定流和瞬变流动数值模型的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青年学术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15.Yang, K. and the others(1990.10),"Pump-turbine characteristics transformations and hydraulic transient computation." Proc. Intern. Symp. on Pumped storage Projects, Beijing, China.

16.杨开林,"水轮机导叶控制规律的数值计算方法",《大电机技术》,1988年第八期.

17.杨开林,"水泵-水轮机的突甩负荷的优化计算方法",《水利学报》,1987年第十一期.

18.杨开林,"水轮机瞬变过程的特征线微增量计算方法",《水利学报》,1987年第一期.

19.耿延芳,杨开林等.窝水电厂二号机的起动过渡过程及空扰试验.《水力发电》,1984年第 十一期.

水轮机/变速泵调节(14)

1.杨开林.长尾水洞抽水蓄能电站调节稳定性及参数优化. 《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第2期.

2.杨开林.引黄入晋工程变速泵控制前池水位的调节模型.《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第8期.

3.杨开林.机组 和PID调速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水利学报》,1998年第3期.

4.杨开林,"水轮机调速器的优化整定",《水利学报》,1985年第十一期.

5.杨开林,"频域法整定调速器参数的优化模型",《水力发电学报》,1988年第十一期.

6.杨开林,寿梅华,"水轮机型式,调速器控制规律对电站建设的影响",《水电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杭州,1985.3.

7.杨开林,"几个热电厂并网运行数学模型的研究",《全国第一届计算水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大连,1991.11.

8.杨开林,"复杂系统调速器参数的选择",《建国四十年水电设备成就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1989.10.

9.杨开林,"引水隧洞和调压井对水轮机调节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杭州,1988.

10.杨开林,"水轮机小波动数学模型及其计算",全国第一届抽水蓄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广 州,1988.7.

11.王涛,杨开林.调水工程系统的水力控制仿真及参数的优化.《水利学报》,2006 Vol.37 No.9. P.1070-1077

12.王涛,杨开林. 神经网络在调水工程水力控制优化中的应用.《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年第1期.

13.王涛,杨开林,调水工程水力控制面向对象可视化仿真模型的研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第4期.

14.王涛,杨开林,调水工程水力控制线性化数学模型.《2004年水力学基础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2004年.

河冰工程(8)

1.Kailin Yang and the others. An ANN Expert System for Ice Condition Forecast of Yellow River Inner Mongolia Reach.《Proc. of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informatics》, Nice, FRANCE, 2006.9.

2.Yang, K.L. and the Others. Simulation of Ice Jams in Baisen Reach of the Second Songhua River. 16th IAH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ce, 2002.

3.杨开林,刘之平,李桂芬,陈储军等.河道冰塞的模拟.《水利水电技术》,2002年第8期.

4.K L Yang and Others. Simulation of Ice Processes for Open Channel Systems. IAHR96 Pro. The 13th Intern. Symp. On Ice. 1996.

5.杨开林等.对Lai-Shen河冰模型的改进.《第二届全国海事技术研讨会文集》,1996.

6.王涛,杨开林,郭永鑫.神经网络理论在黄河宁蒙河段冰凌预报中的应用.《水利学报》,2005年第10期.

7.郭永鑫,王涛,杨开林.冰情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水利水电技术》,2005年10期.

8.付辉,王军,杨开林,崔巍.冰期输沙研究初探. 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学大会论文集,南京,2007.

计算机数字视景仿真(9)

1.杨开林.关于“数字南水北调工程”的设想.<<中国水利>>A辑,2003年第3期.

2.杨开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力控制实时数字三维视景仿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第1期.

3.胡孟,杨开林等.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输水系统数字三维视景仿真[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年第二期.

4.胡孟,杨开林.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立南水北调北京段视景仿真系统中的应用.《2005年水力学及水信息下述讨论会论文集》,2005年成都.

5.杨开林. 应当重视调水工程运行的计算机仿真研究.<<水利规划设计>>,2002年第3期.

6.郭新蕾 杨开林 乔青松 郭永鑫.调水工程变比例三维视景系统构建技术.《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第12期.

7.崔巍,付辉,谢省宗,杨开林.三维视景仿真技术在调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学大会论文集,南京,2007.

8.郭永鑫,杨开林,王涛.地理信息技术在长距离输水工程选线中的应用. 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学大会论文集,南京,2007.

9.崔巍,付辉,谢省宗,杨开林.长距离调水工程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研究.水利水电技术.

管网理论(4)

1.杨开林,马吉明.给水管网非线性规划的新模型.《水利学报》,1995年第5期.

2.杨开林,孙厚均,"管网恒定流水力计算的新模型",《水利学报》,1990年第十期.

3.Yang, K. and Sun, J.(1991.9),"A new loop model for computing steady-state flows in pipe networks." Intern. Symp. o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Beijing, China.

4.宋朝晖,杨开林,"管网流动数值计算的一种新方法",《水利水电工程青年学术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管道泄漏检测(4)

1.杨开林等.热力管网瞬变泄漏检测数学模型研究. 《水利学报》,1996年第5期.

2.杨开林等.热力管网水力瞬变的现场试验研究.《暖通空调》,1994年第1期.

3.郭新蕾,杨开林,郭永鑫.泄漏检测信号滤波技术比较.《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7,10.

4.杨开林,郭新蕾. 管道系统泄漏检测的全频域法.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审查录用.

其它论文(9)

1.Kailin Yang etc. New Structures of Energy Dissipation for Coastal Outfall of a Drainage Project. 《Proc. of 32nd IAHR Congress》,Venice, Italy,2007.7.

2.Wenxue chen, G. Li, S. Xie, K. Yang.Study on aerators of High head spillway tunnels.32nd Congress of IAHR. Venice,Italy ,2007,7.

3.杨开林,吴之辉.导流隧洞体型系统规划数学模型. 《土木工程学报》,1994年第4期.

4.谢省宗,王雷,冯宾春,杨开林. 惠南庄泵站前池流道模型试验研究.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年第4期.

5.董兴林,杨开林等. 旋流竖井式泄洪洞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水利水电技术》,2006年第5期.

6.董兴林,郭军,吴一红,杨开林,竖井漩流消能结构和水力特性.《泄洪工程与高速水流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7.冯宾春,石维新,谢省宗,杨开林,惠南庄泵站前池水力特性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5年第2期.

8.董兴林,郭军,杨开林.漩流式泄洪洞的特点及其运行可靠性分析.《水力发电》,2003第4期.

9.马吉明,杨开林. 淹没水跃导墙上脉动压力的幅频特性. 《水利学报》,1996年第12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7: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