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进 |
释义 | 武汉天安医院血液病治疗中心教授1960年8月出生,仙桃市西流河镇人。大学学历。主任医师、教授、血液病专家。 湖北中医学院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仙桃市中医院工作。历任仙桃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业务院长、湖北省中医血液病治疗中心主任。期间1986年、1988年、1993年分别在重庆全国中医急诊班、广州全国西医内科新进展班、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班进修。 长期致力于血液病的临床与科研攻关工作。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1990年研制的“升白糖浆”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获仙桃市科技进步奖。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514例分析”、“白血宁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疗效观察”、“陆鹤消癫汤治疗血小板减少症880例”、“抗溶血散配合脐血输注治疗地中海贫血分析”等均在全国性论文评选中获优秀奖。主编出版的学术专著有80万字的《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治疗学》、10多万字的《常见血液病用药专柜》,合著有50万字的《中国血液病秘方大全》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资料姓名 杨进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4年2月 职称 教授 职务 温病研究所所长 所在学院 基础医学院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学科及专业 温病学 任导师年月 1997年始任博导 介绍杨进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曾在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7年开始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1999年获“江苏省优秀园丁金奖”。2003年被“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生导师”,2004获首批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出版专著42部。曾多次作为全国温病学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主讲的《温病学》亦是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主编的《温病学》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 人物生平杨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高,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八项国家及部省级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10余项科研课题,在中医治法,特别是活血化瘀、养阴生津法的治疗机理研究方面取得公认的成果。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三等奖、江苏省政府200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教委199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均为第一)。所主持的科研项目有三项已转让给企业。 人物成就作为江苏省名中医,杨教授在教学中重视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尤其重视对原文的理解与发挥。亦重视临床实践,尤其重视学生对各种温病的实际诊治能力的培养,认为温病方药在临床各科中的使用尤须活看,有是证则可用是方。近年来尤为重视温病学理法方药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领导并着手制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感染病的临床诊疗标准。 天津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侨政处处长(1952-),河北定县人,天津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侨政处处长。从事侨务工作20余年,绝大部份时间是在贯彻落实各项侨务政策,维护侨胞权益等与广大归侨、侨眷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侨政工作岗位上。政策娴熟,业务精通,协调能力强,办事效率高,20多年来,经接待处理的海内外来信来访近二万件次,无论是要求落实政策,还是维护权益,或是适当照顾,其都能使每一位来信来访者得到满意的答复,从而受到了广大归侨、侨眷和各级侨务干部的好评,为其那热爱侨务工作,热心为侨服务的一片赤热之心贸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侨务外宣工作中,为使更多的人了解天津,投资天津,其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走遍全市十八个区县,深入工矿企业、医院、学校及文化旅游景点,收集素材,深入采访,撰写电视脚本,并投入影视片的拍摄创作工作。和摄制组的同志们在工作中克服了许多困难,出色完成了天津市首部全方位介绍天津大型侨务外宣专题片《别梦依稀故乡行》,荣获全国评比二等奖,并经有关部门在108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放映引起强烈反响,它为广大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全面、公正、客观地了解天津,让天津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多年过去了,其在侨务战线仍然是不图名利,甘于奉献,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帮助归侨、侨眷解决了不少住房问题,可至今其自己的居住条件很差。当社会上流行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时候,其却默默地自我加班,经常利用晚上在家中完成大量案头文学工作。1985年获天津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市级先进信访工作者”。为表彰其多年来坚持讲政治、讲奉献和勤政廉政的公仆精神,市直机关党委于1996年“七一”前夕授予其“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1996年天津市直机关党委授予的“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侨办授予的“全国侨务系统影视外宣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荣获全国侨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中华辞赋社》会员丛贵,原名杨进,山西平遥人,戊辰年巧月生,字小思,斋号三篆轩,喜好诗,书,画,印.自由撰稿.《中华辞赋社》会员,《山西青年》杂志社会员,《都市》杂志社特约采编.文章入选2005年《山西青年创作新秀作品集》,2007年《第二届老少年文化颂作品集》三等奖,2007年《中国海蓝蓝文学作品集》银奖,2008年《中国海蓝蓝文学作品集》金奖.作品见《三晋都市报》,《平遥文学》杂志,《警专青年报》,《警韵》杂志等.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杨 进 男,1925年6月生,山西省五台县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从事医学基础学科(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近50年。培养青年教师、研究生和进修生多人。发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组织学研究论文数十篇。其中《穴位的传入神经支配与两类传入纤维相互作用原理》于1990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黄脾虚模型的消化道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实验研究》于1993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应用图象分析仪时豚鼠胰岛结构三维图象重建方法的研究》于1992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豚鼠胃肠壁内神经丛神经元的酶组织化学研究》于1989年获北京市学术成果奖。由于工作成绩显著,于1991年由北京市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著书如译书多部。主要有《组织学》(第1版,1981,第2版,1993),《神经解剖学》(1988),《大熊猫解剖》(1987),《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组织学与胚胎学分卷》(1988),《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版,1978,第2版,1982,第3版,1988,第4版,1994)。1988至1994年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解剖学名词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并负责《组织学名词与胚胎学名词》审定和出版(1993)。 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 进 男,1938年1月生,江苏省常州市人。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设计非标准工业炉30余台,发表论文3篇,撰写专著《工业炉设计手册》(第8章:筑炉材料和炉衬设计)。有授权专利3项:《壁挂式电暖器》超薄外形(2.6mm厚平板)、防水、节能、升温速度超常。有画式、金属板前缀浮雕式、防雾镜式,均可用于卧室或浴室。《一种通用型电热源》该技术可获每平方米1瓦至90千瓦的发热面,用于保温、采暖、孵化、液体加热等领域。《一种汽车上用的开水设备》:利用汽车的废热余电烧开水,储水量88磅。 桥梁专家介绍杨进,桥梁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杨先生1953年9月本科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桥梁工程专业。 历任铁道部原中南设计分局、铁道部大桥设计事务所工程师、大桥局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局副总工程师等职。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了数个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指导工作,所设计的桥梁大多有创新及突破,为我国桥梁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1994 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 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选为第三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并获“茅以升桥梁大奖”、“詹天佑成就奖”。 杨进从事桥梁工程设计50多年,主持了众多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指导工作。他主持设计的汕头海湾大桥、西陵长江大桥,率先在国内大跨度现代悬索桥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技术实践,缩小了我国在这一工程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在汕头石大桥的设计中,成功地在国内第一次推出混合梁斜拉桥方案,推进了国内钢箱梁斜拉桥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桥梁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物生平杨进,1930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县城(现衡阳市)。幼年接受私塾教育,初中就读于衡阳船山中学,1946年秋考入湖南省素以数理与体育并重的岳云中学高中部。1949年初夏,因解放大军即将南进,学校决定提前结业。取得高中毕业文凭后,随即离开家乡去香港九龙探望供养自己的外婆,暑假期间在香港考取了广州岭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8月底回广州进入该校学习。岭南大学系美国教会所办,除不少外籍教师外,还聚集了各地南来的一些名教授,教学较为西化。1951年大学三年级时,杨进随所在班级受国家征召赴河南境内参加治淮工程,在白沙水库参加施工管理近10个月,首次亲历工程实践,深受教益。当时又得知国家正式宣布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杨进从此萌发了日后要成为一名桥梁工程师的决心。1952年暑期由水库工地返回原校参加思想改造运动,随后全国进行院系调整,杨进随系转入新成立的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继续学习,并选择了攻读桥梁隧道专业。1953年,因国家亟需特准提前大学毕业,杨进被统一分配到武昌铁道部中南设计分局(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从此进入了从事桥梁设计的工程领域。1956年末因照顾爱人关系,调入北京铁道部大桥设计事务所,两年不到,大桥事务所并入到武汉大桥工程局,成为下属的勘测设计处。杨进重回武汉,安家汉阳,决心奋力创新而对国家与社会有所贡献。 人物成就1963年,杨进采用“倒砌法”,在不中断通车的条件下修复了由于基础下沉而导致墩身开裂的武汉长江大桥07号墩,解决了在通车线路上实施桥梁基础改建这一难题。 1971年,在禹门口黄河大桥钢桁梁架设中,杨进大胆提出“全伸臂拖拉架设法”,替代技术上难于实施的深水临时墩方案,成功地将长144米,宽10米,高20米,重2100吨的钢桁梁一次拖拉架设在两岸桥台上,曾被西南交通大学编入高校教材。 1978年,杨进主持肇庆西江铁路、公路两用大桥设计。面对西江主河槽水深流急,覆盖层薄的特殊工程条件,不甘人后的杨进打破常规,借鉴浮运钢沉井与钢围堰的施工实践经验,巧妙构思出将沉井与管柱倒置的全新方案,取名为“深水桥墩双承台管柱钻孔基础”,获得成功。 1991年,杨进主持我国第一座大跨度现代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的设计,开创了我国自行建造现代大跨悬索桥的历史,历时4年建成通车。 1993年,杨进主持为三峡工程施工服务的西陵长江大桥的设计,以其在技术上的卓见提出主跨900米、主梁采用全焊接正交异性板箱形结构的悬索桥方案,一跨过长江,以解决施工期间水流多变和航道受干扰的问题,被誉为“神州第一跨”。以工期仅32个月的世界纪录,于1996年8月建成,保证了三峡大坝第一次大江截流如期实施。 1995年,杨进主持汕头石大桥设计,在设计方案优化竞赛中,提出了在国内首次采用的主跨518米的混合梁斜拉桥方案,以技术含量新、工程造价省而被选用,于1999年初建成使用。 杨进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89年获“火车头奖章”,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科技界委员,199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茅以升桥梁大奖、第四届詹天佑成就奖,2000年被评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基本情况杨进:女,1960年7月出生。工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班毕业,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学习简历1978年2月—1982年2月:江苏工学院机械制造系学习,本科毕业。 986年7月—1988年6月:江苏工学院机械制造系研究生班毕业。 工作简历1982年2月—1989年3月:江苏工学院; 1989年3月—至今:南京财经大学。 主要讲授课程机械设计和制造、先进制造技术、储运机械与设备、现代制造系统、CAD技术基础、机械制图、专业英语。 主要科研成果1.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研究,在《世界机械工业》、《南京经济学院学报》、《粮食储藏》、《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和《现代面粉工业》等有关刊物上发表论文。 2.参加编写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及设备》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加工机械及设备》等教材。主持并完成了多个校级项目、省教育厅项目。 3.参加了江苏省科委项目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现代粮仓建设配套新技术材料研究开发〉(2006RAD08R05)子课题〈新型储粮通风系统的研究开发〉研究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