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家围子村 |
释义 | 位置位于乌兰敖都乡政府驻地西北7公里,由驻地杨家围子得名。 发展1945年光复后归查干花区(十四区)所辖为黑帝庙村;1956年撤区划乡属刘金有乡为黑帝庙管理区;1958年12月划归查干花公社管辖。1983年改成村建制,为杨家围子村。 地形属于草原地区,以发展畜牧业为主。有耕地面积867亩,主要种植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向日葵等作物。 人口有315户,1155人,其中蒙古族1054人。辖3个自然屯,隶属乌兰敖都乡。 辖区【杨家围子屯】为杨家围子村驻地。建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蒙族住户排行杨老大一行从大布苏迁入此地开荒立屯,因屯四周建起了土围墙,故杨家围子。有112人,人口407人,其中蒙族386人。辖于杨家围子村。 【花淖尔屯】位于乌兰敖都乡政府驻地西北10公里处,建于清朝乾隆初年,蒙族人包姓来此放牧,后在此建屯垦荒种地,屯前有一大水泡,称花淖尔,由于此屯址在泡子北面的坨子上,故名花淖尔,有122户,人口417人,其中蒙古族407人,辖于杨家围子村。 【黑帝庙屯】位于乌兰敖都乡政府驻地西北7.5公里处。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在此地建一座喇嘛庙,谓德寿寺,人们匀称黑帝庙。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有蒙古族住户迁此居住,形成屯落后,取名黑帝庙。“黑帝”系蒙语,泽为寺。有81户、331人口,其中蒙古族261人,辖于杨家围子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