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吉红 |
释义 | 杨吉红,男,1972年生,土家族,张家界“魅力湘西”创始人,民盟盟员,现任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裁。 概述杨吉红,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演艺机构的年轻掌门,是一个对开展文化事业有着几分热心、雄心、决心和恒心的人。他和他的同伴,从2000年起,在张家界从事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并将它们推向市场,建造了一座可同时容纳1100人观赏演出的“魅力湘西大剧院”,为世界游客提供了一台较高质量的晚会,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客观上起到了弘扬湖湘文化的作用。 12年来,到魅力湘西剧院观看演出的人数,已经超过超过450万人,观众不仅遍及大陆各省市,还来自港澳台、东南亚、日韩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湖南省旅游产业大会在张家界召开,省委省政府领导,如省长周强、时任省委宣传部长蒋建国等,都数次来到魅力湘西剧院观摩指导;前来参加2008年6月长沙“珠洽会”的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市主要领导,都在魅力湘西度过了享受湘西民族艺术的欢乐时光。 经过杨吉红和他的团队不懈努力,有着政府部门的一贯支持,经营状态良好的“魅力湘西”已成为张家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在国内旅游界和东南亚一带享有一定声誉,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旅游卫视、中国旅游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曾先后予以重点报道。目前,魅力湘西大剧院已经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并通过了“魅力湘西”商标申请。杨吉红曾入围或中选“张家界建市20周年建设功臣”、“湖南省青年文化名人”、“湖南省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张家界青年文化名人”以及“建国六十年文化创新人物”等个人荣誉。 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旅游文化,逐渐形成特色是魅力湘西成功的法宝。许多人都知道张家界是举世闻名的自然风景区,是一块宝地。怎样把宝地变成让人富足起来的福地?文化上也要有挖掘有突破。 湘西不仅地灵,而且人杰,千百年来,积淀出一座名俗民间文化的富矿。已初步收集整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5类70多项,可以说使去之不尽的。但是,如果人们不发掘不保护,这座富矿又是极易萎缩和消亡的。 人文的东西和自然的东西,在这个方面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众所周知,来张家界旅游的朋友已经一年比一年的多起来了,他们来看大自然,他们也想更深层次地了解、品位这块土地上的文化。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好文化产业,不是一件相得益彰的大好事吗?正是认准了文化产业大有可为,杨吉红才毅然投身其中,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最开始,杨吉红也走过弯路。他以泰国红艺人为表演核心,得不到市场认可,险些让魅力湘西中途夭折。在经多方考证和调研后,杨吉红的体会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杨吉红对魅力湘西的节目定位逐渐明确,他开始着力打造“湘西本土民间民俗民族旅游文化精品”,最终形成了一台以综艺主持为主轴,以湘西欢快的《土家摆手舞》、含情绵绵的《桑植民歌》、神奇的《湘西祭祀》、浓厚的《苗家呷酒》、奔放的《湘西苗鼓》、多情的《土家女儿会》、和《张家界花灯》、独特的土家婚嫁《哭嫁》、神秘的千年古谜《湘西赶尸》,粗犷的生殖崇拜《茅古斯》等表现湘西民风民俗为主题的室内外综合大型演出,突出一个“新”、“奇”、“怪”,强调与观众互动,与别的旅游风情节目相比,形成了较大的差异性。 二、不仅做文化,也要做市场文化是软实力,但并非说这种软实力就是虚实力。文化可以强国!杨吉红的体会是,一旦它得到保护和挖掘,形成品牌,找到市场,影响到民众,它就是一种“硬”实力,由软变硬了。发展文化,保护文化,光停留在概念上是不行的,要形成行动,并且,要走市场化的路子,要形成比较雄厚的物质积累,培养企业的造血功能。 杨吉红出资金出场地出策划,专业剧团出人力出节目,几年来,凤凰县阳戏剧团和省民族歌舞团等专业剧团,通过与魅力湘西紧密合作,每年获得200多万元的创作和演出收入,成为这些团体最主要、最稳定的收益。 可以说,杨吉红创造了一个民间资本与专业团队共同开拓市场的一个崭新模式。 2007年,魅力湘西剧院接待游客45万人,占张家界入境游客总数的1/3。在旅游旺季,因剧院座位有限、游客观众太多,魅力湘西不得不安排每天两场(6:30-8:15;以及8:30-22:15),都能做到场场爆满。魅力湘西占张家界旅游演艺市场80%的份额,以高达95%的观众满意率深受海内外游客观迎,并被港、澳、台及东南亚旅游机构和从业人士作为游客来张家界旅游必看节目编入旅游行程单中。 三、自我超越,才能追求卓越如果满足于当前的规模和利润,满足于一台还称不上高超艺术水准的节目,安稳地过日子,杨吉红也可以小富即安了。但满怀雄心壮志的杨吉红不愿意止步不前,他不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商人、老板,他更要做一个湘西文化的传播者,为此,他定下的目标是:建好一个现代化剧场,从头开始,打造一台湘西文化精品剧目。近些年来,通过仔细研读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及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都让杨吉红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时代到来了!乘着党的十七大和湖南省九次党代会的东风,他定下了“做优主体,做大产业,做强实力,做精产品”的企业16字发展方针,决心把“魅力湘西”做成知名文化企业,打造出一块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为弘扬湘西文化、发展湖南文化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杨吉红瞄准国内一流剧场的建设标准,高起点、大投入。在武陵源核心景区投资亿元筹建规模超过10000平米、能容纳2300人观赏节目的新剧院,各级政府审批和建设、规划、环保等各职能部门报批手续全部完成,正处于紧张的施工过程中。 做剧院,出精品,软硬两手都得硬。在节目等软件上,杨吉红更是大手笔、大气魄。他不惜重金聘请国内顶尖学者、艺术家、音乐家做总策划和导演,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也亲自为《魅力湘西》演唱主题曲。之所以组建如此强大的团队,是因为杨吉红的目标要打造一台全国三甲水平的旅游文艺演出节目。这台节目,将代表大湘西地区千年积淀行程的独特历史地理文化的最高成就,她不仅能够满足游客们的文化需求,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更要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杨吉红相信,升级版的魅力湘西,不仅仅是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观光游的重要补充,而且一定会在张家界及大湘西休闲旅游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张家界的建设功臣 2008年杨吉红获颁“湖南省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张家界文化名人”,参评“张家界建市二十年建设功臣”,那么说到杨吉红,要从魅力湘西说起。新世纪伊始,从事旅游行业多年的杨吉红从长三角等地游客口中得知,张家界旅游基本属于“白天逛山头,晚上抱枕头”,市场空白巨大。为满足游客文化体验的需求,杨吉红与合作伙伴阿辉倾力“张家界·魅力湘西”。十年来,杨吉红亲率创作团队经常深入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聚集区观摩采风,足迹遍及大湘西33个县市区、上百个村寨,精心搜集、整理出一大批“三民”表演素材,通过艺术包装,将少为人知的大湘西民间艺人请出山寨、请上舞台,使诸多隐匿深山、濒临失传的歌舞、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市场途径重新焕发光彩,为抢救、发掘和传承张家界及大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五,旅游文化的名片 “张家界·魅力湘西”十年来,共演出3000多场,累计接待观众300万人次;现拥有280名专业演职人员,和容纳2600人的张家界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2008年,“张家界·魅力湘西”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2010年,进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2010年 7月,“张家界·魅力湘西”赴上海世博会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现在,“张家界·魅力湘西”成为了湖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六,文化市场经济共舞 杨吉红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张家界·魅力湘西”延长了游客在张家界的游览时间,惠及武陵源全区近3万人,直接吸纳当地就业人口200人,年创税95万元,为全市行业纳税状元。在“张家界·魅力湘西”的示范、辐射、带动下,如今的张家界旅游演艺业,已经发展形成了具有武陵源区和永定区两个产业集群、8台晚会、总就业人口3000人、年产值近亿、税收近300万元的行业规模,旅游演艺业在本市文化旅游产业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