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黄
释义

名词释义

1、药用真菌名:杨黄,又名杨树桑黄;桑黄古人称之为“树舌”;

2、部族名:杨黄,指毛南族,史称“佯僙”,“佯人”,“扬黄”,“扬荒”。

真菌杨黄

基本信息

杨黄,又名杨树桑黄;桑黄古人称之为“树舌”;

中文名:瓦尼木层孔菌,宽棱木层孔菌;

拉丁名:Phellinus vaninii Ljub.

隶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非褶菌目,锈菌科,木(叶)层孔菌属。

生境分布:桑黄是一种附生于在树上的菌,因呈黄色而得名。生于杨、柳、桦、栎、杜鹃、四照花等阔叶树干上,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真菌资源,东北、云南和川西是国内三大森林真菌产地。尤其是东北林区的树舌类真菌资源异常丰富,集中了我国70%以上的树舌类野生真菌,其品种包括桑黄、杨树桑黄、桦褐孔菌和柞树茸等等。 目前已能人工栽培。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微苦,寒。

功能主治: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杨黄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桑黄,这味古老的中药,名气远不如冬虫夏草,可是它的功效却不比冬虫夏草差。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与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其天然提取物对肿瘤等生物有出色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证实,杨黄提取物可诱导癌细胞进入细胞死亡程序。目前,利用食(药)用菌开发功能食品已成为食用菌界的热门话题。功能性食品被称为世纪食品,代表世界食品发展的新潮流。功能食品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它既有食品的营养和感官性能,又有药品防治疾病的作用。

现代研究证实杨黄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轻抗癌剂的副作用,所以可用来辅助肿瘤病人的放疗和化疗,另外,桑黄对女性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也有疗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文华安教授指出,使用杨黄辅助抗癌治疗或作为保健品食用时,还可以适当配伍其他的真菌类药材,如云芝会对肝癌有辅助疗效,马勃具有消炎的作用,赤芝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如果用杨黄辅助防癌和抗癌治疗,最好在手术之前,就开始服用桑黄汤剂。具体方法是:在药锅中放入的水,没过杨黄及所有饮片就可以,开锅后中微火煎煮30到40分钟。汤略微浓淡偏差一点都可以。中医专家、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中医师殷兆华建议的乳腺癌疗方如下:20克杨黄,20克云芝,20克木蹄,10克赤芝,10克茯苓,10克白边层孔菌,10克马勃,每天一剂,水煎服。

此方可辅助治疗乳腺癌(手术及放化疗期间),可配合手术、放、化疗患者提高免疫力,提早伤口愈合,减轻放、化疗毒性,提高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减小癌症复发、癌细胞转移的风险,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

在我国,桑黄的使用从汉朝起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有了“桑寄生”的药物功效记载。《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现代研究证实桑黄多糖能够缓解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及疲劳倦怠等癌症特有的症状,提高生活品质。

1. 抗癌作用 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① 强化免疫力,诱导癌细胞自行死亡;② 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③ 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④ 缓解癌症患者特有的疼痛;⑤ 阻止溃疡、息肉、良性肿瘤等恶变为癌症;⑥ 预防、避免癌症的复发。

2. 护肝作用 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可用于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等。

3. 降低和调整血糖浓度,有效的预防及改善糖尿病。

4.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5.预防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6.桑黄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尿酸,对痛风有良好效果。

7.抗过敏,对过敏性鼻炎、久治不愈的湿疹疗效很好。

有关研究表明,桑黄及提取物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服用亦无任何毒副作用。

我国的杨黄、桦褐孔菌目等资源稀少,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及药源提供的连续性,开展此种菌的人工栽培试验,历时多年对野生资源、菌种分离、纯化、栽培试验、营养药性成分分析等相关技术进行系列研究。经过多次驯化,选择最佳配方,栽培成功,工艺比较稳定。

部族杨黄

《新元史·列传》载:“大德三年(公元130年)八蕃呈同砦主韦先正等,杀牛祭天,立盟归降,自言有地三千里,系杨黄(佯僙)五种人氏,二万七千余房。”文献上出现“佯僙”称谓始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明清时代称为“佯僙”,“佯人”,民国时期称为“佯僙”、“扬黄”、“扬荒”。民间一度称“佯仡佬”。该族定居黔南已有千余年历史,现该民族正式族称为毛南族。

毛南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由是古代百越族系中的“骆越”分化而来。卡蒲毛南族过去一直自称“佯僙人”。 “佯僙”的称谓,始见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以后的史籍或方志中,多有“羊慌”、“杨慌”、“杨黄”、“犭羊 獚”、“犭羊 犭皇 ”、“佯氵此 ”等异写。元朝时,“佯僙人”成为一个分布极广且十分活跃的人们共同体;明朝万历年间,是“佯僙人”发展最兴旺的时期。

尽管佯僙人的称谓早就存在,但一直没有明确的族称。1951年初,中央民族访问团贵州分团前往卡蒲时,口头上同意“佯僙人”填报为佯僙族,但后来一直没有得到国家的正式承认。195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佯僙人”划归为布依族。对这一有违自己意愿的界定,广大佯僙人开始了长期的申述历程。1981年,国家决定对“佯僙人共同体”的族属问题进行识别,省、州、县组成专门的联合民族识别工作组进行深入调查,走访征求。1990年7月2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认定平塘县29475名佯僙人为毛南族。1991年10月16日,贵州省唯一的卡蒲毛南族乡——卡蒲南族乡成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7: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