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国亮 |
释义 | 1 著名皮肤病学家杨国亮(1899— 2005)四川邛崃人。著名的皮肤病学家,皮肤病学奠基人之一。1932年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为美国皮肤病研究学会名誉会员。有巨著《皮肤病学》出版,主编有《药物反应》。曾当选上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历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副科学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上海皮肤科学会主任。 ◎ 简介杨国亮教授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一级教授,我国著名的皮肤病学家,皮肤病学奠基人之一,复旦大学著名校友。在我国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隐球菌病、孢子丝菌病、锑剂皮炎。创用了对白癜疯、冻疮、浅表真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排放疤痕疙瘩等疾病的治疗方法。为我国防治梅毒、麻风、雅司、疥疮等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做了大量工作。对核黄素缺乏病有独特见解,曾亲临现场为解放军治疗此病,并彻底解决了临床问题。对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研究也卓有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提出“大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的命名,使医学界对此危重疾病有了认识。1980年主编了《药物反应》一书,颇受好评。发起和领导了上海地区稻农皮炎和桑毛虫皮炎的防治工作。与其他研究机构协作对马王堆汉墓古尸皮肤进行研究,弄清了古尸皮肤结构成分的变化性质、发生时间及其原理,写成了一篇国际上难得的文献报告。 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4篇分别发表在德国、瑞士、美国及瑞典的杂志上。主编著作4部,如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皮肤病学》、大型参考书《皮肤病学》等,主持编写的著作有7部,如《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等,参加编写著作3部。 1979年被美国皮肤病研究学会选为荣誉会员。曾多次应邀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 杨国亮教授一生从事皮肤病学教育事业:1954年首次在原上海医科大学开办了皮肤科专修班,由他亲自带教,培养了很多皮肤科骨干人才。自1952年起,受卫生部委托,华山医院皮肤科在杨国亮教授的指导下,每年接受进修医师10~30名,为全国各省市培训了大批皮肤科专业人才。 自1978年起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3名。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由于杨国亮教授在担任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期间作出的成绩,他受到卫生部的表彰。 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9月13日23点03分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106岁。 ◎ 个人履历1899年6月26日 出生于四川邓崃县羊安场。 1920年 毕业于邛崃联合中学。 1927年 考入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 1932年 在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工作。 1941年 任国立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皮肤病学教授。 1945—1947年 赴美国考察研究皮肤病学。 1952—1984年 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研究室主任,一级教授,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曾任卫生部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 《中华皮肤科杂志》第一副总编辑、 《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编委、中华皮肤科学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上海分会主任委员、任卫生部学部委员会委员、任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85年 退休。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 ◎ 人物生平杨国亮,祖籍四川邛崃县。1899年6月26日出生于一个濒临破落的耕读人家,其父曾办过私塾,对他一贯要求严格。他5岁时便开始读书,6岁能熟读四书五经,并开始作文。中学时代他以天资聪慧,好学深思闻名于全校。1927年10月,他考入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前身)。1932年毕业后留校并一直在该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工作。当时,国内皮肤科专业人员寥寥无几,图书资料缺乏,医疗设备落后,为了适应教学需要,1934年他就编写了学校第一本皮肤病学教科书。在临床工作中,他脚踏实地,认真查看每一病例的皮肤情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后又结合自己的临床教学经验,于1940年自编了一本英文教科书《皮肤病学》 。在此期间他还完成论文10篇,先后在美国、瑞典、德国和瑞士发表7篇。那时国难当头,生活极其艰苦,抗战期间学校也内迁到重庆。杨国亮始终任劳任怨,坚守岗位。 1941年晋升为副教授,3年后又晋升为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受学校派遣赴美深造。在美国2年期间,他考察了美国的皮肤科设置和建设经验,还刻苦学习了当时国内还没有的皮肤病理学、医学霉菌学,学成回国时带回了不少珍贵的病理切片和菌种。回国后,看到他所在的皮肤科只有三四位医生以及一无医疗设备、二无资料、三无病床的情景, 立志为创建中国的皮肤病学奋斗终生。数十年来他努力将上海第一医学院(今上海医科大学)的皮肤科建设成中国第一流的皮肤病学学术中心和训练皮肤科骨干人才的基地之一。在皮肤病、性传播疾病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 1952年他受聘担任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特约编委。1956年起任《中华医学杂志》第一副总编辑。他所写的文章和由他修改审核的文稿总计不下4000万字,字字句句都经他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后才定稿。 1985年退休后每天仍坚持早上6时起床,晚上11时就寝,坚持为青年医师修改论文,为研究生作辅导,并毅然承担和组织编写200余万字的大型皮肤科参考书的任务。他主编的《皮肤病学》于1992年出版。 杨国亮对中国的皮肤科事业作出很大的贡献。他不愧为中国当代卓越的皮肤病学家、医学教育家和中国现代皮肤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1998年6月,上海医界庆贺杨国亮百年华诞。 ◎ 人物性格他严守纪律,专心工作。他当医生50余年,从不迟到早退。他生活简朴,并一再告诫自己的子女业务上要努力,要自力更生。他工作上一丝不苟,要求严格。在科学研究中,他最反对那种敷衍塞责,不懂装懂,浮夸虚假的作风。 他艰苦奋斗,数十年如一日。他认为日常的医疗工作就是一种研究工作,是一个医生首先应练好的基本功。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写好病史,随时总结经验教训,长期随访病情。几十年来,他从不脱离临床实践,70多岁时还坚持每周参加一次门诊和查一次病房,直到80多岁,还经常到病房检查和指导工作。 ◎ 社会工作杨国亮除了出色完成皮肤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积极参加并担任了大量社会工作:1956年以来历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第一副主任委员,皮肤科学会上海分会主任委员,1980年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历年来他参加了不少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如1954年参加了波兰皮肤病学术会议;1957年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参加了第11届全苏皮肤病学会;1982年参加了日本召开的第16届国际皮肤病学会。1979年5月美国皮肤病研究学会推选杨国亮为名誉会员,这是该学会吸收的唯一一名中国会员。 ◎ 学术研究杨国亮是在中国发现并报道隐球菌病、孢子丝菌病、锑剂皮炎的第一人。他创用了对白癜风、冻疮、表皮霉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疤痕疙瘩等疾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他研究并开发了音频电疗机的临床新用途。早在1937年他就提出应用免疫学原理来诊断和治疗性病,1940年提出了足癣和丹毒、象皮病发病的关系,这些均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重视。他还为梅毒、麻风、雅司、疥疮等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在中国的防治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核黄素缺乏病也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对该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及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对药物性皮炎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也卓有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首先提出“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型药疹”的诊断,从而使国内医学界对这种极度凶险的病症有了新的认识。他发起和领导了上海地区稻农皮炎的防治研究,一次又一次地亲临现场调查。在阐明了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农村情况的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该项研究在1978年获得了全国医药科技大奖。他70岁时还参加了上海市赴赣、滇、黔知识青年皮炎防治队。时值夏季,他天天与其他防治队员一起在赣南地区翻山越岭,有时一天要走五六十里山路。他们终于摸清了这种皮炎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了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一些措施。他与其他研究机构协作进行的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古尸皮肤的研究,弄清楚了古尸皮肤的结构成分的变化性质、发生时间及其机制,写成了一篇国际上难得的文献报告。 ◎ 皮肤病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第一医学院皮肤科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了发展。一是科内增加了人员,皮肤科医生从几个人到1966年增至24人。他对青年医生的培养特别严格,要求他们加强基础训练,掌握医学信息,每人至少熟悉一到二门外语,并重点培养了七八位能掌握二门以上外语的医生。二是设立多种专病门诊,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先后设立了梅毒、麻风、湿疹、银屑病、霉菌病、职业性皮肤病、红斑狼疮、皮肤血管炎、脓皮病、中医治疗、理疗等专科门诊,以后又设立了遗传过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白癜风等门诊。三是设立基础研究室,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先后成立了霉菌室、生理室、免疫室和生物化学室。四是积极贯彻中西医结合方针,大力开展中西两法治疗,既聘请外院中医到该院会诊,又选派医生进修中医和参加中医短训班,从而为皮肤科领域内的中西医结合打下了初步基础。在他的精心设计和规划下,华山医院皮肤科到1966年就已发展成为一个有严谨学风和一定规模的医疗科研单位,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全科有24名医生,53张病床。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平均每日600人以上,夏季高峰时达到1300余人次,甚至到2000人次。 “文化大革命”中,杨国亮被剥夺了领导工作,担任一般医生,他仍然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例如开展了音频电疗机的研究,认真总结了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撰写了《音频电疗法》一书,为理疗和中国的皮肤病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1975年后,杨国亮恢复了科室领导工作。1979年,他提出一整套创建中国第一流皮肤科的设想和方案。他的目标是使皮肤病学研究所成为世界皮肤病学学术中心之一,成为训练皮肤科骨干人才的基地,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皮肤科新学派。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全科陆续发表280余篇论文,主编或参加编写书籍20余种。 自1952年起,该科还接受卫生部的委托,每年培训进修医生10名。后来接受培训者的人数逐渐增加,达每年30名左右。1979年经卫生部批准,正式成立上海第一医学院皮肤病学研究所。杨国亮创建的这个研究所已成为中国的皮肤病学学术中心和训练皮肤科骨干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 主要论著1 杨国亮.脑膜炎样全身性束(隐)球菌病.医药汇报,1951,1:13. 2 杨国亮.孢子丝菌病.1951年在上海华山医院学术会议上报告首次发现病例. 3 杨国亮.在祖国伟大建设中皮肤花柳病工作者当前的任务.中华皮肤科杂志,1954,7∶1. 4 水醋酸抗表皮霉菌和治疗表皮霉菌病的研究.皮肤病防治通讯,1976,2:72. 5 杨国亮,雅司,等.见: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编辑委员会编.实用内科学.第1版至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2. 6 杨国亮主编.皮肤病学(全国高校统编教材).第1版,第2版,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1962,1977. 7 杨国亮主编.麻风图谱.第1版,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963. 8 杨国亮主编.医药卫生普及全书.皮肤病学部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9 杨国亮主编.临床皮肤病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 10 杨国亮.音频电疗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11 杨国亮主编.辞海.医药卫生分册皮肤病部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 12 杨国亮.皮肤肿瘤部分.见:《实用肿瘤学》编辑委员会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13 杨国亮主编.药物反应.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14 杨国亮主编.皮肤病学(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15 杨国亮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6 杨国亮主编.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2 江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简介杨国亮,男,1973年生,汉族,副教授,中共党员,江西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近3年主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参与其他项目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其中被SCI、EI检索4篇。 ◎ 研究方向1.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2.机器视觉 3.智能控制 ◎ 所授课程研究生课程:模式识别、小波分析、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图像处理、随机信号分析、智能控制等 ◎ 科研项目1.主持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情感机器人相关技术研究”; 2.参与教育部重点项目“基于人工心理的情感机器人技术研究”; 3.主持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人机情感交互系统研究”; 4.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半固态铝合金初生相形貌分形特征的研究”,第二负责人。 5.参与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课题3项; ◎ 学术成果近三年在《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计算机应用》、国际会议ICNC’2006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3篇。 1.Yang Guo_Liang,Wang Zhi_Liang,Wang Guo_Jiang. Affective Computing Model Based on Emotional Psychology.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CNC2006,Xi’an, China,2006,9, 251~260(SCI,EI,ISTP收录) 2.杨国亮,王志良等.基于改进MMI的HMM训练算法及其在面部表情识别中的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4, Vol.29(4)(中文核心,EI收录) 3.杨国亮,王志良.图像代数特征在面部表情识别中的应用, 计算机工程,2006,32(2),(中文核心期刊,EI收录)186~188 4.杨国亮,王志良,牟世堂,解仑,刘冀伟.一种改进的光流算法,计算机工程,2006,32(15)(中文核心期刊,EI收录)187-188 5.杨国亮,王志良等.一种改进HMM训练算法及其在面部表情识别中的应用,计算机科学,2006.11,33(11)(中文核心期刊)200~203 6.杨国亮,王志良,王国江,陈锋军. 基于非刚体运动光流算法的面部表情识别, 计算机科学, 2007,3, Vol. 34(3)(中文核心期刊) 7.杨国亮,任金霞,王志良. 基于情绪心理学的情感建模研究. 计算机工程,2007,Vol.33(22) 8.杨国亮,王志良,任金霞.采用Adaboost算法进行面部表情识别,计算机应用,2005,4,(中文核心期刊)946~948 9.杨国亮,王志良,任金霞.一种基于遗传操作的聚类算法,计算机应用,2003,12(中文核心期刊)109~201 10.杨国亮,于仲安.基于改进光流算法和HMM的面部表情识别.微计算机信息,2008.1 11.杨国亮,王志良.面部表情识别研究进展,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4,1~6 12.任金霞,杨国亮,王志良.基于Gabor变换和ADABOOST算法的面部表情识别,微计算机信息,2007.4(中文核心期刊) 13.王国江,王志良,杨国亮,王玉洁,陈锋军. 人工情感研究综述.计算机应用研究,(中文核心期刊)2006.11, 7~1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