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崇惠
释义

杨崇惠——十四岁小姑娘参加抗美援朝

南国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有一对在抗美援朝时期播下爱情种子的伉俪;他们是战伤上的战友,革命道路上的伴侣,老两口相爱沫濡。丈夫舒悦当年是爱国主义战士罗盛教的班长,妻子杨崇惠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女演员;他们都来自湖南,是战火中一起走过来的志愿军老战士。杨崇惠在抗美援朝时年仅十四岁,却随军部文工团走进了板门店,演绎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十四岁参军

杨崇惠是湘西芙蓉镇(王村人),解放初,在湖南沅陵县女子中学(美国人办校)读书,1951年升上初中时,她才十四岁。时值部队征兵,杨崇惠便跟着几位女同学去报名应征。部队首长见她长得矮小,便问杨崇惠:“小姑娘,你几岁了!年纪这么小来当兵,能背得起背包吗?”只见她坚决地回答:“能!”答完便背起背包挺起胸膛走起步来。此举逗得在场首长都笑了起来。后来杨崇惠通过笔试和面试,被破格录取;她和被录取的姐妹们高兴得拥抱成一团,又是哭又是笑,真是乐不可支。

战火炼丹心

1952年2月,杨崇惠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到了朝鲜,在47军军部卫生所工作。当时医生加护士才3个人,医疗任务重;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有时通宵达旦不能休息。杨崇惠年纪最小,还要抬伤员,给他们包扎,打针、敷药等。当医疗室药物紧缺时,她一个人翻山越岭去取药。几次途中挨轰炸,差点没命。圣诞节那天,军部驻地谷山郡正逢赶集。突然,空中飞来六架轰炸机,来回盘旋看地形,接二连三投掷炸弹,反复扫射一大阵。很多民房被炸毁,不少赶集人被夺去了生命,哀嚎声震彻山谷。当时杨崇惠正在防空洞紧急抢救病人。突然“呯”的一声,洞木门被炸坏了,弹片“嗖嗖”地飞进防空洞,“哐当”砸烂了好几瓶药水,杨崇惠和医生刘绍元被碎土溅了一身。“我绝对不能倒下!”尽管如此,她仍然坚强地投身到救死护伤第一线……

后来敌人发现军部所在地,只好搬家。军部派她跟车搬迁,车过的地方到处泥泞坑洼,她跟大伙推车时,敌人的探照灯照得地面通亮,令杨崇惠有些胆怯害怕。但为了不暴露目标,她还是沉着地完成任务,不吭一声。除了做好护理工作之外,杨崇惠还要给官兵们送去精神粮食,她经常随文艺宣传队去开展慰问演出。

加入文工团

1953年初,141师文工团到处招人,负责同志见杨崇惠年纪小,表演动作很灵敏,便相中了她。杨崇惠随歌舞团经常深入到前线演出,慰问阵地勇士。当她们翻山越岭地行军时,也随时遭到敌人袭击、空袭。有一次前面行军的38军文工团被炸,伤了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杨崇惠牙齿开始颤抖,但想到阵地前沿的浴血战斗的将士们,她强打起精神来。行军途中,朝鲜的老大爷、阿妈妮见她年纪这么小就到战场来了,都竖起姆指夸赞道:“中国小姑娘真了不起!”

走进板门店

1954年3月,朝鲜停战谈判会在板门店举行,同年4月杨崇惠所在的4 20兵团文工团到了朝鲜三八线上的板门店进行慰问演出,她也是团中年纪最小的,到会的有中立国的100多人,在板门店其间,慰问团也接触了波兰、阿尔巴尼亚、美国等国的谈判代表团;负责接待和慰问演出,精彩的节目,缓和了紧张的谈判气氛。慰问团成员为他(她)们演出,陪他(她)们跳舞;代表中国人民的友谊使者,向板门店的各国代表团伸出和平之手。

时值波兰国庆节,波兰代表团团长莎莉等观看她们演出后。女团长见杨崇惠年纪小,又天真可爱;就把她叫过来,并搂到身边说:“中国小姑娘,过来咱们合影留个纪念吧”,很快两人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历史定格在这一刻,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体现中波友谊亲密无间的精神,也成了杨崇惠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朝鲜战争结束后,部队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送进了中国军事博物馆珍藏展览。但天有不测之风云,历史曾和杨崇惠开了一个玩笑:文革期间,工作组看到这张照片,咬定杨崇惠与美国大兵照相,就把她抓起来。后来由于找不出根据,加上她立场坚定,只好不了了之。

当年那位踏进板门店的志愿军的小姑娘,如今已白发苍苍,每当回忆起抗美援朝的岁月,七十多岁高龄的杨崇惠感慨万千:“能荣幸走进板门店终身难忘”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