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昌栋
释义

杨昌栋,福建平潭县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于梧井村(今苏沃镇)。杨家世代务农,一家人均为基督徒。昌栋兄弟4人,家境贫寒,父母见昌栋自幼聪明,就节衣缩食供他读书。昌栋5岁起在私塾读书,课余从事割草、放牛等农活。14岁到福清融美学校就读,17岁入福州格致书院,学费由学校补助解决。

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期间,昌栋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回平潭联合进步青年上街游行,宣传抵制日货。民国10年秋,格致书院并入福建协和大学,民国14年初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回平潭开宗中学(后改为岚华中学)任校长。同年秋,入燕京大学攻读神学,民国17年获神学硕士学位。他的论文《基督教对中古欧洲的贡献》获得教会人士的好评。后该文经补充、修改成书,约40万字,由上海光学会书局出版。

昌栋毕业后在平潭基督教苏沃教堂任牧师,并在梧井村、钟门下村、大练岛等地建立支堂。民国19年,昌栋应聘到福清龙田的融美中学任校长。民国22年秋赴美国新泽西州耶鲁大学留学,仅用一年时间就修完全部课程,获社会学博士学位。

民国23年,杨昌栋学成回国,任福州协和农业职业学校校长。他到任后大力发展该校勤工俭学的传统,使许多贫苦学生得到就学的机会。民国27年,昌栋兼任福建协和道学院院长,遂定居福州仓前山。他把道学院的学制改为5年,第一年在道学院学圣经,第二、三年到协和农业职业学校学农业课程,第四、五年再回道学院学神学课程。这样使道学院的学生适应农村的传教活动。

民国30年,日军进攻福建沿海地区,美国卫理公会在福建及附近沿海各县所办的10所中学联合组成卫理联中,昌栋为校长,先迁闽清再迁顺昌办学。他率领师生,勤俭办学,发展生产,克服种种困难,使学校得以在顺昌继续办学。民国31年秋,昌栋专任道学院院长,民国34年秋,道学院迁回福州成立福建协和神学院,昌栋任院长。他一面与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合作,使福建协和神学院的学生读完两年课程后,可以去金陵协和神学院再念两年后毕业;一面与福建协和大学以及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作,凡是正式高中毕业后入协和神学院者,念完两年之后,男生可到协和大学再读两年,女生可到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再读两年后毕业。

民国36年夏,昌栋受聘为福建协和大学代理校长,他努力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协调学校同政府、教会各方面的关系,以发展教育事业。他聘请郑作新、严叔夏等著名教授加强师资力量,还派遣林兰英、赵修复、林一等优秀青年教师到美国深造,并积极从事改造农村工作,提出:“学校要联系农民,教育服务农村。”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校内不断爆发学生革命运动,遭到反动当局变本加厉的镇压。昌栋感到国事日非,学校已无法正常办学,于民国37年10月7日向校董会请求辞职。未准,不久又再次坚辞。校董会不得已于12月4日决定,准他请假休息。

民国38年5月,昌栋再次赴美进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决意回国参加建设,于1950年秋同300多位旅美中国学者及留学生一道回国,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欢迎,任卫理公会福州年议会主席;福州天安堂主任牧师,并积极参加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1954年3月,他作为福州基督教代表之一参加全国的基督教代表会议。1956年6月,福州市第一届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杨昌栋任副主席。其后连任市第二届、第三届副主席,并担任省第一、二、三届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基督教协会委员。1981年担任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总干事,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开展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作出贡献。

昌栋还先后被选为福州市政协委员、福州市人民代表、省文史馆馆员。他虽然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地位,但始终保持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喜欢种植蔬菜,饲养良种禽畜,自食其力。1983年,杨昌栋病逝,享年86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