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昌聪
释义

百科名片

杨昌聪。苗族。中共党员。人民教师。现为贵州省剑河县高标学区巫泥小学教师。曾任过教务主任、校长。县级优秀教师,2004年荣获省人民政府“从教三十年特别贡献奖”。人民爱戴的教师。人民的好校长。

人物简介

1955年6月16日杨昌聪出生在云贵高原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少年时因家里穷,他挑柴走了好远的山路去镇上卖才得钱读书。1974年剑河师范毕业后,踏上了教育教学征途,当上了人民教师,成了他们家祖祖辈辈第一个有文化的人。在他从教三十多年中,坚决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忠诚于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默默地在大山里奉献一生。山村小学缺少教师的时候,是他穿着一双解放鞋从山村走了6个小时的山路去乡镇、去县城提交申请,要求上级领导调动点教师到村里教书。他的职业生涯一直都是辗转于那一带山区的各所小学。他过着艰苦教师生活。他一边做教师,一边还是个农民,还照样耕田犁地。他为了修建像样的小学,常常组织学生去山上捡麻栗或砍柴卖,才好不容易换得点小钱来整修学校。学校没有旗杆,他组织老师和学生去山上砍杉木来做旗杆;学校没有红领巾,他掏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去县里买红领巾来发给学生,任少先队辅导员;学校几十年来一直是几间破旧的木房,是他多少次冒着风雨去县上反应申请,希望政府和社会能扶持他们建一所可以不漏雨的小学。村小缺少教师,他广招了一批代课教师,为输送人才走出大山努力奋斗。有他村里才有一所像样的小学教学楼,有他村里才有一大批代课老师。他曾被评为学区优秀教师、镇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等。2004年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从教三十年特别贡献奖。

社会评价

杨昌聪老师为人正直,兢兢业业,三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地从事教育事业。他为了改变村里的教育建设,将青丝换了白发,他的精神是伟大的。他生于斯,长于斯。他是人民的好教师。人民的好校长。

特别报道

杨昌聪:把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党的教书事业

1955年的夏天,在我们遥远的云贵高原的贫穷落后的苗族山寨那儿,诞生了一颗普普通通的生命;于是,人们便把“杨昌聪”当作那颗生命的符号。然而,那颗生命就一直在山里默默地奉献一辈子,在没有掌声和没有光环的环境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苦苦地耕耘着,像牛一样地劳动,像土地一样地奉献,像大山一样的坚定。

今天,我在首都提起这支快要没有墨汁的笔作起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一种说不出话的心情,因为,我虽然写了许多东西,但却没有一篇描述过我挚爱的故乡,特别是我的故乡人——那些默默地、不求回报地奉献一生的前辈,他们似乎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此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们敬爱的杨昌聪老师。

杨老师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都以种田为职业的农民家庭,家境十分贫苦,兄弟颇多,吃不饱饭穿不好衣;小时候,他一边帮家里干苦活,一边上山砍柴挑柴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去市场上卖才能维持学业。正是因为贫苦的童年造就了他对读书的执着。是的,在我们亲爱的贫穷落后的山寨里,唯有读书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和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崇高的选择啊。

于是,杨老师就成了他们家族自古以来最早接受教育的人,他是他们家族中的第一个文化人,也是我们村的最早的文化人之一。真的,要想改变我们亲爱的乡土,只有出现文化人。

他少年时代考取了剑河县师范学校,离开家乡在那里勤学苦读,肩负着一个村庄和一个民族的希望在那里继续着学海无涯的征途。其实,那时候所谓的去城里读书其实是去干活,因为学校三天两头组织学生去劳动。1974年,美好而又含辛茹苦的学生时光过去了,注定杨昌聪要毕业了,注定他要开始漫长而又艰辛的教书育人生涯了。他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带回自己的家乡去奉献,但命运之神并没有让他如愿,安排他到一些偏远落后的村小教书。那时候的教书人没有什么像样的薪水,就给那么一点微薄的粮票,是远远不够回报父母养活家人的。但他感觉到,奉献者是最自豪的,他感觉到教书育人的幸福,传播知识文化的人是一种很幸福的人。正因为有了这种崇高的思想,他才那样不畏艰辛不贪回报地执着。于是,命运让他辗转于那一带山区的村小。直到后来,他申请调动到自己的家乡。是啊,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他申请调动到自己的家乡工作,并不因为什么,只是家乡需要他,盼望他;需要他来建设,盼望他来奉献。

他的家乡叫巫泥村,他的工作单位叫巫泥小学。巫泥村是全镇30多个村寨中最贫穷最偏远的一个村庄。巫泥村的文盲率占全县之首。巫泥小学是一栋三间低矮的小木房,没有操场,没有旗杆,没有课桌,没有像样的黑板,没有像样的办公室。你说,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教学环境;你说,我们的杨老师又如何去改变这些无法言语的局面。

没有黑板,杨老师请几个木匠拿几块木板张开订在一起,他再走六个小时的山路去县城买黑漆来染黑那几块木板,就成了黑板;没有旗杆,他组织教师和学生上山砍一株杉木来屹立在学校的面前,就成了旗杆;没有课桌,他请村里的木匠修造课桌,课桌不够,有些学生便从家里带饭桌当课桌;没有操场,他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上山捡麻栗、砍柴等活动,然后卖麻栗卖柴就得了点修建操场的经费,操场也就这样成了;没有国旗和红领巾,他拿掉自己微薄的工资去买回来,他是巫泥小学最早的少先队辅导员,也是巫泥小学的早期的校长之一。岁月渐渐地拉长,报名读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可是学校却装不下学生了,杨老师愈加着急了,他夜不能寐地把巫泥小学需要社会扶持和帮助的状态记录成申请书。于是,他又坚定不移地向上级和社会提交申请,希望巫泥小学能早日建设起来,希望村里的孩子们能有一个不再通风漏雨的学习环境。申请书交上去了,但什么时候才能收到批文呢,巫泥小学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呢,杨老师当时的心情和痛苦又有谁能够理解呢。他抱定必胜的决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上级提交申请,他的那双永不停歇的脚板一直攀援着那些山路,涉过那些小溪,为了实现心中希望,他因踩踏山路破了一双有一双的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希望来了,台湾的慈善家杨文祥先生捐了二十一万元的慈善款赞助巫泥小学建设新的教学楼。杨老师动员村民家家户户都去挑砖挑沙,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97年的美好季节,我们亲爱的高原上屹立了一栋气势磅礴的村小教学楼。杨老师的这一桩心愿实现了,又一桩心愿又来了,村里十分缺少教师。于是,他又向上级申请拨出聘请代课教师的项目。于是村里有了一批批代课教师。

2009年的冬天,我邀请我们敬爱的杨昌聪接受我的采访的时候,我们谈得很开心,也谈了很多,谈了他往日的艰辛,谈他的童年,谈他的少年……我们一起喝着醇醇的苗家米酒,隐约中,我发现了他的高尚的人格和精神。他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他更是教育战线上教师队伍的榜样。他像一本书,像一本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讴歌生命励志的史诗。

如今,他退休了,是2010年的春天。我得知他退休的消息时,我感到十分的高兴。是啊,我们神圣的教育事业不能过度折磨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先生。杨老师已经将青丝换来了白发,把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党和人民的教书事业,是该让他安享天伦之乐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