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昌才 |
释义 | 一、个人简历杨昌才 1938年7月出生,贵州凯里湾水乡人。苗族。苗族鲍贺。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司法检察专业。曾任黔东南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是州文联委员、州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贵州省苗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理事。1953年高小毕业后在本县旁海、凯里银行当通讯员,1954年投考公安干校,先后在剑河县公安局、县人民检察院任工作员、书记员,剑河县直机关团总支副书记。1957年进入西南民族学院学习,攻读司法检察专业。在校期间曾被派遣参加成都市的保卫工作。有幸见到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1959年毕业回贵州,留在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1962年底调回黔东南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办公室,一直担任秘书,并长期做农村工作,先后参加省委整社工作团,在黎平水口搞整风整社,参加省、州四清工作团,在遵义新卜区清水公社、黄平县石牛乡、纸房乡、凯里市舟溪乡工作。1967年从农村回机关,1968年进干校劳动,1969年调回机关,先后在州宣传队办公室、州革委宣传部、州革委办公室工作,1972年在州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秘书、副科长、科长,自治州党委副秘书长。 二、主要业绩1986年6月调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他刻苦好学,勤奋笔耕,爱好摄影。1960年开始发表新闻作品。1976年后发表小说、通讯、散文、论文。发表论文20多篇,10万多字。散文集《深秋红叶》、《苗寨新人》已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民委主任到苗寨》获1992年全省新闻摄影二等奖,《少数民族习俗改革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收入《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研究》论文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扶贫工作初探》获黔东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试谈黔东南民族语文工作》收入《贵州民族语文调查集》。《民族工作展新颜》收入1995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图片年鉴。《榕江摆垭山议榔改革旧习俗》获全国少数民族报好新闻三等奖,全省好新闻二等奖,《黔东南掌握苗文侗文达10万人》、《黔东南民族林校成立》获黔东南州好新闻二等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