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雁廷
释义

简介

雁廷,原名郑廷,字,宾鸿,碧玉轩主,1978年出生于山东孔孟之乡,1998年毕业于曲师大美术系,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创作,1999年入河北美术创作中心第一工作室国画系专研山水。师承著名山水画家、中国国画院副院长陈小鲁先生〔现定居黄山〕。其作品被香港,澳门,韩国著名人士收藏,其出版《雁廷山水画选》,近期作品又被,〔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临沂〔羲之画院〕入编,2008年出版《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家雁廷山水选集》现任中国国画院常务理事,中国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青年实力派美术家协会会员,北方画院特聘画家,收藏家协会会员,等多种职务。

解读山水画家雁廷

方伯廉

郑廷字宾鸿,号碧玉轩主,现年30岁,祖居山东省济宁市中区,出身于文化家庭,其父建昌先生,秉承家教、恪守庭训。而宾鸿君自幼受家庭影响,素性恬静,雅好读书,中小学时成绩优历,考试皆名列前茅,而于美学艺术特见其长。后考入曲阜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时以优异成绩颇得师长青睐。又入河北美术创作中心第一工作室国画系专研山水。俟后受师友启发,乃步出家门,开拓眼界,广交名手,转益多师,曾多次去北京专访同好,相互研讨,从此得窥门径。

回家后,开始临习元、明、清三代名家之作,于元代专习倪云林,明代则服膺石涛,清代临摹清初四王中的王原祁,旁及近代黄宾虹、张大千等名家,专心致志,力求得其意境。

近又游历黄山观察实景及天气阴、晴变化动态,亲身体会始得写生要决。历十余年惨澹经营,工夫不负有心人,现已卓越有成就,数年来曾参多次画展,均获嘉奖,颇受艺术界人士赞许、咸谓青年后起之秀,继续努力,前途未可限量。

近来有不少艺术同仁将其佳作,择优夤集成册,刊出公之于世,命名《雁廷山水画选》广求品评,以资鼓励。并属序于余,余于绘画一事,为门外汉,对此不敢妄加月旦,而于书法文学,则时相过从,互相切磋,对基钻研学习过程,知之较详,且为忘年交,意气相投,固义不容辞,然愧不能文,兹勉为应命,不辞谫陋,略述梗概,权作序言,希方家有以教之。

2008年10月16号

2006年作品《山居图》《秋韵》入编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

2007年入选纪念孟良崮战役60周年中国画邀请展

2007年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8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个人画集《雁廷山水画选》。

2008年冬入选多元水墨---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09年作品《落日四十八度明》为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书画大展被《德勤书画院》收藏并展览。

2009年作品《齐云山居图》为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书画展被山东人大政协收藏。

2009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草堂读易图》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临摹名作《溪山行旅图》《庐山高》。

2011年《兔年贺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挂历。

2011年初临摹名作《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具区林屋》《西郊草堂图》《葛稚川移居图》《富春山居图》。

2011年黄土高原写生作品被《神州诗书画报》收藏并发表。

画中逸气,仰之弥高

——从《雁廷山水画选》看画家雁廷的创作品位

亚兵

前些时候孔子文化节期间,我又有幸聆听了范曾老师的一番教诲。他特别在阐述“抒啸犹慷慨、听八表宫商,谁唤醒三千世界”时重新提到的“仰之弥高”的话题,恰好和我思索的对雁廷画作的理解形成了一种共振和呼应。

多年以来,我一直以为中国山水画最高境界可归纳为四个字:“崇高、幽远”。然而如何逼近这个旨归,各有解术不同。因为“高”字前面是“崇”,“远”字前面是“幽”,这就决定了高和远的主观性、意念性和游离性。“浑沌生万象”“山水画以浑为宗”“水至清则无鱼”的欣赏追求,也因而成了我多年来坚持的美学主张。形成这种理念的结果更直接的造成了我面对一些所谓山水画家作品时的迷惘。所幸遇到了青年画家雁廷能一洗我心中浊气的画作,使我在依稀远眺雁廷以后的创作之路时,终于在“崇高、幽远”的背后看到了其让人“仰之弥高”的另类异象。

断言雁廷让人“仰之弥高”,对一般人看来也许太过武断,甚而说是匪夷所思。然而,如果你走进了雁廷的“徽州印象”等一系列画作,你就不难发现其满篇流动的一种逸气,一种大开大阖摄人心魄的力量。康德说“我们把绝对的大的东西称为崇高”。那么据此完全可以认定雁廷的作品暗蕴崇高。事实上当我们把美称为“大”的时候,总与天地相连接,而将美称为“小”的时候则往往与俯拾即是的审美愉悦(有限的)相关连。现今画坛很多小“心境”在沾沾自喜津津乐道的以为在描画着大山大水的人们,相比于“崇高、幽远”,都不过是在精心刻划着王屋山下的魁父之丘,因为他们根本难以触及到山水活的灵魂。当年说李可染先生为什么比一般画家画的画要“大”呢?其实说的就是可染先生高远的境界与状态。可染先生有一种表达超越感观尺度的能力,这也是他内心所具有的崇高感使然的能力。他对大地山河仰之弥高,而这种情怀的恃守,表现为他“大”的艺术。而同样让我为雁廷喝彩的原因,就是因为雁廷作品里蕴涵的一种逸气,飘扬着一种高的境界。山水画以境界取胜以气制驭的理论如果圈定在雁廷的作品上就更显示出其颠扑不破的真理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雁廷的画作,我们不妨还是先近距离窥视他的作品。他的作品笔精、墨妙、色调清润、大气磅礴、华滋浑厚、苍秀天成。其格局布陈近乎宋人,层峦叠嶂,骨体坚实,烟波浩渺,气韵飞动;其笔墨变化远胜元人,丘壑错综雄奇,植被丰茂多变,仿佛有一种精神闪耀在云蒸霞蔚之中。画中处处可见古人的笔法、墨法,有范宽的雄峻、王蒙的茂密、石溪的粗头乱服、石涛的纵横排荡;也有黄宾虹的含浑无尽、张大千的彩墨辉映、陆俨少的缭绕萦回。然而,这一切又都若有若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它们早已被雁廷的大手笔包孕其中并脱胎换骨,观者感觉到的是处处弥漫于河山大地中的一片深情,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繁密的布局、苍劲的用笔、郁茂的景致、幽深的境界,显现着雁廷山水给予专业画家的启示:高的东西绝对不仅仅是笔墨、是丘壑、是深厚的传统功力,而应是对山水画传统的深层领悟。雁廷的作品不但展示着南北山水的苍润雄强,给人以怡情悦性的享受,而且有力地改变着浅学之流对传统的误解。说到底如果让我揭密雁廷画作的实质,我会首当其冲的说这都是由于雁廷胸中的一种逸气才成就了其画作充盈的另一种摄人的力量。

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用以表现自然环境的一种形象语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突出的区域性文化特点。它和西画有着不同的表现主旨,一个以气韵为中心,一个以光色为中心。中国山水画以气主生。中国山水画在创意之初就强调对事物的观察,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当你胸有万里“奇峰”时,便会激发创作的欲望,我以为这便是气的运动过程。气扬而彩飞,中国山水画讲的就是一种张力和张扬,当画家有了创作激情,有了气的运动,还必须把气张扬起来,才会真正让其山水画具有动的灵魂。“气聚而神动”。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神”,没有“神”的艺术,就是死的,是没有生命的东西。而神的形成必须仰仗艺术内蕴的力,通过气来达到。其动静与万象同轨,其气如仙;如勇夫扛鼎,壮士拔剑,山摇地动,何其壮哉!中国画的线条有弹性,能跳跃,多变化,非常灵活。要使线条统一起来服务于所要表达的境界,只有用气来贯穿,将气有目的地聚集起来,调动到最需要的地方,整个画幅才能神彩飞动、“忘笔墨而有真景”,才能借技巧之力流露出人格修养,思想情怀。老子论道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为和”。“冲气为和”其实就是对雁廷画作恰如其分的佐证。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原则,更是认知雁廷画作的关键所在。中国山水画重视“气势”、“意境”、“气象”,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的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而雁廷画作充分具备了这一特征,说其有让人“仰之弥高”的“动势”也就无可厚非了。

元四家之一倪瓒在谈及画作时每每谈到“写胸中逸气”和“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写胸中“逸气”侧重于作者主体方面。胸中有逸气,通过逸笔写出,画面才有逸气。也就是说,胸中的逸气是画中逸气的来源。画出的作品是创作主体胸次的表达,绘画的目的不在于去画什么具体的客观物象,不在于是否表达了被画物体的真实感,而在于是否表达出了胸中的逸气。画出胸中逸气是根本、是目的,是整个创作过程的关键。而画形状物不过是一种手段,作品不过是胸中逸气的自然表征。常言说,艺术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地步,会是一个绝妙的境界。而这种境界的产生大都是由于画家有如武术内功一样澎湃的胸中之气。有了一种逸气就足以改变艺术家一生的道路。在此,我说雁廷画作具有让人“仰之弥高”的灵性断非故作惊人之语,事实上研究艺术家的心灵历程,那些遽然蜕变和瞬间重生而来的逸气,有时来得迅猛近乎禅家的顿悟。形可学而得,气不可学而得。当年丰子恺画中的清气、逸气最为难得。学者无法得,也就无法超越他。当年上海美协主席和上海画院院长都由丰子恺来担任,还是有道理的。画中的气对于丰子恺来说对于雁廷来讲确实才是最重要的。

现今中国书画艺术界有一种习惯,那就是讲求师承关系。一些画家挂在嘴边上就是得到了某大师的指点,或者说师从什么人,依此来炫耀自己。著名画家齐白石曾经告诫弟子“似我者死”。因此说画界的这种风气很大程度上在阻碍着艺术的进步。而雁廷坚持以造化为师、以气制驭,从自然中捕捉灵感,提炼形式,发现美感,锤炼笔墨,这使得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意象的鲜活性和生动性,始终贯穿着源于造化的清新感觉和生命气息;与此同时,他又十分注意“自我”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与领悟,使客观物象经过心灵的提纯而升华成“心象”,把大自然的秀美变成自己的艺术语言,确立自己绘画的新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让自我的胸中逸气演化为“画中逸气”并让其真正飘扬起来,通过这些就不难发现雁廷对自我的充分自信和其画作的高境界追求。在雁廷画作里我们随处可见以气力运笔而出现的圆润、厚实的笔力与笔型,横向展开的画幅中由线及面而成的层层山峦丛林,皆由连绵相属的笔墨运用而生发为韵致,使画面中的烟云薄雾、高天归鸟、山川飞瀑、密林独树、木桥屋宇等有限意象表现为无限邈远。

解读雁廷的作品,可以发现画家始终关注整体气势与局部精彩的统一性。他的笔下或以骨线为主,辅以干湿不定、浓淡不同的墨色,勾勒岩石的纹理、峰峦的结构,突出画面主体;或以墨色为主,使云雾在奇峰林海中飘动,染出阔大的境界;或以石青、石绿的流光溢彩与骨线、墨气相映照,表现出山川气象的变幻奇观。其实,在雁廷的山水画中,只运用了极简洁的几组意象,即山、石、云、水、树,通过画家的直觉把握,随着整体图式的需要与表现对象的肌理、形状及情景的不同,该勾时勾,该泼时泼,该染时染。或浓或淡,或干或湿,或疏或密,或虚或实,或露或藏,或松或紧,变换着笔墨的形态、样式与节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笔中有墨,墨中有笔,色墨交融,线面结合,共同组成的山水情调笼罩于画面,传达出苍茫、浑厚、幽深的诗情色彩,显得既统一又丰富。中国画的所谓气韵正是艺术整体美中所体现的一种内在的活的生命。若肢解其中一部分,或使部分脱离了整体,内在的情、气、势就不复存在了。正是在一定精神、气质统御之下的各种美质的有机结合,才使画面气韵生动,这正是雁廷写意山水的独特风骨。它不仅表现为作品外部那种凛然的山水气势,也不仅表现为艺术的浪漫风韵,更是一种山水情怀的独特展露。

所以,我们对雁廷的作品可作这样的推断:成竹在胸的笔墨图景中,必有一种整体的、完整的、内在的律动或张力设置,赋予意象构筑以深层的流动艺术整体之美,使意象之间靠一种内在空间的均衡及相互关系形成的浑然整体性,去统辖点、线、墨、色及山石树木、溪流村舍的营造。有了这些气韵和内心的锤炼,攀登山水画的艺术高峰将不会再是非常难的事情。事实上对于雁廷来说以后日子也确实要这样过,要么睛得脆响脆响,要么阴得不露声色。雁廷的先祖郑板桥曾自述:“奋斗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好在雁廷还非常年轻,完全有着数十年的历程去锻造这些,去营造一种让人扼腕的高境界高品位。但愿我对画家雁廷小弟的瞩望不会是一轮“水中之月”。

是为序!

(2008年11月14日晨)

(亚兵:著名青年作家,文艺评论家。北方画院院长,北方作家艺术品鉴赏委员会主任。《北方作家》、《茶馆》杂志主编。)

浅谈中国山水画中的‘写实’与‘写境’

雁廷

-----------笔墨妙著世纪人生,丹青书写中华传奇。

对中国画而言:首先是传统,在此基础上再集南北之风格,尤其是山水画,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山水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写意山水要着重突出水墨、干湿浓淡,重墨泼彩。而传统小写意(工笔)就要脱俗幽雅、清新明快。其两种山水的技法都要突出“写实”与“写境”。与其说中国画中的山水要“写实”还不如说“写境”为好,因为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意境最为高。只是在于“写实”与“写境”两种概念的理解罢了。写实”就是通常画家门所说的描绘和观察为主的写生方式,它是山水创作中的奠基石,但它决不是创作。而“写境”的问题所在是让画家的情感与笔墨融于胸中,在加入自己的心情。境界为上、画法次之。我深谙前人的独特技法并对明清山水中的逸、朴、劲、虚等手法孜孜追求,自己深深懂得,后人欲习之,应不拘泥于古法,当创新习之以求创新! 对当代实力派而言:何止以当代而自欺乎!徒增笑耳!!

2008年7月雁廷写

雁廷自序《感悟黄山天下奇》

黄山,雄踞于中国风光秀丽的安徽省南部,它的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1,北纬30°01。是中国十大胜景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旅行游览胜地。199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一亿多年前,一场骇人心魄的板块大碰撞之后,造就了一座鬼斧神工的花岗岩山体。历经第四纪冰川的风刀霜剑和亿万年的风吹雨打,形成山石嶙峋,峰峦峥嵘林立,景色变幻莫测之奇山妙境,美丽得难以尽述 。

黄山是立体的画,黄山是无言的诗。置身于这梦幻般的仙境,竟找不出恰当的语言来形容。终于,有文学家说:泰山之雄伟,华山之俊俏,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娥眉之清凉,雁荡之巧石,黄山莫不兼而有之。黄山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人间仙境”,以独特的峰林地貌构成奇、伟、险、幻的奇观,以怪石 、奇松、温泉、云海“四绝”著称于世。

黄山胜景分为主体:以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前山雄伟,后山秀丽 。莲花峰海拔1864米,为黄山最高峰。明代文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 亦俯首矣”。他仅凭目测便能得出如此正确的结论,在当时确是了不起的发现。他是指出莲花峰为黄山最高 峰的第一人。此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 。光明顶,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 顶。玉屏楼是黄山观奇景的绝胜处。老舍先后曾在此留诗:“天都奇伟海云幽,莲蕊莲花高入秋;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鲫鱼背在天都峰上为黄山绝险处,从天都峰脚,手扶铁索栏杆,沿“天梯”攀登,是登峰顶的必经重要之路,两边是千仞悬崖。天都峰海拔1810米,在黄山珠峰中以险峻壮观著称,古人试为神仙居住的都市,名:天都。据史料记载唐代诗僧岛云和尚是第一个登上天都的人。古诗这样赞曰:“踏遍峨嵋与九嶷,无兹殊胜幻迷离。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唐代诗人李白虽然到过黄山,却没能登上天都成为憾事 !!

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松由于高寒,光照,云雾,岩石,风霜的影响,以天然的姿态展现出秀美。更奇的是它破岩裂石生长在花岗岩的绝壁上。竟从云雾里岩石中吸取有限的水分和养料。所以有诗曰:“石为母,云为乳,黄山奇松不识土,风雪傲千古。星作伴,月作邻,天都仙露润灵根,叶净不染尘”。风欲高,环境欲恶,松欲奇,松态欲美。只有在海拔800米以上,才能长成气质非凡的黄山松,800米以下的同一树种,其型姿,气势,都大为逊色。黄山松的根部往往比树干长出许多倍,它会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能溶解岩石,从中获取养料。黄山历来有十大名松之说,也不知是哪朝哪代有何人来参加评选。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审美而从新评判。黑虎松,虎气凛凛,八面威风。迎客松,松高十米,以有800多年的历史,它伸展松枝,迎招宾客,彬彬有礼。与迎客松同生长的玉屏峰上的还有望客松,送客松,陪客松。

从一线天回望,三坐小石峰,峥嵘而立,峰巅似剑,纯石无上,似神话中的蓬莱仙境。每当云雾缭绕飘来,更使人神往。峰尖微露,似海中岛屿,故有“蓬莱三岛”之称。有人喜欢久久的端详,有人喜欢边走边猜,也有人爱和同伴们争论,探讨,看给巧石起个什么名子,更是贴切。不知是谁将靴子倒立在这里晒太阳,已经晒了千百万年。巧石的世间使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去飞翔,去游历。若能亲临其境,我们的思路会广阔的多。在平天矼西端的群峰中,有一巨石威严耸立在岩石平台上。它高十米,重约600吨,不知自何方而来,取名曰:“飞来石”。飞来石变化位置来看,竟型似桃子,成为仙桃峰。真可谓:“黄山变态自天空,一步重看又改容”。仙桃峰对面峰的这组巧石,好似一位沧桑老人。他俯瞰着山川大地,思索着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天国的仙友们聚在这山涧的舞台,表演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黄山自古云成海。由于山高谷深,林路茂密,空气湿度大,在低温高压的作用下,时常形成大面积的云海。故:黄山又称黄海。黄山云海分为五大云海区,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敖鱼峰则眺天海。五海各具特色,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瞬息万变。时而惊涛澎湃,巨浪排空 ,时而微波荡漾,潮退风平。漏出云海的群峰像海洋中的一座座岛屿,铺天盖地的云海像是要将山体淹没。望着云雾飘渺的飞来石,真是担心它又要腾云驾雾地飞走。黄山云海有着丰富的情感,它使人激动,令人振奋,给人柔情。半是晴空半雨烟,满天匆忙满天闲。卷舒无际竟是海,依稀故乡蓬莱山。凭栏眺望白云,似要拥到身边与你谈心,信步走去,云朵会与你结伴而行。黄山最壮观的要说日出日落时那五彩斑斓的霞海,当每一个晨曦来临,不是太阳唤醒人们,而是人们唤醒太阳,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面对着这如此辉煌绚丽的日出,渴望和云海拥抱光明,拥抱希望。

黄山雨量充沛,水量遍部各处。山中一夜雨,遍地是飞泉。黄山之名泉,名溪,名瀑达数十处之多。“五岳若与黄山比,犹欠灵砂一道泉”。黄山温泉名传遐迩,其水清测泡茶酿酒,清澈甘醇。沐浴则能治病保健 。相传轩辕皇帝在此沐浴后,白发变黑,红颜转变。又故称:灵泉。清凉的泉水洗净了都市的喧嚣,使人顿感赏心悦目。桃花溪春来花瓣飘落似胭脂容入水中。三叠泉,泉水下泻时陡坎而成为三叠,自高岩向白云溪中奔注,犹若飞龙破壁而去,故名“三叠泉”。鸣弦泉形似古琴,受泉水攻击,发出瑟瑟般的音响。明代文学家许志古诗中描绘:“有石横卧如横琴,瀑泉激石弹清音。我携焦尾写其调,一曲未终风满林。”。清代名僧释音可秉烛夜游,至此赋诗:“石崖悬琴琴最寒,五更三点是谁弹?清声流出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黄山峰高坡陡,瀑布宏伟壮观。高竟百米的百仗泉如银河之泻。九道飞瀑九道清潭组成的九龙瀑,顺山而下,似首尾相接,气势非凡。古诗曾这样描写了九龙瀑:“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瀑在飞泻,泉在奔涌,浪在翻腾。它一路冲刷着,撞击着,什么也挡不住它的前进。一滴水是很渺小的,但千千万万颗水珠汇聚在一起就是不可阻挡的力量。它能使坚硬的岩石改变形态,让高峰山峦为之让路。头顶苍天,背依群山,就是著名的人字瀑,它一源两流,飞泻中将一个苍劲有力的“人”字,写在了悬崖峭壁上。

黄山!有人喜爱它春天的杜鹃,有人迷恋它夏季的飞泉,有人欣赏着冬天的银装。而我,却喜欢黄山秋天。黄山的秋季,别有种种胜景。秋高气爽,白云碧空,丹枫似火,草深果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因黄山秋景用诗来赞赏:“枫林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明代大学士许国年轻时曾经就读于黄山的祥符寺, 他作《秋日黄山游览》诗云:“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芙蓉欹水曲,苔蔓上墙腰。酒盏黄花近,天都碧汉遥。浮丘如有待,举手愿相招”。我曾于公元两千零一年秋季登临黄山,走进了大自然的骄子。即入黄山 ,目不暇接,何况置身与景中,但不见全景矣。只有在登上了一千八百多米的高处纵览山川,方可看到奇峰 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赋予它超凡脱俗的品质,塑造出它威武雄壮的气概。在黄山的面前,沧桑变得平淡,时空变得狭小,它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着天下群山的风骚。故而当之无愧的 赢得了“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

2009年9月30号雁廷于碧玉轩

道法自然,别有洞天

道法自然,别有洞天

——雁廷齐云山系列画作印象

亚 兵

雁廷很多时候总能给人带来一种惊喜。从他的“徽州印象”系列画作到现在齐云山系列风情写真无不彰显了这一点。

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境内,以群山如海、丹崖耸翠、风景绮丽在道教四大名山中一枝独秀。在道法自然里,道教名山大都包含了一种冷清、散逸、荒寒的清气,齐云山也不例外。它以“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被称为道教的“桃源洞天”;以“仙人挂画”、“天开神秀”而成为“亘古奇观”。从当年的宾虹老人经典作品《白岳纪游》、《白岳山中坐雨》等,到刘海粟十上齐云山以后,和很多人不敢画九寨沟一样专业画齐云山山的人已经不多。这也许和齐云山实在是太有个性,绘画对象风格太强烈了,留给画家“巧夺天工”的空间相对减少,不利于画家个性的发挥,也难以在画面上体现自己的面貌有关。

作为新锐派实力画家雁廷从“徽州印象”系列画作到现在齐云山系列风情写真自然表露出他转型中的自信。雁廷在他齐云山系列画作的大气与精致中,用绘画构图强烈的整体感给人带来了一种苍茫浑厚的气势,让人确实看到了一种画作作为逸品的力量。齐云山有一风景点“天开神秀”,其实正是借用道家的话说雁廷在开天眼中用“神秀”的画作开辟了另一种洞天。

当年作为宋代方腊据点的齐云山在雁廷的画笔下诉说着一种转型与起义的的欣喜、放达和挑战。谁能说雁廷对自我和中国画坛的起义不更加稳定了雁廷作为中国实力派画家的地位

浅谈元明清四家的书法及绘画创作理论

-------------------------- 谈论元明清四家的《书法及山水》创作理论

文/■ 雁廷

有人说:“相机是画家不可缺少的工具,而摄影家就不一定要用画笔”。当然,摄影工作者是用相机来抓住美好的瞬间,那么画家就是用画笔来描述心中的理想。在源源不断的中国文化中,从古到今中国画都有一定的位置存在,当然中国画传统山水包括其中。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形象语言,而最重要的是它有着气韵,神韵。山水画分写意,写境、写实、写虚、等等。以及三远法或六远法。只是每个画家的创作理想不同罢了,这也大大说明一点。各有各的道。

多年以来,我一直深信着一个观念,就是传统。王维在《山水论》中说道:‘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此句提出了笔先的重要性,从此后也奠定了中国山水以水墨为主的发展之一。从到元四家,到明四家,再到清四家,他们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集成者,从此也就把中国传统山水画推向了一个顶及高峰。

先说元四家,主要说法有二。其一: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元四家对于传统山水画的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四人均是浙江一带人氏,而且都擅长水墨山水并兼工竹石,为典型的文人风格画风,他们生活在当时元末社会的动乱之际,然而却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颠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画派影响巨大。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元四家主要代表作分为有:吴镇传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桧平远图》、《秋江渔隐图》、等。王蒙传世的代表作有《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公望传世作品有《九峰雪霁图轴》、《天池石壁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居图》(南京博物院藏)等。倪瓒的作品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等传世。从此以后元四家以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最新阶段,同时也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再谈明四家: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 是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孤苏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明四家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在唐寅的绘画中,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画风内格。因此“吴门四家”也就是今我们说的明四家,只是明代成就很高的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先谈沈周,江苏吴县人,出身于书画世家,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善画山水人物,而长卷《沧州趣图》是他晚年少有的杰作。文征明,长洲人,画家,著名学者。能画人物、花鸟、山水,以细笔画山水的作品最佳。唐寅,也就是我们长说的唐伯虎,苏州人,更不用多说乃江南典型的风流才子。仇英的工笔青绿山水被后人著称异才。著名代表作品有:沈周《庐山高图》。文征明《惠山茶会图》。唐寅《落霞孤鹜图》。仇英《桃源仙境图》。这些佳作被后人堪称旷世之作。

到了清四家。说法有二,其一: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时称“翁、刘、梁、王”。后人称他们为清四家。在这重点说一下刘墉,也就是家喻户晓的一部虚构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重要人物,他以着独特的书法艺术独领着当时书法的风骚,而闻名天下。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学书,也是从董、赵入手,转而深入学习阁帖,最后形成了他的肥腴端厚的风格。刘墉由于官居高位,赫然有政绩,故书法亦名满海内。其二的说法:那就是山水画的四王,是指清朝初期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但是他们的辈分不同。也就是说从清四王开始,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又重新推向了颠峰。在他们的创作中,主要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然而创作出了四王的特点。而恰恰这中思想正是当时受到了皇帝的认可,因此被尊为“正宗”。“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有各自画风的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堪为后人师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