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沿江乡 |
释义 | 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沿江乡沿江乡位于牡丹江市西南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69.5平方公里,总人口12.303人,乡镇9个村、有中心小学一所、分校一所、卫生院一所、敬老院一处,境内有唐代渤海时期的龙头山古城遗址一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辖区内有民航、公路、路线,交通十分便利。 ◎ 概况沿江乡是依山傍水、景色优美、城乡混居、资源丰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中型乡,现已形成农林牧工商、贸运建服劳等各业俱兴的城郊经济优势,到2003年全乡有省级集团公司1家,中日合资企业1家,省东部最大的旧机动车交易市场1家,龙头山度假旅游景区1处。 ◎ 经济发展全乡农业以菜为主,蔬菜面积3555亩,年产蔬菜12800吨。植树造林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林业经营总面积776公顷。畜牧业以猪、鸡、牛、羊为主,还有鱼塘养殖、鲜奶上市。乡村企业197家,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全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初步形成以劳务输出、石材、木制品、蔬菜出口的边贸发展体系。全乡村屯实现了水、电、路、广播、电话、有线电视六通,养老保险总额居全市之首,农民存款额达41.900万元,人均住砖瓦房面积22平方米,曾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称号。 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沿江乡◎ 概况沿江乡隶属佳木斯市郊区管辖。位于市境北部,西部与北部为松花江所环绕,与汤原县隔江相望。乡政府驻地距市区3公里。 沿江乡一带,清末民初,属桦川县阜财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通保,后改设黑通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隶属桦川县第九区(后改称黑通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黑通乡。1957年11月,划归佳木斯市管辖,翌年9月并人红旗人民公社,1960年改称三合公社。1976年将三合公社西部地区划出,设立红旗公社。1983年6月,改称沿江公社。1984年5月,政社分开,改为沿江乡。 ◎ 经济发展沿江乡全境地处沿江平原,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有灌溉站1处,可灌农田3万亩。耕地面积5.8万亩,以种植蔬菜和水稻、大豆为主。乡办工业有橡胶、砂石、铁制品厂等,1992年乡企总产值达9305万元。全乡共辖黑通、三联、新华、泡子沿、民兴、沿江、福胜、北星、东兴等9个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2.2万人。乡政府驻地沿江村。境内民兴村西南2.5公里的“民兴古城遗址”,为一大城与两小城呈“品”字形排列。据考证,古城建于金朝末年。 3 黑龙江省孙吴县沿江乡◎ 概况沿江乡位于孙吴县东北,小兴安岭北麓,三面环山,一面傍水。东南与逊克县接壤,西北与红色边疆农场为邻,东北与俄罗斯阿穆尔州康斯坦丁诺夫卡区隔江相望。南北32.5千米(北纬49°12′─49°38′),东西50.75千米(东经127°40′─128°),边境线35 公里,国家一类口岸孙吴口岸坐落在四季屯村,瑷辉—沿江—逊克、孙吴—逊克两条公路穿乡而过。乡辖8 个行政村9 个自然屯(卫疆村与哈达彦村现已合并)及农场5 个连队,总面积576平方公里,总人口1.2 万人(含农场),有满、达、俄、回、鲜、等11个少数民族,有满族村3个,达族村1个,俄族村1个,鲜族村1个。 ◎ 自然资源沿江乡地貌特征大体为“七山一水一草一分田”,是孙吴县重要粮食产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乡有耕地9万亩,草原面积 7.25 万亩;乡域内分布着二道河等7条河流,天然水面9万亩,宜鱼水面0.4万亩;森林面积51.7万亩;旅游资源有金代遗迹、二战遗址、火山旧貌等。 2005 年全乡生产总产值实现3300 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600万元,占总收入的78.7% ,畜牧业收入300 万元,占总收入的9.9% ,渔业收入30万元,占0.9% ,采集业和劳务收入220 万元,占6%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87.1 元,全乡砖瓦化率达到78% ,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4% ,有线电视和电话入户率达到85% 。 4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沿江乡◎ 简介沿江乡地处长白山北麓,二道松花江上游,位于抚松县东北部,东南与安图县接壤,东北与敦化市、桦甸市隔江相望,国道鹤大公路穿江而过,通信条件十分便利。全乡幅员面积394.7平方公里,有6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共1203户,3579口人,林地面积219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9%,耕地面积6330亩。 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立体宝库之称。有红松、落叶松、云杉、柞树等几十种珍贵树种。天然药材资源尤为丰富,有天麻、党参、细参、贝母、黄芪、刺五加、龙胆草等几十种珍贵药材,境内还盛产薇菜、蕨菜、刺龙芽、山芹菜、木耳、元蘑、榛蘑、松籽等百余种野生经济物种。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煤、浮石、大理石、高品位硅藻土、页岩土等等。 境内水资源丰富,河流多,三面环水,落差大,水流急,特别是二道松花江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经勘测论证,境内可建两座中小型电站。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立足资源优势,重新确立了全乡经济发展思路。即:立足一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建立三大体系、加强三大保护工程的“1233”工作思路,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实现乡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按照这一发展思路着重从开发矿产资源,增加中小企业数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以页岩瓦厂为龙头的矿产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发展迅猛,效益可佳。投资190万元,年产1000万片,产值300万元的页岩瓦厂发展迅猛,产销两旺。投资60.6万元,年产红砖500万块的沿江红砖厂正在建设之中。投资12万元,年产浮石1000吨的浮石厂,正在筹建这中。通过内引外联,矿产开发项目,逐步向纵深发展。储量丰富的大理石、煤、金、银等矿产资源已经完成勘测论证,有待投资开发。 ◎ 经济建设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和发展优势,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了“6232”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取得了可喜成效。通过战略性调整,推进林地经济综合开发向深度广度发展。目前,全乡发展林下野山参1140亩、园参31500丈,中小药材510亩,木椴木耳1500立方米,封沟养蛙14条,放养面积34600亩,为加快资源深度转换步伐,先后建立了红松果仁加工厂,山野菜加工厂,木材加工厂,一批中小企业,逐步实现了富有乡村特色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由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650万元,人均纯收入3010元,并多次被市县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 5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沿江乡◎ 简介沿江乡位于曲靖城东南,乡政府驻地距城区5公里,境内有南盘江、潇湘江、白石江、中河、东河,水利条件较为优越,主产优质米、蚕豆、优质仔猪、商品鱼,属典型的农业乡,是麒麟区粮食主产乡之一。全乡辖牛街、余家屯、余家圩、四圩、小坝圩、新发、鸡街、大龙、新圩、庄家圩10个村民委员会、65个村民小组、84个自然村。全乡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有耕地24633亩,其中水田22267亩,旱地2366 亩,全乡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6亩。 全乡总人口42886人,比上年增437人。总人口中男性21446人,占50.1%,女性21440人,占49.9%,男女性别比为100.4 : 100;农业总人口41775人,占97.4%;农村劳动力总数22559人;全年出生人口547人,死亡264人,迁入人口441人,迁出28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63‰;全乡有少数民族324人,分属11个民族,占总人口的0.7%;少数民族中以彝族为主,有222人,占总人口的0.50%。 ◎ 经济建设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09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收入15567万元,第二产业7437万元,第三产业7901万元。全乡粮食总产2219.7万公斤,农民人均产粮531公斤。蔬菜产量14810吨,总产值1231万元。商品鱼产量达1862吨,比区下达计划数1850吨增3%。水产养殖通过大力推广名特优稀水产品种,养殖水面1200亩,产量450吨,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产值2400万元。列为农业部的水产科技示范场基地作用发挥明显。 畜牧业特色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建成了4个畜牧业专业养殖小区。沿江乡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建设项目71件,占全年计划数的100%,其中电站更新改造2件,沟渠支砌28件,涵闸改造19件,清淤保畅工程22件,累计完成工程量41.9万方,其中开挖土石方21.6万方,回填土方16.1万方,支砌石方1.9万方,砼2.4方,投工投劳129万个工日。 以“阳光工程”的实施为载体,对全乡750余名从事餐饮服务业、种养植业、采矿业、砖厂和建筑建材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四期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推荐就业568人,加快了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2005年全乡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劳动力16467人,户均转移劳动力1.6人,比2004年15339人增1128人,实现收入5000万元,比2004年的1689万元增加3711万元,增219%; 以“乡级生态环境乡”的创建为契机,加大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封山育林1000亩,封山育林伐地更新造林125亩,天保工程造林92亩,退耕还林人工造林143亩,完成四旁植树22万株,造林合格率99.7%,实施森林管护面积1.1万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