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阎姓
释义

阎姓的得姓始祖是仲奕。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源流

阎(闫 Yán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阎氏乃宗周嫡出,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

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姓氏起源》等所载,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

为周康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

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地名为氏。

4、出自芈姓

楚国公族,有阎敖。

5、出自其他民族改姓

如满洲布雅穆齐氏改姓阎,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改姓阎,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6、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

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迁徙分布

历史上阎姓的迁徙与分布

先秦时期,阎姓一直活动在河南、山西、湖北一带。秦汉时,阎姓西迁陕西、甘肃,进而入四川,向东抵达山东,北移河北、内蒙古。在唐朝,阎姓在山西发展迅速,成为太原郡十大著名姓氏之一。唐宋以后阎姓开始在江南出现。

宋朝时期,阎姓大约近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5%,排在第七十四位。四川为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阎姓总人口的1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东、河南、陕西,这四省阎姓占阎姓总人口的66%,其次分布于河北、山西,这二省的阎姓又集中了16%。阎姓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全国形成了西部川秦、东部豫鲁两大阎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阎姓大约近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阎姓人口增长是负值。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阎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山西为阎姓第一大省,约占阎姓总人口的4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这四省阎姓大约占阎姓总人口的95%。宋元明时期,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西向东迁移,全国阎姓的分布集中向晋、鲁、冀、豫地区收缩。

当代阎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阎姓的人口已达310多万,为全国第七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阎姓人口由12万激增到近310多万,增长了25倍之多,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阎姓人口增长率是呈V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四省,大约占阎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安徽、黑龙江、甘肃、陕西、辽宁,这五省又集中了27%。河南居住了阎姓总人口的16%,为阎姓第一大省。全国的阎姓分布的高比率区在豫鲁冀和陇西。在近600年间,阎姓人口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中原向西部、东部的回迁,向南方的移民较少。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75)表明:阎姓在长江以北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在豫晋鲁、冀京津、内蒙古大部、陕甘大部、宁夏、鄂皖苏北部、辽宁西部、青海东北部、辽宁大部、黑龙江中部,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2.8%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0.8%,居住了大约72%的阎姓人群。在青海湖以东、长江以北的其他地区,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5%--0.5%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3%,居住了大约17%的阎姓人群。

历史名人

阎 姬

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朝听政,其兄阎显任车骑将军,共掌国家大权,不久事败而被诛。

阎象

袁术的主簿。手执玉玺的袁术要称帝时,引用周文王虽拥有三分之二的天下还向殷称臣的故事进行劝谏。却未被采纳。

阎元明

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南北朝时,北魏随郡太守。

阎立德

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画家、工程家,与其父毗皆擅工艺、绘画,驰名隋唐间。

阎立本

阎立德之弟,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他继承家学,并师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擅画人物,尤精写真,兼能书法,存世《历代帝王》、《步辇》、《职贡》等图。

阎次平

宋代画家,其擅画山水、人物,尤工画牛,颇为生动,评者谓其“仿佛李唐,而迹不逮意”。存世作品有《牧牛图》等。

阎承翰

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宋时名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

阎应元

(?-1645)字丽亨,汉族,北直隶通州人(今北京通州区),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阎尔梅

明末江苏沛县人,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工诗词,其诗多感怀时事,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阎若璩

山西太原人,清代著名的学者、考据家,他曾参加《大清一统志》的编写,长于考据,确证了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为伪书。有《日知补正录》等。

阎敬铭

陕西人,清代名臣,曾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因反对修建圆明园而被革职,以善理财著称。

阎书勤

农民出身,习“红拳”,精刀术,为“十八魁”之一,后拜赵三多为师,聚众达三千人,反对洋教,攻打教堂,仇杀教士,1900年8月,于犁园屯战役中被俘,在临清被清政府处死。

阎红彦

陕西省安定(今子长)人,红军将领,1927年清涧起义后历担重任,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阎锡山

山西五台(今属定襄)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盘踞山西近四十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长”,1960年在台北病故,终年77岁。

阎宝航

阎宝航,中国杰出的战略情报专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事业立下过不朽的功勋。1918年夏,阎宝航从奉天两极师范学堂毕业,受聘于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任学生部干事。1946年6月23日被推举为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成员,赴南京呼吁和平。同年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辽北省人民政府(今吉林双辽)主席。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条约委员会主任委员。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阎姓近现代名人

阎国华

(1885~1947),字拂尘。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05年,阎国华考取保定讲武堂第二炮科班。辛亥革命爆发后,加入国民革命军,袁世凯复辟后,向山东督办请求讨袁事宜,并率部举行起义,通电全省诸军,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对帝制,拥护共和。在其影响下,各军发表讨袁声明。

袁世凯死去后,北洋军阀,到处捕杀革命者,阎国华亦遭通缉,他被迫回到昌乐。在家乡,他积极宣传西方科学,举办了由四十多处学校参加的首次学生运动会,使学习新文化的热潮高涨起来。

不久,阎国华应邀担任张学良公署中校参谋,历任第十军参谋长、京汉铁路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京分会组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阎国华调南京国防部任职,授中将衔。大片国土失陷后,目睹民国政府对外投降,对内围剿共产党、八路军等抗日组织,他愤然辞职,出家做了和尚。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阎国华被任命为接受大员,派往东北接收失地。不久,又去接管北京,1947年在北京病逝。

阎揆要

(1904~1995),陕西佳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第三军骑兵团营长。曾在西北军杨虎城部队任警卫团副团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陕北清涧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科长、参谋处处长、军政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第一局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顾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阎捷三

(公元1905~今),山西泽州南村镇东常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连长,江西军区教导营副营长,独立第六师参谋长,独立第六团团长,彭(湃)杨(殷)步兵学校军事教员,干部团第二营教员,工农红军学校主任教员,红军大学教导师第二团副团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教育处处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训练部副教育长、教育长,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七师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十八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参加了著名的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副军长,第二十五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训练部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政治委员。总后勤部顾问,后勤学院副院长。1982年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街。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6年,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一百零一岁。

阎红彦

(公元1909~1967年),陕西安定人(今陕西子长)。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阎海文

(公元1916~1937年),辽宁北镇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少尉,抗日英烈。

阎同茂

(公元1922~今),河北深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连政治指导员、营长、华北军区团参谋长、副团长。抗日战争中参加了著名的冀中“五一反扫荡”和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兼参谋长。196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师长、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9月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阎应禧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前第七集团军参谋长。

阎俊贤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第三十三军暂编第四十六师师长。

阎中原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三军总医院副院长。

阎明复

(1931~):辽宁省海城县人,系中共情报专家阎宝航之子。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名誉会长 ,著有 《美国慈善一瞥》 一书。

阎振兴

阎振兴,学光夏。河南汝阳(今汝南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 1940年获爱荷华大学工程博士学位。次年回国。 曾任滇缅公路工务局正工程师、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师工务处处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河南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海军总司令部工程处处长。到台湾后,历任高雄港务局总工程师,台湾大学工学院院长,台湾省教育厅厅长,成功大学校长,台湾“教育部”部长,“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中山科学院院长,台湾大学校长, "中央研究院”院士。是国民党第十至十二届中央常委。

阎鸿中

历史学家,国立台湾大学教授,专长为中国先秦两汉学术思想史。

阎惠昌

中国音乐家,香港民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阎迦勒

绥远省托克托县(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人,1934年毕业于山西省基督教神道学院,任绥远省萨拉齐耶稣堂牧师。1943年阎迦勒脱离耶稣堂,创办自立教会。1945年,阎迦勒转入地方教会,成为地方教会的重要同工传道人,帮助绥远省和西北地区各地地方教会。后来去北京,担任该地地方教会负主要责任的长老。1980年代中国基督教新教三自爱国教会恢复活动后,阎迦勒又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一届(1980)、第二届(1986)副会长。

阎学通

(1952~):天津人。现为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理事、中国亚太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理事,中美友好协会理事,国防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当代世界》编委, (韩国)《韩国国防分析》、(美国)《中国政治学刊》和(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学术顾问。

阎维文

(1957年8月26日~):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一级演员,副军级待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全国青联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阎妮

(1971年3月10日~):空军电视艺术中心演员。

阎崇年

(1934年4月24日~):山东蓬莱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历史学者北京市政府授予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阎肃

(1930~):原名阎志扬,河北保定人。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音协委员。

阎沛霖

(1911年3月28日~):教育家,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者之一。

闫学晶

(1971~):生于吉林省东辽县云顶镇双城村,毕业于吉林省戏曲学校,曾在吉林市戏曲剧团工作,国家一级演员,现工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师级。

阎韦伶

(英文名:Olivia,1984年11月8日~):台湾女歌手、女演员。2007年11月发行第一张国语专辑“傻孩子”,以黑马之姿入围第十九届金曲奖最具潜力新人奖,最终以高票落选金曲新人奖。

阎奕格

(1990年~):香港歌手。曾获香港新力(Sony)BMG、华纳、通利歌唱大赛三料冠军。

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置郡。此支阎氏,大概出自周康王之后。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此支阎氏,应为唐叔虞之后。

2、堂号

右相堂: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此外,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天水堂”、“河南堂”、“丹青堂”等。

宗族特点

1.各支阎姓之间并没有形成严格界限。阎姓尽管所出不同,但都因受封于阎乡而得姓,一些由阎姓人自己编修的家谱也不能正确区分自己出自何支,这说明阎姓的早期历史并不可考。

2.阎姓发源于中国北方,历代也主要繁衍于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3.阎姓家乘牒谱分支甚多而精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有典籍佐证,记述阎姓起源最详细的古籍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洋洋洒洒数千字来记述之,为他姓所罕见。

阎姓家谱文献

山东楼目阎氏族谱一卷,(清)阎一侯、阎一昌同修,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栖霞镇栖霞小寨子方村。

山东昌乐阎氏家乘五卷,(清)阎世绳编,阎愉补编,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河南项城林卢阎氏族谱三卷,(清)阎典唐续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北宜昌紫阳村阎氏续修族谱四卷,(清)阎大镛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雅望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顶城阎氏续修族谱四卷,(清)阎大镛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项城市档案馆。

湖南长沙高桥阎氏支谱十七卷,首三卷、末三卷,(民国)阎振冰主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四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赣榆阎氏宗谱,著者待考,三幅油布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赣榆市档案馆。

阎姓字辈排行

山东阎氏一支字辈:“佘纪成培宪居庆泽锡章”。

山东青岛阎氏字辈:“昌学恒立志作瑞启广辉”。

山东昌乐阎氏字辈:“钟毓庆锡守令德武昭文心正达致远才睿端聪宁立志名可秀惟尔承国荣宗泽隆昌盛华龙腾飞鹏千禧年”。

山东长清阎氏字辈:“玉兆树荣培西”。

山东微山阎氏字辈:“允士广锡洪家成德培厚五世乐其昌”。

山东聊城阎氏字辈:“云月均兆瑞,家邦庆洪恩,周孔传明教,忠恕锡智仁”。

江苏窑湾阎氏字辈:“成宗德长怀世和春”。

江苏宿迁阎氏字辈:“以殿成宗士守长”。

江苏无锡、宜宾、常州阎氏字辈:“金兆朝卿殿德昌继世长”。

江苏赣榆阎氏字辈:“思仁鸿振伦朝家繁传古道庭训首先贤鸿章”。

湖南怀化阎氏字辈:“文武在朝廷富贵平阳昌”。

湖南长沙阎氏字辈:“绍家声大振广世德永昌树文名泰运膺廷锡”。

辽宁大连阎氏字辈:“培传家承善树玉相国炳忠怀”。

辽宁东港阎氏字辈:“克福吉炳志”。

辽宁阎氏一支字辈:“廷炳德广庆春长荣泽毓宝树永世福洪”。

四川资中阎氏字辈:“泰民安定君臣露云”。注:后续字辈已无。

四川阎氏一支字辈:“诗礼传家敦仁行义安帮定国”。

四川雅安阎氏字辈:“国亁炳洪艳□旭”。

广西全州阎氏字辈:“红公明九鼎俊位立三台”。

广西玉林阎氏字辈:“锡乃兰玉生”。

重庆忠县阎氏字辈:“察登天星孝万世永纯学文光宗修德明道家友代”。

重庆新湾阎氏字辈:“纯文光中修德明仁”。

河南孟州阎氏字辈:“进法吉立庭庆景生万民升都赐殿亲”。

河南鹿邑阎氏字辈:“新志(治)振春国家”。

甘肃民勤阎氏字辈:“发基向有本仁义礼智信”。

北京朝阳阎氏字辈:“德凤振国嘉”。

安徽太和阎氏字辈:“廷钦(庆)永(纪凤)茂协德”。

黑龙江大庆阎氏字辈:“培锡清桂立炳”。

河北临漳阎氏字辈:“德金玉俊福连瑞”。

山西义马阎氏字辈:“万玉生兆复守法文可立国泰天心顺朝正民自安勤奋家昌盛忠厚人寿康”。

甘肃景泰阎氏字辈:“邦良自秉文大世熙兆宪廷穆立沛起尉敦睦宗克昌至德瞻泰伯让礼雍晋芳”。

上海阎氏一支字辈:“文式定修……”

阎氏一支字辈:“世立元长成晓”。

阎氏一支字辈:“尚明继纯化德茂可广恒汝若相吕太邦本兆长安”。

资料有待补充。

====================================================================

阎(闫)姓宗祠通用对联

阎(闫)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周代;

望出太原。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阎(闫)姓的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闫姓与阎姓源流一样,都源于姬姓。周开王封吴太伯的曾孙仲奕在阎(闫)乡,其后称为阎(闫)氏。

清平裁士;

礼让化民。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陇州人阎仲宇,字参甫,成化年间进士,弘治初年以按察副使备兵临清,任职期满将要离开时,军民数千人号泣挽留。后历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为官清廉公正,善于识别人才。下联说三国时蜀汉人阎宪,官绵竹令,多以德政感化百姓。有人走夜路拾到别人丢失的锦,天亮后送到县衙,他说:“夜行得锦,是上天赏赐给你的。”那人说:“县里有您这样的贤令,我要是拾到东西不上交,会感到惭愧的。”

一身被害;

千古流芳。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晋代名人阎亨事典。晋帝国最高统帅(大将军)苟晞时驻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市)骄傲奢侈,凶暴残忍,蛮横得不可理喻。前辽西郡(河北省卢龙县)郡长阎亨,屡次规劝苟晞,苟晞把他诛杀。参谋指挥官(从事中郎)明预(明,姓)在家卧病,马上坐轿晋见进谏。苟晞暴跳如雷说:“我杀阎亨,跟别人什么相干?你却带病进来骂我!”明预说:“阁下对我礼遇,所以我尽心报答。而今,你对我这么愤怒,比起远近对你的愤怒,又算什么?姒履癸(桀)身为天子,还因为骄傲凶暴而灭亡,何况做一个人臣?希望你暂时息怒,思考我的话。”苟晞不理。因此,人心怨恨离散,再加上饥馑、瘟疫。正巧,汉赵帝国镇东大将军石勒,攻陷阳夏(河南省太康县),乘胜袭击蒙城(河南省商丘市)生擒苟晞跟豫章王司马端。后人对阎亨气节甚为称颂。

-----------------------------------------------------------------

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抚士得死力;

谏役慰民心。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周·阎庆善抚士卒,每战,得其死力。下联典指晋·阎曾隐居凉州,州牧筑钓台,民苦其役,曾夜叩门谏之,乃罢其役。

-----------------------------------------------------------------

阎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右相丹青盛誉;

山人诗作清名。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雍州万年人,父亲阎毗、哥哥阎立德都擅长工艺、建筑和绘画,驰名隋、唐间。他继承家学,显庆年间官将作大臣,后历任工部尚书、右相、中书令。工书法,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取法张僧繇、郑法土,而能"变古象今",笔力雄浑;尤其精于人物肖像,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所画太宗像及《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称誉当时;所作《步辇图》,描绘了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酌关系。下联典指清初诗人阎尔梅,字用卿,号古古、白耷山人、蹈东和尚;沛县人。明末崇祯年间举人,弘光年间,清军南下,曾劝说史可法进军山东,抗清复明。后因参与抗清活动被清军抓获,不屈,逃脱后流亡各地,晚年才回家乡。其诗多感怀时势之作,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右相丹青盛誉;

洪都棨戟遥临。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阎立本(见上一联联释)。下联典指唐代名贤阎伯屿,官洪州都督,是个比较有名气的文人,结交甚广,特别是与地方上的名流,往来尤多。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重阳节,阎伯屿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因诗人王勃席间作《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脍炙人口的佳句而流芳百世,千古传诵。

-----------------------------------------------------------------

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门庭若市兴旺久;

三星并临福泽长。

——佚名撰阎(闫)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闫(阎)姓“闫”字的析字联。

--------------------------------------------------------------------------------

中国人民解放军阎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阎红彦上将

阎红彦(1909-1967),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清涧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第一支队支队长,红军陕甘游击队大队长、总指挥。1934年赴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任沿河游击队司令员,红30军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三团团长,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兼关中军分区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人民行政公署主任兼川东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副书记兼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云南省政协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于1967年1月8日在昆明不幸逝世,终年58岁。

附录:阎红彦之死 1967年1月4日,云南省造反派头目黄兆麒准备在昆明检阅台广场召开批判省委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勒令阎红彦到会接受批斗。

为了保护阎红彦,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在当天下午5时,把阎红彦和夫人王腾波秘密送往昆明市郊一个军事要地——小麦峪。小麦峪离昆明大约20里,那里山势险峻,是一个秘密的军事重地。云南造反派找不到阎红彦,急急上告“中央文革”。

1月8日凌晨1时,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响起北京长途电话。接电话的是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王甸,一听电话,啊,来头不小:“中央文革”组长陈伯达要找阎红彦!王甸当然知道阎红彦的秘密行踪,便给小麦峪挂电话。

阎红彦的秘书曹贤桢听说陈伯达来长途电话,不敢怠慢,叫醒了阎红彦,问他接不接电

话?“把电话接过来!”阎红彦翻身下床,拿起了电话耳机。不一会儿,电话耳机里响起了难懂的福建话。阎红彦实在听不懂。汪东兴正在陈伯达那里,临时由汪东兴充任“翻译”。

陈伯达的话非常刻薄:“你不要像老鼠一样躲在洞里,去见见革命群众嘛!你的命就那么值钱?你没有了命我负责赔你一条命!我可以给立个字据,你不要胆小,不要养尊处优,当老爷当惯了,见不得风雨。斗个一次两次就怕了?十次、八次也不怕!这就是中央的意见!”

阎红彦一听,肺都气炸了,激动地大声道:“我就不承认你是代表中央讲话!‘文化大革命’这样搞,谁高兴?你们坐在北京,只知道乱发号令,了解不了解下面的情况?你们对云南的经济建设怎么看?对边疆怎么看?你们究竟想什么?把地方领导机关搞成这个样子,怎么领导?你们这样干下去,是要出乱子的!”

陈伯达大骂阎红彦“顽固”,他说:“中央‘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写得明明白白的嘛,你还怕出乱子?要依靠群众自己解放自己,靠毛泽东思想领导。你这么害怕群众,难道要毛主席出来为你保命……”陈伯达说罢,挂断了电话。

陈伯达一席恶语,伤透了阎红彦的心。阎红彦无法再入眠,到隔壁房间里,对云南省长周兴诉说了刚才陈伯达打来的电话。“我要进城,去见那些造反派!”阎红彦气呼呼地对周兴说。“到天亮再说吧。”周兴劝慰他。“杀我者,陈伯达、江青也!”阎红彦恨恨地说出了这句话。当时,周兴未听出他话中的特殊含义。

清晨4点多,小麦峪响起汽车轰鸣声。一大批造反派得知阎红彦在小麦峪,从昆明赶来捉拿。秘书曹贤桢风风火火跑去报告阎红彦。阎红彦大约太累了,秘书大声喊他,没有应声。秘书开灯一看,大吃一惊:阎红彦自杀身亡!阎红彦在临死前,写下了一张字条:“我是被陈伯达、江青逼死的。”

事后才查明,阎红彦是吞服了几十片“眠尔通”而死的。阎红彦之死,本来要登在当时给政治局常委看的内部刊物《要事简报》上,陈伯达把消息删去了,说用不着登,算不上是“要事”!

直到漫漫长夜过去,阎红彦的冤案才得以平反。1978年1月24日,阎红彦的骨灰被迎放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邓小平、胡耀邦参加了阎红彦骨灰安放仪式……(摘自《纪实文学大全》)

阎揆要中将

阎揆要(1904-),陕西省佳县人。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第三军骑兵团营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陕北清涧起义。曾在西北军杨虎城部队任警卫团副团长、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科长、参谋处处长、军政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顾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阎捷三少将

阎捷三(1905-——),山西省泽州(晋城市辖)县南村镇东常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第10师连长,江西军区教导营副营长,独立6师参谋长,独立6团团长,彭(湃)杨(殷)步兵学校军事教员,干部团二营教员,工农红军学校主任教员,红军大学教导师2团副团长。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教育处处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训练部副教育长、教育长,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7师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8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3军129师师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副军长,第25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训练部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政治委员。总后勤部顾问,后勤学院副院长。1982年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街。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阎同茂中将

阎同茂(1922-——),河北省深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连政治指导员、营长、华北军区团参谋长、副团长。参加了冀中五一反“扫荡”和石家庄、平津、太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兼参谋长。196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师长、副军长、军长、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