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阎沛霖
释义

阎沛霖,教育家,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者之一。早年为我国解放区创建科技院校,培养工业建设人才作出了贡献。继之在主持筹建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组织研制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造就我国首批科技队伍,以及指导并推进全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介

南开大学

黑龙江省宁安县人。1911年3月28日生于松江省(现黑龙江省)宁安县。在小学毕业后,到吉林第五中学读初中,高中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1931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2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寒假回东北家中看望,未即时返回天津,而是自行休学并到长春吉林省第一工科中学与第四中学任教,因而失掉了党的组织关系,到1934年夏才回到天津就读,直至1937年夏毕业。在此期间,他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学校学生会的领导工作和一二九运动。1938年5月重新入党。

1937年9月起入重庆国民政府兵工署弹道研究所任技术员。

延安

1941年1月到了延安,分配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工作,曾任班主任、系主任,并教授物理、数学等课程。1946至1947年,曾先后任张家口晋察冀工业专门学校教导主任和东北大学(佳木斯)自然科学院院长。1948年吉林解放后,被派往吉林,在东北工业部领导下筹办吉林工业专门学校,任校长。因该地区刚刚解放,首先开办短期政治培训班,广招东北解放区知识青年千余人进行培训,结业后,由东北工业部分配工作,少数人留下学业务,用人单位反映良好,又办了两期。沈阳解放后,阎沛霖调到沈阳,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教育处处长,筹建了沈阳工学院,兼任院长,后改为东北工学院,又兼任党委书记。同时还在东北地区,建起了数所不同工业行业的中等技术学校和一所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阎沛霖主持工作的这些院校为早期的东北地区工业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各类科技干部。

1952年,阎沛霖调来北京。在政务院重工业部任工业教育司长。1953年到1957年,阎沛霖先后在国家计委任设计局局长和在国家建委任重工业局局长和建委委员等职务。

计算机摇篮的创建者

第一任所长

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早年投身革命事业的阎沛霖一直为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以说,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是他一生事业的分水岭。早年,阎沛霖为解放区创建科技院校、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做出了贡献。之后,他主持筹建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组织研制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造就我国首批计算机科技队伍,指导并推进了全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培养工业人才

1941年1月,30岁的阎沛霖从白区来到了延安,分配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工作。1946至1947年,他曾先后担任张家口晋察冀工业专门学校教导主任和东北大学(佳木斯)自然科学院院长。1948年吉林解放后,阎沛霖被派往吉林,在东北工业部领导下筹办吉林工业专门学校,并任校长。因该地区刚刚解放,首先开办短期政治培训班,广招东北解放区知识青年千余人进行培训。结业后,由东北工业部分配工作。

沈阳解放后,阎沛霖调到沈阳,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教育处处长,筹建了沈阳工学院并兼任院长,同时还在东北地区建起了数所不同工业行业的中等技术学校和一所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阎沛霖主持工作的这些院校,为早期的东北地区工业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各类科技干部。1952年,阎沛霖调到北京,在政务院重工业部任工业教育司长。1953年到1957年,阎沛霖先后在国家计委担任设计局局长,在国家建委担任重工业局局长和建委委员等。

事业的转折点

1957年12月,阎沛霖调入中国科学院,主持我国第一个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任筹备委员会代主任。创建这个我国第一个计算机事业的摇篮,成为他一生工作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他遵照“先集中,后分散”的组建原则,团结筹委会的一班人,依靠集中来的专家学者,狠抓了两项工作:首先是培养计算技术专业人才。他除了派遣实习生、研究生、大学生到苏联去学习计算机技术之外,还在国内举办面向全国招生的计算数学训练班和计算机训练班,并派遣一批学有专长的科技人员到苏联去考察计算机。另一方面,阎沛霖着手仿制苏联的M-3和БЗСM计算机,通过通力合作,先后于1958年和1959年成功地制成了全部基于电子管的我国第一台103小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和第一台104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并于1959年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之际,被任命为首任所长。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在国际上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所内也相当快地开始了从第一代计算机向第二代计算机的过渡,包括着手开展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和相应的预先研究与远期规划等工作。中科院计算所在阎沛霖主持下开发成功的很多早期计算机,为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的109丙机还被誉为“功勋计算机”。

发展计算机事业

阎沛霖在主持中科院计算所工作期间,着力完成了旨在帮助有关部门发展计算技术或计算机科研事业的工作。

从1959年开始,他按国家规划先后在策划并筹建一些大行政区或省市计算机科研机构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植,使不少单位获得了顺利发展的基础,继而发展成为在国内颇具实力的研究所。1965年,他从所内抽出半导体厚薄膜组件研究室,并调入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建立直属中科院的156工程处,专门从事使计算机微小型化的研究工作。这个工程处在1966年秋研制出我国首台基于厚薄膜电路的原型弹载计算机后不久,即被改建成隶属于第七机械工业部的陕西(临潼)微电子学研究所(又称771研究所)。1975年,他充实所内计算数学研究室的技术力量并使之分离出来,成为我国首家计算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

1977年,阎沛霖调任国家科委一局局长后,仍然兼管国家发展计算机事业的有关工作,如推动并帮助国内各省市科委建立计算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应用等。1981年,他鼎力促成国家科委引进了500台微型计算机,并通过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等组织措施,使之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为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国外计算机技术起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曾经的大旅社

——西苑饭店

西苑饭店的前身西苑大旅社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名叫苏联展览馆招待所。1956年8月25日,以华罗庚为主任委员的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就是在北京西苑大旅社成立的。

中科院计算所成立

曾经,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曾经,这里培育了我国第一代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曾经,这里孵化了我国第一批IT企业。从1956年6月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到今年,中科院计算机所已是50华诞,当时的筹备委员会就设在西苑大旅社(今天的西苑饭店)。1959年,中国科学院正式任命阎沛霖为所长,吴国华为副所长,王正兼副所长。作为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计算所成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目前已经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后来,从计算所陆续分离出中科院微电子学研究所、计算中心、软件所和网络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及联想、曙光等高技术企业。

技术管理

阎沛霖在主持中科院计算所工作期间,

除了曾以兼任国家科委计算技术专业组组长身份,负责组织制定过多次中国计算技术发展规划,和在“文革”前主持召开过四次中国计算技术学术交流会之外,还秉承上级组织的意图,着力完成了若干旨在帮助有关部门发展计算技术或计算机科研事业的工作,其中较有影响者有:①从1959年开始,按国家规划先后在策划并筹建一些大行政区或省市计算机科研机构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给出的支持和扶植,使其中不少单位获得了顺利发展的基础,继而发展成为在国内颇具实力的研究所。②1965年,从所内抽出半导体厚薄膜组件研究室并调入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建立直属中科院的“156工程处”,专从事使计算机微小型化的研究工作。这个工程处在1966年秋研制出中国首台基于厚薄膜电路的原型弹载计算机后不久,即被改建成隶属于第七机械工业部的陕西(临潼)微电子学研究所(又称771研究所)。③1975年,充实所内计算数学研究室的技术力量并使之分离出来,成为中国首家计算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 1977年,阎沛霖调任国家科委一局局长后,仍然兼管为国家发展计算机事业的有关工作,如推动并帮助国内各省市科委建立计算中心,在中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应用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认真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1981年,他鼎力促成国家科委引进了500台微型计算机,并通过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等组织措施,使之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他的这些举措为中国于80年代初期引进国外计算机技术起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1988年,阎沛霖因年事已高而离休。

阎沛霖早年投身革命,一生胸怀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生活廉洁自律;对待同志坦诚相待,深得众望。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中国人大代表;1980年被推举为第六届中国政协委员。他是筹建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曾连续四届被选为这个学会的常务理事,现被推为名誉理事。

个人简历

1911年3月28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宁安且。

1931—1937年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入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学习,其问曾休学到有关中学任教。

1937—1940年重庆国民政府兵工署弹道研究所技术员。

1941—1945年延安自然科学院教员、班主任、物理系主任。

1946—1947年张家口晋察冀工业专门学校教务处长,东北大学(佳木斯)自然科学院院长。

1947—1949年辽宁西安煤矿公司经理,吉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

1949—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教育处长兼沈阳工学院院长、改名为东北工学院后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1952—1953年重工业部教育司司长。

1953—1957年国家计委设计局局长,国家建委重工业局局长,建委委员。

1957—1959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代主任。

1959—1977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兼国家科委计算机专业组组长。

1977—1982年国家科委一局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1988年—离休。

王正(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任副所长):

王正,通信与计算机专家。1956年7月,国家决定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王正受命以副团长身份率中国计算技术考察团赴苏联。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学习M-20计算机。回国后,1956年12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成为开创我国计算机事业、组织研制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创始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

闵乃大(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委员兼计算机整机研究室主任):

国际电路网络权威闵乃大教授早年留学德国,1952年秋接受华罗庚邀请,闵乃大与夏培肃、王传英三位科学家到清华园华宅与其会晤,揭开了中国计算机研制的序幕。随后,在华罗庚的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闵乃大任组长。次年3月,他执笔写出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研究的设想和规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5: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