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阎鸿铨 |
释义 | 地质学教授。有“柴河铅锌矿床成因讨论”等多篇论文发表。著作有《冀东太古代地质及变质铁矿》等等。曾荣获过获1999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等多项奖项。 基本资料姓 名: 阎鸿铨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学 历: 本科 系 别: 地质学系 职 称: 教授 学科专业: 地质学:矿床学 研究方向: 矿床地质与矿床成因,区域成矿学及中-大比例尺矿产预测 讲授课程: 矿床学 受教育经历1955年8月毕业于锦州高中; 1955年9月--1956年8月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6年9月--1962年2月莫斯科有色金属及黄金学院地质系学习; 大学本科毕业专业:稀有及放射性元素矿床地质及其普查与勘探; 1986年8月--1987年3月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进修(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62年5月--1970年8月核工业部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技术员; 1970年--1979年长春地质学院矿床教研室助教,讲师; 1979年—1988年长春地质学院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副教授 1987年—2003年长春科技大学地质研究所副教授,教授;副所长, 所长 科研项目1969-1970全国钍矿资源调查(负责人); 1972-1974关门山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主要参加者); 1976-1981冀东太古代地质及变质铁矿(主要参加者); 1981-1986全国变质地质图编制与研究(主要参加者); 1985-1989黑龙江小西林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负责人); 1990-1992老岭群珍珠门组金矿控制条件研究(负责人); 1992-1994攀登计划A-30-10大兴安岭西坡超大型矿床探索(负责人); 1996-2000大兴安岭银铅锌铜矿床预测研究(负责人); 1997-2002东北亚矿床,成矿作用与大地构造(6国合作,中方负责人) 学术论文柴河铅锌矿床成因讨论(1975,合作) 冀东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1985) 浙江东部莹石矿床地质及稀有元素地球化学研究(1987) 苏联金矿床的成因研究概况(1987) 关于中国大地构造及成矿作用(1988,俄文,第2作者) 俄罗斯远东南部划分和发展史(1992) 小兴安岭南部区域构造及小西林铅锌矿床(1992) 变质成因矿床分类(1992,译文) 中俄蒙边境地区超大型矿床(1998,英文) 中俄蒙边境地区地质及成矿作用对比的几个问题(1999,俄文,正式出版会议论文集) 中俄蒙边境地区成矿密集区与超大型矿床(1998) 中国东北部区域成矿作用初步分析(2000,英文,正式出版会议论文集) 关于中俄蒙边境地区中生代成矿作用对比研究(2001,英文,正式出版会议论文集) 中国镍硫化合物矿床地质及成因的一些特点: 吉林省红旗岭矿田(2004,俄文,第2作者) 关于中俄蒙边境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对比问题(2005,俄文,正式出版会议论文集) 著作教材《冀东太古代地质及变质铁矿》(1986,合著) 《中国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地关系》第二篇第5章(1986) 《后贝加尔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变质的划分与对比》(1987,合译) 《矿床模型导论》第12章:矿床建造,内生成矿系统与矿床模型(1993) 《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块西缘地质及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1994) 《中国超大型矿床》第15章:大兴安岭西坡多种矿床远景(2000) 获奖情况《冀东太古代地质及变质铁矿》获1987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及《中国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地关系》获1988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1990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要参加者); 《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块西缘地质及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获1997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大兴安岭西坡超大型矿床远景探索(研究报告)获1999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社会(学术)兼职: 俄罗斯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 治学格言在任何时候,对你尚存怀疑的概念表明怀疑,比你说对它的相信要好得多。---岩石学家罗道其尼克夫说。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