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延寿溪
释义

延寿溪,经九鲤湖流入莆田县境内常太镇的莒溪,干流长度,从莒溪到泗华陂共51公里,干支流总长189公里。是莆田有三条大溪之一。

简介

延寿溪,又名南萩芦溪,雅称绶溪,发源于仙游县,经九鲤湖流入莆田县境内常太镇的莒溪,与长岭溪合为南萩芦溪。过南垾又含蔡塘溪向东行,熨斗溪汇长基水自左来合,东溪汇东西会岐尾水自右来合,名渔沧溪。又东行,溪床石骨莹净,皆如苍玉,名碧濑,又名北濑。1958年于此建大坝为东圳水库,溢洪道水出古“泗华陂”从此入平原为延寿陂,以延寿村而得名,后又通称为延寿溪。

旧志称此溪“十里无湍激声,萦绕九华山下一碧如带”,故亦名“绶溪”。溪有潭名“徐潭”,潭有石露水中名“钓矾”,是晚唐诗人徐寅所吟的:“归来延寿溪头住,终日无人问一声”的隐居钓游之处。“绶溪钓艇”便是莆田廿四景之一。诗云:“春流新涨溢平堤,钓艇家家泛寿溪。钓罢扣弦歌一曲,半山落日卖鲈鱼。”历史上的延寿溪,正是名人寄情山水,修身养性之所。

延寿溪干流长度,从莒溪到泗华陂共51公里,干支流总长189公里。每年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把九华山峰峦倒映溪中,月到中天,一朵九莲恰好嵌在延寿桥两座桥墩之间,仿佛一渔翁驾舟垂钓。延寿桥似长虹雄踞溪流之上,水光潋滟,丹荔飘香。

历史

唐神龙间(705-706)吴兴于溪白杜塘筑堤遏流开新沟大小60多条,造北洋溉田万余顷,建延寿陂,又于上游开“长生港”以分洪,于杜塘开水道达海埔,利用天然壅河为塍,遏水入洋,水大涨则自流,冲刷河塍入海,水减仍循旧道,河则复聚如故,故名“儿戏陂”。今北洋尽垦,一望平原为田,远离海线。

延寿溪发端于九鲤湖。它的上游,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北濑飞泉”。“北濑飞泉今化龙”(郭沫若诗),而今,这一景点已被烟波浩渺的东圳水库所取代。东圳水库的下游,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宋代水利工程泗华陂。泅华陂南邻延寿山庄,北倚果木繁荫的泗华村。

渡口

延寿溪畔的“店仔头”古渡口,是古代往山乡、通闽府的必由之径。为了方便行人,传说宋建炎二年(1127)邑人李富,在溪南延寿村,发起并捐资兴建一座长三百余尺的延寿桥。宋建炎五年(1130),在方天贶(生卒年不详)助建下,大桥竣工。这座青石板桥,横卧于粼粼的碧波之上。桥下,渔舟溪艇穿梭于十三门桥孔之间。桥南溪北,各踞参天榕树一棵,俨若两位忠于职守的护桥将军。宋龙图阁学士陈宓题写的“延寿桥”碣石,依然伫立在桥头。令人不解的是,《莆田县志》记载,宋建炎二年(1127),李富率三千乡勇奔赴江北投奔韩世忠将军,一起抗击南犯的金兵,这才有了后来“李制干”的官衔。同一个李富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干了两件大事。

店仔头是在溪白村企溪自然村西南隅,地处延寿下游,与延寿村隔溪相望,宋时就有一条临溪狭长的小街市墟,旧时就是白杜一处繁荣的溪畔商业小埠头。早在宋建炎间延寿桥建成之前,店仔头就是延寿溪一处古渡口,当时闽南一带上福州的古驿道都要在此过渡,历代为西天尾、梧塘、萩芦、广业、山区通往莆城必经之地。

绶溪钓艇

绶溪即延寿溪,旧志称此溪至此“一碧如带”(绶带),故又名“绶溪”。绶溪发源于仙游九鲤湖上游,经常太莒溪,注入东圳水库,再经九华山南麓、泗华陂,流入延寿。

在延寿村,横卧绶溪之上有座古石桥,名延寿桥,建于宋建炎元年(1127年),长91米,宽4米,共有10个桥墩,桥旁有宋代邑人陈宓所书“延寿桥”石刻,每字大尺余。

旧志载,唐代徐寅因忤后唐庄宗,罢官归延寿故里。他常独坐绶溪岸边垂钓,赋诗自叹曰:“赋就神威振大名,斩蛇功与乐天争,归来延寿溪头坐,终日无人问一声。”后人把徐寅垂钓之潭称作“徐潭”。宋代,徐寅之裔孙把庄园卖给诗人刘克庄。延寿桥西半里处,尚存徐寅的“状元井”及徐铎的藏书楼遗址,桥西南有刘克庄墓。

延寿桥下,十里平溪,两岸荔枝如林,龙眼成荫,佳树秀木,倒映溪中,影影绰绰,泛舟垂钓,其乐无穷。钓艇往来,穿梭如织。“绶溪钓艇”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有诗曰:

绶溪飘泊尽渔家,泛艇中流傲晚霞。

桃水流红肥鲋鲤,荔香落影饵鱼虾。

钓竿自具烟云趣,蓑笠不嫌风雨斜。

依岸得来多换酒,黄氏醉倒异香奢。

传说

延寿溪畔流传吴兴斩蛟龙的悲壮神话,不少村名都与这一传说有关。相传吴兴倡起筑陂,化荡为田,开辟了北洋。为了保护泗华陂,他提刀入水,斩了蛟龙,壮烈牺牲。后人为了纪念他,称其斩蛟处为“吴公”,刀落处为“吴刀”,发现蛟龙头的地方叫“流头”(今漏头)。

延寿溪下游水势舒缓,过去文人雅士多乘游艇垂钓,赋诗取乐。观黑鳗赤鲤,浮沉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清波之上;望樵夫单肠径往,牧童牛背而归,歌萱斗草,曲唱采莲,别有一番韵味,此情此景,借助词家无限精神,引发诗人不尽灵感。“绶溪钓艇”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延寿溪畔的“店仔头”古渡口,是古代往山乡、通闽府的必由之径。为了方便行人,传说宋建炎二年(1127)邑人李富,在溪南延寿村,发起并捐资兴建一座长三百余尺的延寿桥。宋建炎五年(1130),在方天贶(生卒年不详)助建下,大桥竣工。这座青石板桥,横卧于粼粼的碧波之上。桥下,渔舟溪艇穿梭于十三门桥孔之间。桥南溪北,各踞参天榕树一棵,俨若两位忠于职守的护桥将军。宋龙图阁学士陈宓题写的“延寿桥”碣石,依然伫立在桥头。令人不解的是,《莆田县志》记载,宋建炎二年(1127),李富率三千乡勇奔赴江北投奔韩世忠将军,一起抗击南犯的金兵,这才有了后来“李制干”的官衔。同一个李富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干了两件大事。

延寿桥西有一口八角水井,井面横截一石,左浊右清,相传是北宋状元徐铎家的。徐铎的七世祖徐夤系唐乾宁元年 (890)进士,授秘书省正字。他的赋被当时文坛誉为“锦绣堆”。《兰陔诗话》有“赋就长安振大名,斩蛇功与乐天争”的记载。唐亡后,他回到家乡,在延寿溪赋闲垂钓。现在溪上片石微露,称为“钓矶”的地方,据说是他的遗迹。徐夤的不少诗篇收入《全唐诗》。他在诗中自我解嘲曰:“何人买我安贫趣,百万黄金未可论。”

徐夤在延寿建有一座藏书楼,自题楹联:“壶公山下千盅粟,延寿桥头万卷书。”徐夤钓鱼处被称为“徐潭”。徐铎也在潭边建“万卷楼”,藏书相当丰富。宋熙宁九年 (1076),他和胞兄徐锐同时登第。他廷试时中了状元,后官至吏部尚书。时人称其为“龙虎榜头孙继祖,凤凰池上弟联兄。”当时枫亭人薛奕,也中了武状元,神宗皇帝盛赞:“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人彀中。”一时成为佳话。南宋诗人刘克庄对延寿溪情有独钟,对徐夤的怀念殷切尤加。

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每当初夏时节,明月朗照“钓矶”,隐约可见一个披蓑戴笠、蹲坐而钓的老者。村人都说那是徐夤的化身,其实可能是九华山的倒影。但刘克庄却郑重地记下这么一件事:有一次自己作“门外青山皆我有,从今不必呼徐潭”诗,当晚即梦见徐夤拊其背,因而惊叹千古才人固不与草木同腐,数百年之后精神可畏。

刘克庄逝世后,长卧延寿、畅林两村交界的“马坑山”。今墓道碑碣石尚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