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延庆文物
释义

延庆县 北京市18个区(县)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部。

简介

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在胜利街、营城子、金牛山东南、永宁南门外、孤山等地曾发现过磨制石斧,下辛庄发现有大小石斧5件,中羊坊北山坡发现石锛1件,柳沟西山坡发现石锄2件。在妫水河流域、白河流域发现多处历史遗存。在西拨子村发现春秋时期窖藏铜器,1件青铜釜内装有53件青铜器物,生活用具有釜、鼎、匙、耳环;工具和兵器有刀、猎钩、锥、凿、戈和小铜泡。带有游牧民族特色。在战国时期八达岭(见八达岭长城)已是长城的重要布防地带,营城子、西拨子一带有燕国长城遗址。唐代延庆地区为防御军治所所在地,谷家营西南曾发现唐防御军防城副使张乾耀墓志铭。辽、金、元3代延庆地区为两都交通必经之地,建有皇帝的纳钵地,附近有龙泉、白马泉、东川、应梦寺、养鹅池等名胜,以及东川猎场和明昌苑、香水园等皇家园林。明初于区域内的关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边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逐渐增建为长城。八达岭长城、关城、城墙、要塞及关沟中部的居庸关(见居庸关及云台)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抗日战争时期延庆县为平北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并铸有平北抗日纪念碑。至2004年,县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5处,其中国家级1处(八达岭长城)、市级7处。

文物普查

延庆县于1958~1997年共进行了三次文物普查。1958年进行北京市第一次文物普查,共普查文物※※处。1984年进行北京市第二次文物普查,共普查文物※※处。1997年进行北京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共普查文物※※处。①古遗址。县内有此类文物※※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3处。最早的古遗址为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多为元、明时期遗址,城池遗址多为明代遗址。文化古遗址存有沈家营冯庄旧石器遗址、红石湾铜矿遗址、香屯砖窖遗址、木化石遗址、春秋山戎墓遗址、古崖居遗址、古榆林驿站、灵照寺、城隍庙等;城池遗址存有隆镇卫城遗址、延庆旧城遗址等。②古墓葬。区内有此类文物※※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处。区域内的古墓葬以汉墓居多,唐、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一些特色墓葬。出土文物有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等。古墓葬存有房老营汉墓群、刁千户营汉墓群、永宁砖厂汉墓葬群、常里营旧村汉清墓群、南菜园汉唐墓群、西拨子唐墓、王庄辽墓、唐张乾曜墓、辽梁王墓、康兵马墓等。③古建筑。区内有此类文物※※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6处。古建筑主要有古塔、寺庙、园林、戏楼、关城等。寺庙除山神、土地等庙外,多为大型建筑群体,且大多寺庙内塑有泥塑、铜像及石佛。寺庙以元代建筑居多。最早的寺庙为应梦寺,据传建于辽统和年间。园林主要为辽、金、元3代所建。古建筑存有佛峪口白塔、齐仙庙、龙泉、张山营戏楼等。④石窟寺石刻。区内有此类文物※※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处。石刻有摩崖刻字、石像等,主要分布于八达岭地区。有回文碑摩崖石刻、摩崖弥勒佛像、佛爷湾石刻、白河堡水库摩崖佛像等。⑤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文物。区内有此类文物※※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2处。⑥其他文物。区内有此类文物※※处,其中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处。有帮水峪铁钟、古城铁钟等。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至2004年,区域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7处,有灵照寺、金刚寺、岔道万人坑、李尚书坟、玉皇庙山戎墓遗址、烧窑峪摩崖造像、神仙院等。

灵照寺

位于妫水湖畔。建于金代,曾名观音寺,元末毁。明永乐十二年(1414)在原址重建。正统五年(1440)明英宗敕赐匾额,名为灵照寺。天顺二年(1458)建天王殿。成化六年(1470)建山门、廊庑、丈室。清乾隆三十一年(1692)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78平方米,建筑面积1065平方米。二进院落,三层殿宇,有山门、天王殿、大殿。大殿东西有两庑,两侧配殿是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镇寺宝幢屋、聊房。1937年在此办女学,后为小学,俗名南堂。1949年后被粮库占用,后交文物部门。20世纪90年代后重修大殿、天王殿、山门、两庑及丈室,恢复寺宇的原样。寺内存延庆各地古碑刻数十块。2004年8月,被纳入政府信息网北京“首都之窗”信息网站。

神仙院

位于龙庆峡旅游区内。建于明代,庙门为天然石洞,称铁宫门。旁有大石直立,原有佛殿3楹。崇祯十二年(1639)建楼贞殿。1949年前遭战争破坏。1990年重修。有殿房29间,分上、下两院,用台阶隔开,上院正殿供佛、道、儒三教尊师,东西殿供菩萨、金刚;下院西殿供八仙,东殿供三官,山门西侧供有民间俗神三姑娘。庙旁岩石有一水池,称神盆。院中有古松1株。庙后杏树1株,称念珠杏。庙西有钟楼,挂有清代铁钟。庙院中立崇祯十二年《创建楼真殿碑记》。

金刚寺

位于龙庆峡旅游区内。因傍依金刚山,故名。建于山麓平台上,为清嘉靖年间所建。寺内有凿石成像,为龙神像。乾隆初年延庆知州李钟俾著《邀友同登金刚山》,描写金刚山景色及金刚寺。后寺因年久失修,殿宇圮塌。1987年美藉华人刘雪娥捐资重建金刚寺。新寺占地面积2025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余平方米,建有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正殿有石像8尊,铜佛2尊,殿壁上有彩画。院中有石台,上有石佛像,皆为旧时物。寺院钟楼上悬有铁钟,院内有重修金刚寺碑。

朝阳寺

位于千家店镇西与排字岭村隔河相对的山梁上。因其位于朝阳之地,视同接受周围群山朝拜,故名。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宣统三年(1911)重修。寺内分前后3个院落。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举办盛大庙会,延庆、怀柔及河北赤城等地群众前来赶会。

花楼

位于四海镇花楼村西。楼高13米,每面9米,青砖建筑,10米处每面开瞭望孔,高3米,宽11米,原为明边垣上箭楼。

花盆戏楼

位于花盆村南关帝庙门前。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道光六年(1826)重修。面阔3间,81米;进深3间,86米;明间阔31米,次间阔21间;台基高17米。建筑面积73平方米。灰色板瓦,边垂脊穿插梁,抱头梁,金柱通天,圆椽,罗锅椽,彩绘。砖地,檐柱露明。

胡家营戏楼

位于胡家营村。建于清道光年间,1921年重修。坐南向北。面阔3间,79米;进深2间,6米;明间阔315米,次间阔2米;台高11米。砖砌,条石立角压边。6檩柱,面上檩垫、方椽、飞檐、卷棚顶、筒瓦砖顶。砖木结构较完好,东山墙壁画依稀可见。

商周村落遗址

位于张山营镇胡家营、姚家营两村间一个土坎上。东西长500米,南北宽200米,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1~15米。

岔道万人坑

位于八达岭镇岔道村。1943年侵华日军预修封锁沟,西起岔道,东至妫川永宁,全长40千米,沟宽8.3米,深9.9米,每隔1千米建1炮楼。日军用6000余名劳工每天要干十七、八个小时,每月死、伤200余人。后死亡人数渐增。春夏时节霍乱流行,数百名劳工被关地窖饿死、病死。将未死劳工从岔道西北城墙推入一方圆20余平方米、深10余米大坑,纵火焚尸。先后有七八百民工被烧死在“活人坑”内。封锁沟修筑历时一年多,以失败告终。1965年发掘“万人坑”尸骨七八百具,后在此建岔道“活人坑”纪念亭。

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八达岭镇东北1千米处,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1954年8月中共延庆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散埋在全县各村的300多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骨迁葬于此。陵园中央小山上建有碑亭3个。左边亭内碑上刻有抗日战争时期延庆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徐智甫、县长胡瑛等5名县级领导及营以上烈士的英名。右边亭内纪念碑于1949年建立,1954年迁移至此。此碑一面刻有烈士英名,另一面刻有碑文。

烧窑峪摩崖造像

位于烧窑峪村北。建于明代,用崖壁凿成佛殿3座,从东至西排列。东殿较小,面阔3.5米,高1.9米,进深3.2米,正面一字排列佛台3个,台上原有石刻佛像3尊。中殿面阔4米,高1.96米,进深2米,在崖壁上雕出佛像11尊,正面前坐像3尊,左右两侧各4尊神像。西殿面阔、进深与中殿一致,稍高于中殿,殿内雕有神像9尊,正面佛台有坐像3尊,左立4尊,右立2尊。中、西两殿顶部雕有斗拱、斗拱下有莲花图案。

石佛洞石佛

元代造像。位于八达岭镇岔道东沟石佛洞。洞顶为石板1块,洞内有1台,台上盘坐1佛,高1.8米。

望京石及天险

位于八达岭瓮城东门外。望京石为一花岗岩石,长1.5米,宽3米,高1米,面刻有“望京石”3字。此石为金代望京寺一部分,寺毁石存。天险石刻在八达岭东门外500米北山崖壁口,有“天险”2字,字1米见方,为隶书,下题“知延庆州事四明(今浙江)童恩摩崖、同游元和(今江苏)宋骏声、四明张仲恕、张嗣鸿。清道光十五年(1835)四月辽阳刘振宗”。字南向,距地面50米,峭壁高6米。

大呼沱石狮

清代石雕。位于八达岭镇大呼沱村场院。石狮成对,高70厘米,颈围80厘米,座高10厘米。花岗岩质,蹲式,张口,卷鬃,系项铃,内侧足踏绣球,缕空雕刻。一只石狮底座及内侧腿被毁,另一只尚完好。

东红寺铁钟

位于康庄镇东红寺村委会门前。明正德年间铸造,高1.2米,钟上铸有铭文:“大明正德三年(1508)岁次戊辰冬桧月吉日造。宣府铸隆庆州洪寺屯顺岩寺钟一口,重五百斤。”

出土文物

铜器

主要有鱼纹西瓜铜敦、铜凿、窖藏铜器、青铜剑、铜戈、西汉青铜鼎、青铜鐎盉、青铜壶和青铜钫等。20世纪80年代,在西拨子村发现有窖藏铜器,在1件青铜釜内装有53件青铜器,有凿、戈、刀、勺、斧、锛、鼎等。

金银器

主要有金臂环。藏于延庆文管所。

陶器

主要有绳纹灰陶器口沿、底及碎片。以1985年在军都山东周墓地出土褐陶指甲纹三足罐为代表,其为山戎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

石刻

主要有八达岭地区摩崖石刻、佛爷湾石刻、白河堡水库摩崖佛像、天门关石刻、石槽石刻、东门营北转佛石刻等。以八达岭地区摩崖石刻为代表,包括望京石、天险石刻、回文碑摩崖石刻、摩崖佛像“五郎像”、摩崖佛像“六郎影”、五桂头石刻、摩崖弥勒佛像、弹琴峡满文石刻、八达岭瓮城东、西门门额石刻、长城敌台门额石刻等。最古老的为辽代的缙阳寺功德碑。

书画

2005年在张山营镇晏家堡村北发掘辽金时期的壁画砖室墓,该时期壁画在延庆为首次发现;2006年3月,在大庄科乡董家沟村发现有清中后期“四目神”壁画。

文物保护

延庆于1984年成立县文物保管所,负责区域内的文物工作。1958~1997年三次文物普查中确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2项,收入博物馆收藏的7项,其余露天文物均与有关单位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1996年延庆县委、县政府把八达岭长城建设列入《延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至2000年底,已修复敌楼16座,城墙全长3741米,游览总面积达到119万平方米,成为万里长城中保护范围最大,修复面积最大的文物景区。1998年与42个单位和个人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250余份。八达岭特区制作大理石文物保护标志牌12块。康西草原建有文物展览馆。同年与辽金城垣博物馆联合举办文物考古夏令营活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2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