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盐町头
释义

盐町头是广东省汕尾市一地名,位于汕尾市城区,南北以四马路、五马路为界,东西以凤苑路和文明路为界。町字是方块的平整地的意思,多用来晒谷物或者海盐,顾名思义盐町就是有盐的方块地。以前的汕尾镇盛产海盐,当时盐町头村的出产量居汕尾之首,盐场每当快要收成的时候,海盐在盐町里白茫茫一片,犹如白银一般闪闪发亮,仙境一样的美丽。

好吧,现在让我带你们进入“盐町头”,那是我儿时的记忆,一条很长的路,一个很美的自然村(现在是社区),还有很多很多迷人的故事...

我的梦从这里开始,它是去我出生的地方。听爸爸说祖屋是50年代建的,那时候只有20多平方米的地方要住上七八口人,家里面还要养猪和家犬。生活的清贫、勤劳的人们、简朴的人际关系就是那个时候的一切,这样的日子现在再也见不到了。可是这段记忆我一点都记不起来,因为搬家的时候我才3岁。

这些老巷子,在父辈的闲谈中有太多太多故事,故事里的老巷子是我最向往的乌托邦般的世界....那时候的盐町头都是夜不闭户的,大热天的傍晚家人会把巷子冲洗得干干净净,晚上大家都在巷子的地上铺席子睡觉,天空中布满了晶亮晶亮的星星,云飘过的时候总感觉是月亮在走路,大人会给孩子们讲很多很多民间故事,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怪诞恐怖,凄美浪漫,无奇不有....很多故事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我的梦想居然是和蛇怪兽一起把它变成青蛙的坏哥哥吃掉....

美好的东西,总是遥不可及,包括儿时的梦,我再也记不起那时的人们都是那么瘦弱,那么黝黑,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亲切和老实,睦邻友好互助,让人满怀舒畅。现在讲的所谓和谐社会大概就是那样的吧,可是,我敢断言这样的情形我们永远也无法实现。

童年的巷子,让我再一次看看你吧,也许你会再在我的梦里出现。

如果有一个10岁不到的小孩,早上会早早起床到海边跑步、看日出...傍晚到阳台上看晚霞火烧云、帮妈妈浇花...下雨的时候拿着麦克风灌录大雨打在地上的声音...你会认为他早熟吗?还是会觉得他奇怪。

我曾经认识过这样一个孩子,我在他的日记里看到了蓝灰的色彩,还有很多美丽的梦想。

小时候他的家里有很多自制的玩具,竹炮车、蜡像机械人和战机、扯线竹偶、冰棍条手枪、八仙土炉子、瓦片陀螺、竹筒推炮、自制弹珠床、木寸子、整袋的四角符和玻璃珠子....

他养过很多小动物,他到地瓜田地水沟里打捞蝌蚪给鸭子吃,还给鸭子挖蚯蚓吃,他为八哥鸟到田地里捉草蜢,他帮妈妈为家猪下鱼料,他捉“恩烟”虫,用水灌“洞猴”、抓“金龟”和“漏屎虫”....

他和同伴在庙里捉迷藏,到竹林采竹心,到邻居的果园偷番石榴和龙眼,到盐田捉蜥蜴,到破屋找蜗牛“战斗”,和同学到池塘抓虾蟹煮粥,偷挖人家的地瓜烧烤,夜间用强力电筒把海边闸水沟的虾照瞎活捉串烧....

如今,那些田间、竹林、盐町、海水沟全部消失了,全部成了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每次经过这些地方都有强烈的失落。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社会的发展总伴随着那么多、那么大的代价,到底人类是为了什么而生存在这个星球上。他们说人类是地球的癌细胞,不断的复制扩散,侵蚀地球原来健康有规律的作息。我却觉得人类比癌细胞更可耻,毕竟人类是高级生物,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有组织地进行着的。有一天,这个星球毁灭了,人类也许能在那一刻来临前找到殖民的地方,那时候这些癌细胞就会开始它在宇宙的扩散,周而复始地破坏,只是在漫长的宇宙时空里,我们渺小得不能旁观、不能评论、不能介入...我们都是没有意义的蚂蚁,只能在有限的时光里承受这莫大的罪名,也许有些人有幸享受地球的美好,继续天生天养,祝福这样的人们,祝福正在毁灭的星球。【盐町头拾遗】盐町头是汕尾市城区最为古旧的自然村之一,现属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的一个居民社区,前身是海丰县汕尾镇盐町头村,后列为管理区,在城区居民化后成为居民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10000人,旅居港澳和海外人口约有10000人,外来人口不详,但不断增加。

原盐町头生产队分有农队、渔队和盐队,分别从事农业生产、近海捕鱼和海盐生产。盐町头有记载的历史(从个别住户的宗族族簿)至少三百年,原居民多以种田和捕鱼为生,后来在政府(究竟是清代、民国政府,资料不详,但应为民间开始,后由政府统管)统筹下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有序海盐的生产(属汕尾盐业局管理,盐工来自各地,盐町头人居多)。

盐町头原居民为杂姓,比起海陆丰其他地方的独姓或者少姓乡村的传统特点显得有点“前卫”。这是因为盐町头的地理位置促使这特点的形成,因为盐町头地处原香洲大队和汕尾镇区(狭义范围为第一至五居委辖地)交界处,汕尾镇内居民化较早,他们没有生产资源。十八乡和更远地区的农产品和家禽都通过离盐町头不远的“番薯市”(现在汕尾城区三马路口至第四小学路段)向镇区输送,相对而言盐町头接触外地人的机会很多,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从田乾、埔边、沙港、十三乡甚至海丰其他镇区迁移进来,于是盐町头形成了多姓杂居的自然村。各地人员和谐相处,盐町头也逐渐成为十八乡的“乡母”,一直持有十八乡的“龙头杖”(原存于盐町头武馆旧馆,后来由盐町头籍香港14K龙头带到香港供奉),“龙头杖”长约一米七,由坚硬番石榴树干雕作,因为番石榴干细小而弯曲,要找到比较笔直成材比较困难,听说此杖乃一叫陈书扬的南洋华侨从印尼带回,此人捐资兴建了“十八乡乡馆”(即盐町头武馆),当时的武馆存放大量的铁铸武器(关刀、红缨枪、木棍、大刀、节棍和“铁尺”),汕尾地方志有记载的林妈来就是其中一名教头,民间传说他徒手打倒一头大水牛,也曾经以一敌八打退盗贼.....由于武馆于八十年代改建成了三个文化室(分别是头社的第一文化室,中社的第二文化室和美社的第三文化室),很多兵器架和兵器被报废处理,已经不复存在。

说到汕尾地区的武馆,稍微上了年纪的人都不会陌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这样的资源或者组织性去组建。比如说汕尾镇内(旧时习惯把以“中巷”,即友谊路划分出来的东社和西社所组成的第一到第五居委统称为“老汕尾”,后来才慢慢习惯延伸到十八乡的“新汕尾”,也就是现在的城区)就没有条件,因为人员组成几经整合,以祠堂为活动中心的宗族活动日渐息微,个别较大的宗族也没有组织起自己的武装组织,相反只有象盐町头这样的组织比较严密(因为有旧式的抵御机制,下文在述),辖区面积较大,而且有一定防务需要的历史,才有机会继承旧式“地方防务”的形式并保留自己的武装力量和习武传统。当然,武力无论用于正当防务还是非正当的场合,都是暴力、残忍和血腥的,我很小的时候就亲眼见过两次盐町头的村民把盗劫捆绑在武馆用以私刑的场面,其中一次,那个盗劫已经没有气力承认犯罪事实了,因为已经被馆里的人打得头破血流,奄奄一息。当然,这是八十年代出的事情了,现在社区居委会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这是刑法的管制范围。这一暴--力防务文化和历史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印证了从旧社会传承下来的政府职能的缺失。正式武装无力或者不作为,致使自然村保留自---发防务和治安保护力量,用以抵御较早时期的海盗,后来也用于作为财物(当时有其他地区的人夜里潜入盐町头等地盗取海盐和其他农作物,特别是夏收、秋收两季)保障的有效力量。它们的存在,的确有其历史渊源和意义。

当然,时至今日盐町头依然保存着类似的组织,已经没有必要(本人身为盐町头人,也不支持现代社会还存在传统的地方暴力),但就是因为上头的不作为或者处事不公,导致这些传统文化遗留并可能扩大发展。

盐町头人相对而言比较团结,而且关系网络比较稳固,如果你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盐町头人,基本上可以通过盐町头的网络辨别对方是不是盐町头的原居民,因为即使你不认识对方,也会认识对方的父辈或者邻里,盐町头人之间的联姻关系比较多,这是中国传统遗留的地域通婚以增强地方互助或者防务合作的旧式社交模式。我很小的时候就目睹过这种组织形式的强大,第一次是80年代初,盐町头人在海边街的鱼类批发市场上由于经济问题,与人发生械斗并致对方一人死亡,后来对方聚集上百人员意欲攻击当事人家庭(当事人已经逃逸),盐町头全村相应,家家户户在家里的天台累积石头、石块和其他杂物,有壮丁则手持武器(就是上文提及的武馆兵器)把守主要入口(其实盐町头面西只有四五个主要路口,易守难攻),如有外敌入内必遭危险。后来,见状对方计划不得不取消。当时的事件,连上头都无法妥善解决,最后盐町头有人以命偿命,由上头出面解决了事端。那次,我亲眼看到了“龙头螺号”的威力,一个保存了好久的海螺号,一吹起来,全村的男丁都出来集合,不到几分钟数百上千人到一个地点集中,并且神色严肃,都有心理准备保护家园,那场面蔚为壮观,让我记忆犹新,很难在现代社会看得到甚至想象到的封建社会遗风啊。

盐町头之所以到现在还有一些“江湖名气”,这和以上的历史不无关系。好吧,文明社会了,下面让我带大家认识新的盐町头,一个充满汕尾福佬文化气息的地方(其实盐町头有很多建筑是值得保护的,但是汕尾旅游管理单位并没有这样的专业知识和眼光,笔者曾经组织过盐町头祠堂巷旅游,大受欢迎)。

盐町头神宫是出了名多的,有宫庙的就有四座,分班是头社供奉关帝君的关爷宫,美社(旧称尾社)供奉真武大帝的真武宫,还有中社宫(资料不详)和三社合奉的“祖宫”。每逢大节日或者“神生”(就是被供奉的主神诞辰),都有盐町头的善男信女捐献,多数是捐戏(称为“题戏”)。盐町头四个神宫都设有戏台,也就是说盐町头境内有四个戏台,这在汕尾城区乃至海陆丰都是首屈一指的。一般捐戏的戏资现金到位后,理事会(多是盐町头的长者,在盐町头长者的地位很高,他们有自己的老人理事会,主持这些节日活动事宜)联系经常光顾的戏班,多数为白字、西秦戏中,偶尔也有潮剧,以前盐町头有过一个自己的西秦白字戏班,后来解散了,多是要求海陆丰的戏班来唱戏。

戏台是固定的水泥建筑,以前的戏台是露天的,到了八十年底末全部加建上盖,到了“做戏”的时候,就不用再重新搭竹棚让戏班用以表演和化妆。而台下的观众席都有竹棚挡雨遮阴(因为有夜戏和日戏),观众可以不怕风吹雨打了。记得儿时跟随婆婆看戏,有时候是会给大雨驱赶的,相比之下现在的观众幸福多了。

旧时的孩子们最喜欢看戏了,不是因为戏好看,是因为戏棚下面有很多人在叫埋零食熟食,有油炸碗仔糕、油炸濑尿虾、黑皮甘蔗、冰棍(当时还没有雪糕)、油柑山楂、大碗粥、云吞面、当当糖...什么都有,诚然比鲁迅写的社戏场面还精彩百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7: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