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盐铁之议
释义

盐铁之议是汉昭帝时,中央政府召开的一次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起的有关国家政策的辩论。贤良文学与桑弘羊意见不一,他们就汉王朝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辩论。这次会议上的辩论还涉及农业的基本政策,对社会现状的估计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古与今的关系等问题。

事件概述

中国西汉昭帝时,中央政府召开的一次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起的有关国家政策的辩论。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下诏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所在。贤良文学与桑弘羊意见不一,他们就汉王朝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辩论。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之议。

在盐铁会议上,双方辩论的主要内容有:①民间疾苦的原因。贤良文学认为民间疾苦的根源在于国家经营盐铁等经济事业,提出废除盐铁、酒榷、均输官。桑弘羊反对这一主张,坚持推行盐铁官营等事业。②对匈奴的政策。贤良文学主张偃兵休士,厚币和亲。桑弘羊则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扰,保证汉王朝的安全。③关于施政方针和治国的理论思想。贤良文学主张德治,认为行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桑弘羊反对德治,主张法治。认为有了严刑峻法,百姓就小心谨慎,奸邪自然止息。此外,这次会议上的辩论还涉及农业的基本政策,对社会现状的估计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古与今的关系等问题。西汉桓宽编撰的《盐铁论》详细记载了盐铁之议的情况。

历史背景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禁山泽之原”,进一步强化食盐官营,改民产为官府强制奴隶们从事生产,其盐利收入,比之前高“20倍”。汉初,为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朝庭一度推行“驰山泽之禁”,食盐自由开采、运销。但是,权贵、豪强和富商大贾们,却乘机“擅障山泽”,役使成百上千的奴僮和逃亡农民从事煮盐而获大利。其中,吴王刘濞以此起家,割据一方,成为“七国之乱”的魁首。

汉武帝在元狩年间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

汉武帝中期,长年战争,军费开支浩繁,又天灾频仍,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朝廷不得已向豪富借贷,然而,富商大贾“冶铁、煮盐”财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鉴 于此,汉武帝重禁山泽,任命“大煮盐”东郭咸阳,大冶铁业主孔仅为大农丞,实施盐铁官营。元封元年(前110)年,治栗都府,兼领大农的桑弘羊针对食盐官营实施不力,“各吏争市,盐价腾贵,私贩乘机牟利,官盐滞销,盐利收入,几不敷其费用” 的弊端,“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又置均榆、(负责转运)、盐铁官”,一大批大司农属下的盐官,分管各个郡国,大力实施“平均配运、调节盐价”的平准(平抑物价)法,由官府管理山海资源,提供煮盐场地和生产工具,召募百姓自备生产费用制盐,然后由官府收购、运输、销售。

汉武帝在元狩年间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如统一币制,盐铁和酒类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这虽然充裕了封建国家的财政,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伴随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的现象日益尖锐,广大农民的负担愈来愈重。盐铁官营等政策的弊端,如铁器苦恶,价格不平,主管官吏废公法、谋私利,强征农民冶铁煮盐等等,也直接贻害农民,加剧了农民与封建国家之间的矛盾,致使农民的反抗斗争日益频繁。

而且依靠盐铁官营等政策所聚敛的财货,无法维持战争的长期消耗。因此,至武帝晚年时,已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另一方面,经过汉王朝的连年出击,匈奴力量大为削弱,边患有所缓和。这些客观情况,促使武帝晚年的政策发生重大改变。征和四年(前89年)武帝在诏令中指出,此后务在禁绝苛暴,不得擅兴赋役,应致力农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

汉武帝的食盐官营,一是经济上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二是政治上贯彻了“重本抑末”的统治方针,对于稳定汉王朝的统治是必要的。但是在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并不一致。

事件经过

武帝死后,继位的昭帝年幼,大权掌握在霍光手里。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二月下诏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所在。贤良、文学与桑弘羊意见不一,他们就汉王朝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辩论。于始元六年(前81)二月,霍光以昭弟的名义下诏,命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有功名但不一定有官职)、文学(统称读书人)60余人,齐集长安,就盐铁官营政策及民间疾苦,与桑弘羊等官员进行辩论。贤良、文学尊奉儒家学说,矛头直指汉武帝,众口嚣嚣曰:“昔文帝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今郡国有盐、铁、酒榷(专营)、均输,与民争利……”,主张“罢盐、铁、酒榷、均输“,以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这就是有名的盐铁之议。

桑弘羊高举法家大旗,舌战群儒,针锋相对地指出:“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璋海泽,邓通专西山,山东奸猾咸聚吴国,秦、雍、汉、蜀因邓氏。吴、邓钱布天下,故有铸钱之禁。禁御之法立而奸伪息,奸伪息则民不期于妄得而各务其职,不反本何为?故统一,则民不二也,币由上,则下不疑也”。桑弘羊在抨击文帝行盐、铁自由的弊病后强调:匃奴屡犯边境,人民受害,士兵受苦,而边防费用不足,国库空虚,才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以增加财政收入,充实边防。设立 均输官,方便各地诸候贡物转运京城,百姓的劳逸就均衡得当,实行平准,政府储备实物,平抑物价,百姓就能各当其业。并指出:手工业不发展,农具就缺乏,商业不发展,物资就不能流通,盐、铁官营和均输,正是有利于货物的流通和供应,“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坚持认为:“盐、铁之利是国家经济的命脉;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堵塞豪强、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旗帜鲜明地捍卫汉武帝盐铁官营的政策。力主“总盐、铁,一其用”。

桑弘羊以法家学说作为指导思想。反对德治,主张法治

在盐铁会议上,双方辩论的主要内容有:(1)民间疾苦的原因。贤良、文学认为民间疾苦的根源在于国家经营盐铁等经济事业,提出废除盐铁,设酒榷,均输官。桑弘羊反对这一主张,认为兴盐铁,酒榷,置均输,扩大了财源,是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费来源。而且,这些政策便于堵塞豪强大家的兼并之路,有益于农民。因此,他坚持推行盐铁官营等事业。(2)对匈奴的政策。贤良、文学主张偃兵休士,厚币和亲,企图依靠德政的感化维持和亲局面。桑弘羊则认为匈奴反复无信,不能采用德政感化,只有通过战争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扰,保证汉王朝的安全。他强调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当世之务,后世之利”。(3)关于施政方针和治国的理论思想。贤良、文学信奉儒家的仁义学说,主张德治,认为行仁政就可以无敌于天下。他们一再引证历史教训,批判严刑峻法,指为亡国之道,把严刑峻法看作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桑弘羊以法家学说作为指导思想。反对德治,主张法治,认为令是教育百姓的,法是督察奸邪的,有了严刑峻法,百姓就小心谨慎,奸邪自然止息。他所坚持的经济政策和治国方法都与法家思想相联系。此外。这次会议上的辩论还涉及农业的基本政策,对社会现状的估计和伦理道德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古与今的关系问题。这一场辩论,旷日持久,双方说盐、铁,论古今,抨时政,谈治国经邦,好一场唇枪舌战,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之议。汉宣帝时,学者桓宽,根据记录写成60篇、10万字的《盐铁论》,成为当今研究汉武帝及此前盐铁业发展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的重要历史资料。

事件评论

贤良文学是来自社会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比较体察社会实况。他们在霍光的支持下与桑弘羊展开的辩论,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对汉武帝晚年以后经济和政治形势的不同认识。以及由此而提出的不同的治国政策。经过这次辩论,尽管没有废止盐铁官营和平准均输法,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贤良、文学活跃一时。根据贤良、文学的意见停止了酒类专卖。“与民休息”的政策进一步得到肯定,对昭帝、宣帝时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盐铁论》简介

《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书,作者是西汉的桓宽,桓宽字次公,在汉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人士聚集京城,调查民间疾苦。这次聚会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

《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书,作者是西汉的桓宽

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均输和平准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收入。平准则是官府负责京师和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

上述措施是在桑弘羊做大司农时,亲自主持执行的政策,所以,此时官拜御史大夫的桑弘羊当然反对,结果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之议。贤良文学人士信奉儒家思想,桑弘羊则尊崇法家,在这次争论中,双方对民间疾苦的原因、同匈奴的和战政策以及治国方略都有交锋。当时辩论还有记录,后来,桓宽根据记录写了《盐铁论》,成为研究西汉中期历史和桑弘羊的重要史料。

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人士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7年)的涂祯刊本是较好的版本,现代的参考版本有郭沫若的《盐铁论读本》和王利器的《盐铁论校注》。

相关人物

桑弘羊

桑弘羊(前152~前80)中国汉代武帝时大臣。一说生于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13岁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起,终武帝之世, 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二人深得武帝宠信。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此外,还组织了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史称当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以此赐爵左庶长。武帝后元二年(前87),桑弘羊由搜粟都尉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上官桀四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至长安,会议盐铁等国家大事。贤良文学反对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政策,力主改弦更张,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由于桑弘羊的坚持和封建国家财政方面的需要,当时除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外,盐铁官营等各项重要政策仍沿袭不变。次年,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结果被处死。

汉武帝

汉武帝(前156~前87)中国西汉皇帝。刘彻。汉景帝子,初封胶东王,后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前87年在位。武帝承文景之治而即位,为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元朔二年(前127),武帝下推恩令。随后,又制订左官律和附益之法,严惩仕于诸侯王的犯罪官吏,严禁朝臣外附诸侯王,限制诸侯王结党营私。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借口列侯所献酎金分量和成色不足,夺爵106人。诸侯王、列侯的势力日益衰落。为了加强皇权,武帝于北军置八校尉,又设期门、羽林军。他在裁抑丞相职权的同时,提拔许多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士人,让他们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又把京畿七郡之外的郡国划分为13州部,每州派部刺史一人,按六条问事,考察吏治。此外,还任用一批酷吏,打击各地的不法豪强,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武帝即位不久,就着手准备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元朔二年,卫青击败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置朔方郡、五原郡,并从内地移民10万到那里定居。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获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攻至祁连山。汉政府在河西地区,先后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匈奴经过汉军几次打击,被迫远徙漠北,此后再无力进行严重骚扰。为了对匈奴发动攻势,汉武帝还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与西域各族之间的经常联系。对闽越、东瓯和南越的少数族政权,武帝利用其内部矛盾,分别加以征服,置于汉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与此同时,又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汉武帝还派兵从海陆两道攻入朝鲜,设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