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烟色吸蜜鹦鹉 |
释义 | 烟色吸蜜鹦鹉(学名:Pseudeos fuscata)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中文名称:烟色吸蜜鹦鹉 外文名称:Dusky Lory 别称:暗色吸蜜鹦鹉、琥珀鹦鹉、烟色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亚科:吸蜜鹦鹉亚科 属:Pseudeos 拉丁学名:Pseudeos fuscata 命名时间:Blyth, 1858 外形特征烟色吸蜜鹦鹉,24-26厘米,体重117-192克。除了主要的深褐色外,头部、胸前的颜色有红色、橘色、黄色3种不同的颜色,通常颜色是因年龄、性别、产地而不同,颈部前围一条橙黄色或红色的项链。鸟喙是深橙色。尾巴是单调的橄榄黄色。下颌骨橙色,脸颊有裸露的皮肤,虹膜为红色,腿灰色。 公母无明显的外表差异,但是有个可以稍微用肉眼判别的方法:公鸟的尾部上缘是呈红棕色,而母鸟是呈深蓝色。 分布范围广布于太平洋诸岛屿,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新几内亚、沙拉瓦第、西巴布亚群岛等地。 生活习性烟色吸蜜鹦鹉群居性很强,常常大群的聚集,且发出吵闹的鸣叫声,非常倚赖花木的存在,花木的花蜜及花朵是它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觅食时非常吵杂且有侵略性;主要栖息在低地与海拔1500米山丘陵地,有时也出现在海拔2400米的地区,飞行的高度非常高,且在飞行时会发出很吵杂尖锐的叫声,所以很引人注意,喜爱在枝头间活跃地爬来爬去。 主食为花蜜、昆虫与水果。 生长繁殖烟色吸蜜鹦鹉卵生。一次产2颗卵,孵化期约需25天,约8至10星期后羽毛长成。繁殖地区因地而异:在东部是从11月至4,而在印尼的伊里安查亚高原是7月。它们喜欢在山区的大树下筑巢,选择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树洞,鸟巢可以连续重复使用多年。雌雄双方合作参与营巢的工作,进一步扩大入口或洞巢。即使此巢已经使用了几年,总是要进行小规模的改造。虽然这个物种是相当普遍,但对它们的繁殖性质了解不多。 人工饲养的雌鸟每次产2枚卵,约24天孵化。生殖周期很长,大约70天。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