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烟草环斑病毒病 |
释义 | 中文学名:烟草环斑病毒 拉丁学名:Tobacco ringspot virus 界:病毒界 科:豇豆花叶病毒科 属: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 英文名:Tobacco ringspot virus 主要危害作物:烟草 主要为害部位:叶,维管束 形态特征病毒粒子特性TRSV病毒粒子为球形,直径为25-29nm。在蔗糖密度梯度中,病毒粒体可分为3个组份:T、M和B组份,其沉降系数为53(T)、91(M)和126(B)。T 组份由空壳蛋白组成,M组份和B组份为核蛋白,并包裹着不同数量的RNA。各组份的紫外吸光值A260/A280为0.72(T)、1.38(M)和1.57(B)。 病毒粒子组成TRSV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57KD,病毒基因组为单链RNA分子,由两个分子组成,分子量为2.73×106(RNA1)和1.34×106(RNA2)。RNA的碱基组成比为G:A:C:U=24.7:23.1:22.4:29.8。RNA5'端共价结合有Vpg蛋白,分子量为4000D,当用蛋白酶消化该蛋白后,RNA丧失侵染性。RNA 3'端为Poly(A)结构。卫星RNA TRSV有些病毒分离物的病毒粒子中还包裹有卫星RNA,卫星RNA依赖于TRSV(称辅助病毒)的基因组RNA进行复制,并干扰辅助病毒基因组RNA复制。卫星RNA 与基因组RNA结构不同,没有Vpg和ploy(A)结构,不能作为mRNA。在受侵染的植物组织中,除发现有环状卫星RNA外,还发现有双链型卫星RNA的多聚体。多聚体卫星RNA可以自我切割产生单体卫星RNA。卫星RNA的转基因植株可以抗TRSV侵染。 寄主及为害特点寄主TRSV自然寄主包括一年生和多年生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它的实验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分属于双子叶和单子叶的17科植物。 鉴别寄主 TRSV的诊断寄主有苋色藜、昆诺藜、黄瓜、烟草、菜豆、豇豆等。 为害特点我国山东、河南、安徽、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福建、湖南、湖北、陕西、台湾均有分布,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以大田发生较多。染病叶上产生轮纹状或波浪状的坏死斑纹,大多褪绿变黄,维管束受害后影响水分、养分输送,造成叶片干枯,品质下降。茎或叶柄上可见褐色条斑或凹陷溃烂。 传播途径TRSV可通过汁液摩擦接种传毒,也可通过线虫及种子传毒。TRSV传毒介体主要是美洲剑线虫及相关的种。美洲剑线虫获毒时间在24小时内,带毒线虫在10℃下可保持传毒时间多达49周。一般成虫及幼虫均可传毒。有时单一线虫接种即可引起植株发病,但接种线虫虫体多时,发病率高。TRSV发生与线虫种群分布有关,而土壤种类及寄主植物可以影响线虫种群。田间作物上TRSV常随介体分布而成块发生,并侵染随后的作物,病毒在田间扩展速度较慢(30cm/年)。除线虫外,曾报道TRSV可由蓟马和螨进行传播。 至少已报道有12种作物和杂草寄主可由种子传播TRSV,种子带毒率从3%(香瓜)至100%(大豆)不等。病毒存在于种胚组织中,而种皮内并不带毒。植物受侵染时所处的生长期影响着种传带毒率。TRSV可用带毒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许多杂草是线虫和TRSV的寄主,并且种子有时可带毒。 防治方法对于种子、无性繁殖材料及植株应进行病毒检测,以检查是否带毒,植株材料的土样及根应进行线虫分离及鉴定,以检查是否带有传毒线虫介体。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如发现病毒应进行退货,植株发现病毒和传毒介体线虫应立即消毁。如没有检测病毒,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应隔离种植,并在整个生长期内对植株进行观察及病毒检测,确保无病毒后方可推广种植。 针对病毒发生因子,主要防治方法包括去除病毒源、阻止病毒传播和培育抗病新品种等。 (1) 检测措施及无病毒种苗使用。加强对病毒的检疫,可以保证无病毒材料在无病地区种植。应加强对种苗的检测,发现病毒时应及时消毁种苗材料,除检测病毒外,植物材料还可检测是否带传毒线虫介体。对于暂时无法检测的材料应隔离种植,观察是否带TRSV,在确认不带毒后方可种植。 (2) 农业措施。用作可控制传毒线虫介体。 (3) 筛选和培育利用抗TRSV的植物种质资源。从长远观点看,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来防治病毒是最根本的措施。除常规育种方法外,利用基因工程办法,可有效筛选抗病毒品种,如Gerlach等将卫星RNA转化植物,获得了转化卫星RNA的转基因植物,并证明转基因植物可抗TRSV侵染。 原产地及地理分布原产地1927年首次报道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的烟草上。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福建,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河南,陕西,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等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