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亚罗战争
释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第一阶段战斗的称谓。某些西方史学家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亚罗战争。

历史记载

英国队伍

清咸丰六年(1856)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于九月二十五日(10月23日),由海军上将西马糜各里率军舰3艘、划艇10余只、海军陆战队约2000人,向广东虎门开进,企图以武力胁迫清两广总督叶名琛屈服,乘机攻进广州城。

广东队伍

当时广东清军总数约7.4万人,其中八旗兵5600余人,绿营兵6.8万余人。广州城内外约有清军1.3万人。城郊和珠江内河沿岸共有32座炮台,防守兵力2000余人。清军8倍于英军。但是,由于昏庸愚昧的叶名琛毫无战备观念,不作战守,惟日事扶鸾降乩,幻想得到神?。

起因

因而“亚罗”号事件发生后,虎门要塞及广州清军没有及时进入临战状态。当英军强行闯入虎门时,广东水师提督吴元猷因事先未加防范,又未接到叶名琛的命令,不敢开炮拦击。致使英舰乘虚闯过虎门,突入珠江内河,当日上午进攻广州猎德炮台。守军奋起还击,双方展开炮战,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叶名琛当时正在校场看乡试马箭,闻警报后仍以为英军不过是虚声恫吓,满不在乎地说:“必无事,日暮自走耳。”并下令:“省河所有之红单船及巡船,可传谕收旗帜,敌船入内,不可放炮还击。”猎德等炮台的防兵被迫停止抵抗,致使英海军陆战队顺利登陆,占领猎德炮台。

详细战况

二十六日,攻占凤凰岗及沙南等炮台。

二十七日又攻占海珠炮台及广州城西南的十三行。至此,珠江内河一带的主要炮台均被英军攻占。

二十九日,西马糜各里照会叶名琛,要求允外国人自由出入省城,因叶名琛不复,于是除集中3艘军舰的炮火外,还利用海珠炮台缴获的50门大炮,轰击广州外城,并以总督衙门为主要目标,企图胁迫叶名琛屈服。

九月三十日下午,英军继续炮轰,并派海军陆战队登岸,纵火烧毁靖海门外民房,延及城楼。

十月初一中午,英军炮火轰开外城城墙2丈多宽的缺口,并击毁总督衙署。下午,英海军陆战队登岸,约二三百人从缺口攻入外城。清军参将凌芳率标兵英勇抵抗。两小时后,凌芳中弹牺牲,标兵退入内城。南海县大浦乡团勇主动增援,杀敌数十,终因武器陋劣,势不能敌,亦退守内城。英军也因兵力单薄,未敢深入,便将靖海门、五仙门及附近民房烧尽,于当日傍晚撤回军舰。这时,叶名琛才派武弁梁定海、谭蛟等率兵1000人,前往被毁的猎德炮台防守。

十月初二,英军继续炮击广州城,西马糜各里照会叶名琛,要求道歉,并履行进城规定。

初三,叶名琛拒绝西马糜各里要求。

初四、初七,西马糜各里再求进城。

初六、初八,叶名琛再拒。

初八,英军再攻广州,继续炮击城内各衙门。

初九,西马糜各里派出3艘军舰,沿珠江主航道东进,炮击位于竹横沙的东定炮台。该炮台有36门大炮,七八十守军,他们开炮拒敌。停泊台外江面的广东内河水师红单船23只,也主动参战。击中英舰1艘,毙敌百余。终因弹药不继,水师战船又先后被英舰击毁。东定炮台失陷。

十三日,英舰3艘、划艇2只再次轰击猎德炮台。这时炮台有1000防兵,台后还有陆路乡勇应援。但因火炮火箭射程近,打不到敌舰。而英舰火炮却可击中炮台,防守兵士受伤甚众。随后,英海军陆战队在炮火掩护下登岸,绕道抄袭炮台后路。这时,梁定海、谭蛟却在台后村庄里赌博,闻警后仓皇逃遁。守台士兵无人指挥,又受到英军前后夹击,一哄而散。英军再次攻占猎德炮台。

英军为了打通广州与香港的联系和解除后顾之忧,于十五日沿珠江东南水道南返,从侧后袭击并占领了横档炮台。

十六日,又攻占威远、镇远和靖远炮台。英军虽然攻占了珠江内河及虎门的主要炮台,但由于沿江军民不断采用夜战近战袭击敌舰,港澳爱国同胞亦以多种方式和英国侵略者斗争,致使英军无法保障水陆交通安全,与香港的联系经常受到威胁。加上是时英军不满千人,而兵勇和团练赴援者数万人。

在广东爱国军民的反抗和打击下,英军没有久占广州的实力,进退失据,不得不从十二月二十六日(1857年1月21日)起陆续撤出,困守海面待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