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芷生 |
释义 | 中科院院士、第四纪地质学家,男,1941年2月生,安徽六安人,生于湖南芷江。第四纪地质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简介中科院院士、第四纪地质学家 男,1941年2月生,安徽六安人,生于湖南芷江。第四纪地质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院士原籍安徽省六安市,1941年出生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副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科学委员会委员及副主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届人大代表。 安院士长期从事黄土、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研究。在第四纪地质和全球变化方面,以黄土和有关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黄土的堆积、演化及其与古气候、古环境的关系,并与全球气候变化联系起来;率先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引入中国,最早指出中国240万年前的重大地质气候事件,测定了蓝田猿人和澳洲沙漠化年代;与刘东生院士一起将中国黄土与深海沉积序列进行了成功的对比,使中国黄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生物气候纪录的支柱之一,重建了黄土高原的气候历史;提出了黄土堆积演化模式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由他所领导的研究集体,系统的提出了控制中国环境变迁的东亚季风控制理论,建立了最近240万年、13万年和最近两万年以来中国古环境变化序列,重建了最近两万年以来中国环境变化图景,并对古季风变迁机制进行了系统讨论;提出了末次冰期和间冰期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突发事件的证据和规律,开展了南北半球古气候对比的研究,并获国际承认。 安院士协助刘东生院士编著《黄土与环境》专著;在Nature、Science、Geology、QuaternaryResearch、QuaternarySciencesReview、《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了100余篇论文,曾应邀多次在国科联和全球变化研究国际学术大会上作报告,研究论文经SCI检索引用1500余次。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及何梁何利奖等。 个人履历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 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66年至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1至1982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1985年至1988年任中科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副研究员; 1987至1988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1989年中科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5年至2000年,任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长。 1999年任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1999年至2002年,任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 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包括黄土与环境、地层学、古土壤与古气候学、磁性地层学和微形态学、季风变迁与过去全球气候变化、黄土高原环境保护与治理。系统地提出了黄土堆积演化模式及其与东亚环境演变乃至全球变化的关系;近年来系统地提出了控制中国环境变化的东亚季风控制论,提出东亚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和突发事件的证据和规律,并获得国际承认。 研究成果为确立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及其与深海沉积序列的对比,以及黄土堆积演化与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首先引入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最早指出中国240万年前发生的重大地质气候事件,测定了蓝田猿人和澳洲沙漠化年代; 重建了晚新生代不同时间尺度东亚季风变迁的代用序列:对控制中国中东部环境的古季风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论文专著合著《黄土与环境》一书,是主要执笔者之一。 曾多次应邀在国科联和全球变化研究国际学术大会上作报告。在“Nature”、“Science”、“Geology”、“Quaternary Research”、“Quaternary Sciences Review”等国际一流杂志共发表论文50余篇,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SCI检索第一作者被引用2000余次。 代表论文代表论文 1、T·F·Hu,S·C·Lee,J·J·Cao,W·K·Ho,K·F·Ho,J·C·Chow,J·G·Watson,B·Rong,Z·S·An,· Atmospheric deterioration of Qin brick in an environmental chamber at Emperor Qin's Terracotta Museum,China ·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6(2009) 2578-2583·|年代:2009 安芷生院士主持会议 2、王平,安芷生,常宏,S·M·Wang,沈吉,李小强,张毅祥,孙千里,宋友桂,艾莉 · 青海湖第四纪晚期沉积地震地层特征分析 · 盐湖研究 17(2009) 1-5·|年代:2009 3、Z·S·An · In memory of Liu Tungsheng (1917-2008) an assiduous trailblazer In Memoriam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198(2009) 1-4·|年代:2009 4、J·J·Cao,C·S·Zhu,J·C·Chow,J·G·Watson,Y·M·Han,G·H·Wang,Z·X·Shen,Z·S·An,· Black carbon relationships with emissions and meteorology in Xi'an,China · Atmospheric Research 94(2009) 194-202·|年代:2009 5、Y·M·Han,J·J·Cao,J·C·Chow,J·G·Watson,Z·S·An,S·X·Liu,· Elemental carbon in urban soils and road dusts in Xi'an,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air pollution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3(2009) 2464-2470·|年代:2009 6、Y·M·Han,J·J·Cao,Z·D·Jin,Z·S·An,·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s in Daihai,a rural area in the front boundary of the summer Asian monsoon · Atmospheric Research 92(2009) 229-235·|年代:2009 7、Y·M·Han,J·J·Cao,E·S·Posmentier,J·C·Chow,J·G·Watson,K·K·Fung,Z·D·Jin,S·X·Liu,Z·S·An,· The effect of acidification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elemental carbon,char and soot-elemental carbon in soils and sediments · Chemosphere 75(2009) 92-99·|年代:2009 8T·F·Hu,S·Lee,J·J·Cao,J·C·Chow,J·G·Watson,K·F·Ho,W·K·Ho,B·Rong,Z·S·An,· Characterization of winter airborne particles at Emperor Qin's Terra-cotta Museum,China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07(2009) 5319-5327·|年代:2009 9、W·G·Liu,X·Z·Li,L·Zhang,Z·S·An,L·M·Xu,· Evaluation of oxygen isotopes in carbonate as an indicator of lake evolution in arid areas: The modern Qinghai Lake,Qinghai-Tibet Plateau · Chemical Geology 268(2009) 126-136·|年代:2009 10、Y·Liu,Z·S·An,H·W·Linderholm,D·L·Chen,H·M·Song,Q·F·Cai,J·Y·Sun,H·Tian · Annual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last 2485 years in the mid-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ferred from tree rings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52(2009) 348-359·|年代:2009 11、Y·Liu,W·Y·Ta,T·Y·Bao,Z·Y·Yang,H·M·Song,N·Liu,W·P·Wang,H·Y·Zhang,W·Zhang,Z·S·An · Trace elements in tree ring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effects: A case study in Xi'an City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52(2009) 504-510·|年代:2009 12、刘禹,安芷生,W·L·Hans,C·Deliang,宋慧明,蔡秋芳,孙军艳,田华 · 青藏高原中东部过去2485年以来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 166-176·|年代:2009 13、Y·M·Han,S·C·Lee,J·J·Cao,K·F·Ho,Z·S·An ·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char-EC and soot-EC in the atmosphere over China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3(2009) 6066-6073·|年代:2009 14、尚雪,李小强,安芷生,纪明,张宏宾 · 青海湖流域表土花粉分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 1288-1296·|年代:2009 15、X·Shang,X·Q·Li,Z·S·An,M·Ji,H·B·Zhang,· Modern pollen rain in the Lake Qinghai basin,China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52(2009) 1510-1519·|年代:2009 16、侯昭华,徐海,安芷生 · 青海湖流域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控制因素初探 · 地球与环境(2009) 11-19·|年代:2009 17、符超峰,宋友桂,强小科,安芷生 · 环境磁学在古气候环境研究中的回顾与展望 · 地球资源与环境学报 31(2009) 312-322·|年代:2009 18、常宏,金章东,安芷生 · 青海南山隆起的沉积证据及其对青海湖―共和盆地构造分异演化的指示 · 地质论评 1(2009) 49-57·|年代:2009 19、X·Y·Zhang,G·S·Zhuang,H·Yuan,K·A·Rahn,Z·F·Wang,Z·S·An · Aerosol Particles from Dried Salt-Lakes and Saline Soils Carried on Dust Storms over Beijing ·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20(2009) 619-628·|年代:2009 20、G·H·Wang,K·Kawamura,M·J·Xie,S·Y·Hu,J·J·Cao,Z·S·An,J·G·Waston,J·C·Chow · Organic Molecular Compositions and Size Distributions of Chinese Summer and Autumn Aerosols from Nanjing: Characteristic Haze Event Caused by Wheat Straw Burning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3(2009) 6493-6499·|年代:2009 21、L·C·Tan,Y·J·Cai,H·Cheng,Z·S·An,R·L·Edwards ·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in central China over the past 750 years derived from a high-resolution absolute-dated stalagmite ·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80(2009) 432-439·|年代:2009 22、王宁,刘卫国,常宏,安芷生 · 中更新世以来新疆罗布泊地区气候演化过程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 131-137·|年代:2009 学术兼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副主席,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副主席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PEP-II大型国际合作计划成员等职。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荣誉称号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8年度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