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衙口花生 |
释义 | 衙口花生是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特产。它选用良种花生“小琉球”、“中琉球”种植在沙质地上,果壳表层色泽洁白,壳内花纹自然清晰。收获时选其饱满果荚,洗净后加适量水和食盐蒸煮,炉火需既猛又纯,熟透后在艳阳下翻晒至干。 特点衙口花生仁香酥,咸淡相宜,味道可口,百食不厌。产品大量外销,饮誉海内外。 著名品牌其中以永兴牌衙口花生最为著名。 历史永兴牌衙口花生,始创于1924年,其前身为“永兴记”,由衙口花生创始人施能计创办。民国时期,正当壮年的施能计依靠经营食什和种植花生度日。其时,沿海乡镇未受内乱波及,商贸发达。天资聪慧的施能计悉心研究白晒花生的制造工艺,开始在衙口(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开秤收购并大量加工。 特色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砂壤地质条件使永兴牌衙口花生以 “白、香、甜、脆、入口无渣,食之不腻”之特点享誉八闽大地,并深受东南亚各国华侨的亲徕,施能计由此获别号“花生计”。在当地还流传有这样的歌谣:“花生计,香又脆,人人都爱配(闽南语<吃>的意思)。” 由于花生供不应求,施能计在多处设立加工点,扩大收购、加工、销售业务。为适应海外市场,又在泉州、厦门等地设立销售点,积极从事花生出口贸易。直至解放后,1960年由人民政府扶持创办外贸出口花生名牌“永兴”,并在香港华康洋行注册“永兴”商标(面向国际市场,其寓意取自靖海侯施琅所赋“海静分明水月,山高咫尺神爝”),和国内外贸公司签定出口协议,大量出口永兴牌衙口花生。其时,在福建省内设有四大花生出口基地:晋江花生出口基地、惠安花生出口基地、同安花生出口基地、漳浦花生出口基地,每年出口大量花生,为国家争取大量外汇。1978年国家体制开放,外贸花生出口基地迁至衙口南浔村,成为专门从事花生制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法人企业,属龙湖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施能计长子施纯乾继承父业,在保持原有风格基础上又有创新,精选当地所产优质花生,深挖传统工艺,采用现代技术,使永兴牌衙口花生颗粒饱满,色泽鲜美,香酥脆鲜而深得消费者亲徕,畅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市场。永兴牌衙口花生甘香可口,香脆超级,成为海内外土特产品名牌,驰誉中外,名踏四海。1979年加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1986年9月1日代表福建土特产名牌食品赴北京参展,荣获优秀产品称号。1988年参加福州土特产名牌展销会,荣获银奖。1992年9月在北京“晋江名优产品”展销会中被消费者评选为“消费者满意产品”。百年沧桑,弹指一挥间,依祖传秘技精工巧制、甘香酥脆的永兴牌衙口花生已成为历史悠久的名牌,驰名中外。 营养永兴牌衙口花生何以出名?衙口花生主要产在龙湖镇近海沙地。沙地地势平坦,土质疏松,通透性能好,土壤易耕,利于花生根系发育,果针下扎和荚果膨大;龙湖镇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年均气温18℃,年日照时数2385.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年总辐射量125.8千卡/平方厘米。从热量资源看,不论是春花生还是复种花生,均能满足正常生育需要;年降水量514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浅,水质好,易于灌溉,能满足花生对水分的需要,是发展花生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湖人很早就有种植花生的习惯,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施能计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选取肥硕的湿花生,再三清洗,直到外壳一尘不染,并采用独家秘技对花生精工巧制——于大锅中将水煮沸,加入花生,适时加入适量的食盐蒸煮,并严格控制盐量,始终保持旺火,既要使果仁熟透,又不使果壳爆裂。蒸煮时要有专人把灶,调节火候和水温,蒸煮2个小时。然后进行爆晒——将熟花生平铺至水泥盐埕或大理石上连晒8天,必须晒至干而不冒油,然后收入麻袋密封贮藏。这样的加工技艺使永兴牌衙口花生颗粒饱满,色泽鲜美,香酥脆鲜而深得消费者亲徕,畅销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市场。 永兴牌衙口花生,深受人们欢迎,甘香酥脆,回味无穷,逢年过节,用来招待客人,或馈赠亲友,极为适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