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崖西镇 |
释义 | 镇情概况崖西镇位于风景秀丽的荣成市区北部,总面积103平方公里,粮田4.5万亩,山林4.2万亩。辖49个行政村,7877户,2.1万人。2002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3.3亿,财政收入891万元。 崖西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被誉为“天然氧吧”,是中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基础条件交通:崖西镇交通便利,威石公路纵贯南北,李俚公路横穿东西,北临威海港、桃威铁路,南接石岛港,东靠龙眼港,西连威海机场,可直接与韩国通航、通商。 通讯:通讯发达,拥有程控电话1.9万门,移动电话3300部,可与世界多数国家联网。 其他:医院、教育、邮电、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旅游资源崖西镇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伟德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名胜风景区一圣水观,是中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秀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令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景区内的圣水有祛病养颜、明目提神之功效;千年孪生银杏古树尤为世间罕见;“伟德将军碑廊”、“金鼎九龙亭”,向世人展示了荣成的地灵人杰;“周易推测,八卦演示”更平添几分神秘色彩。 经济发展工业:崖西镇共有工企业52家,已形成了建筑、机械、农机、食品、化工、服装等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工业体系。柱塞泵、起动机等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落花生、果蔬等有机食品深受韩国、日本、欧美各国消费者的青睐。新开发的工业园区占地2000亩,建有国际化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引进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外商前来投资的企业6家。 农业:崖西镇耕地肥沃,水利设施齐全,以“名、优、新、特、精”为特色的有机农业已具规模,全镇果品面积1.5万亩,落花生2.8万亩,药材3000亩。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有牛、羊、猪、鸡、兔、梅花鹿等十多个品种,存养量达到45万头 (只)。拥有可养滩涂 500亩,近海可养水面3000亩,盛产海带、牡蛎、扇贝等海产品。 建筑业:崖西镇金城建筑工程公司拥有国家二级资质,是集建筑、装潢、安装、工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施工力量雄厚,年可承揽种类工程10万平方米,其承揽的工程多次获得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一一泰山杯。 所辖村北崖西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处高崖之西,故以方位称北崖西头。后简化为北崖西。415户。 南崖西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处高崖之西,故以方位称南崖西头。后简化为南崖西。234户。 管家清康熙年间,管姓建村,故名。105户。 前庵清乾隆年间,吴姓徙至山前建庵定居,故命名前庵。70户。 后庵清乾隆年间,吴姓徙至山后建庵定居,故命名后庵。70户。 上观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临上清观,故名上清观。后简化为上观。52户。 西柳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此处原系柳知府安驾之地,故名留驾厂。1958年以位于北柳之西,更名西柳。107户。 北柳明洪武年间,柳姓建村,名柳家。明万历年间更名柳家场。清末分为北柳家场。后简化为北柳。231户。 南柳明洪武年间,柳姓建村,名柳家。明万历年间更名柳家场。清末分为南柳家场。后简化为南柳。342户。 林道沟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处山林之夼地,故名。81户。 林家庄清乾隆年间,林姓建村,故名。136户。 车家庄明嘉靖年间,车姓建村,故名。69户。 朱埠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临朱山,故名。260户。 大山口明正统年间建村,因村临百丈口,故名。172户。 小山口明正统年间建村,因村临百丈口,故名。570户。 卧龙戴家明正德年间,戴姓建村,因此地三山一水形似蟠龙,故名。232户。 詹家庄明建文年间,詹姓建村,故名。164户。 北新庄清顺治年间建村,以吉祥言名新庄。1981年以方位更名北新庄。166户。 潘家沟明嘉靖年间,潘姓迁至沟夼建村,故名。94户。 丛家庄清顺治年间,丛姓建村,故名。166户。 朱家夼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朱家寺沟夼之地,故名。105户。 东双顶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双顶山之西,故以方位称东双顶。319户。 西双顶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处双顶山之西,故以方位称西双顶。165户。 崖后明正统年间建村,因村处高崖之后,故名。155户。 院东明隆庆年间建村,因村处庙院之东,故名。54户。 上庄明万历年间建村,原名东碾。后村迁至西?,名上庄。289户。 大蒿泊明洪武年间建村,因村临蒿草丛生之泊地,故名蒿泊。后村南又建一村,该村遂更名大蒿泊。236户 小蒿泊明万历年间建村,村临蒿草丛生之泊地。因村位于蒿泊村南,故名小蒿泊。46户。 山河明万历年间建村,因村临河傍山,故名山河。102户。 小刘家明万历年间,刘姓建村,以户少,名小刘家。77户。 隆峰村明弘治年间建村, 因村处伟德山主峰南麓, 山峰隆起,故命名隆峰村。232户。 戴家庵清康熙年间,戴姓建庵,故名。75户。 石硼子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临大石硼,故名。62户。 五甲清康熙年间建村,因村处五座山之中,故名五甲。101户。 万马庄明宣德年间建村,因村临万马寺,故名。172户。 前高家庄明洪武年间,高姓迁此同时分南、北建两村,以南称前高家庄。152户。 后高家庄明洪武年间,高姓迁此同时分南、北建两村,以北称后高家庄。173户。 ?上张家清顺治年间,张姓迁至高?上建村,故名。属后高家庄村委会辖。 埠东夼清顺治年间建村,因村临河东岸,地势低洼,故名埠东夼。1958年简化为埠东。1981年复原名。97户。 于家台清乾隆年间,于姓迁至南台建村,故名于家南台。后简化为于家台。28户。 山河吕家明嘉靖年间建村,吕姓迁至依山傍河处建村,故名。265户。 桥南头明正统年间建村,因村处古石头桥之南,故名。155户。 东埠前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傍小河边,故名小埠前。1958年因修水库,迁后分建两村,按方位称东埠前。242户。 西埠前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傍小河边,名小埠前。1958年因修水库,迁后分建两村,按方位称西埠前。56户。 松里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近松林,故名松里。111户。 庄上王家明崇祯年间,王姓徙此看管田庄,故名。142户。 西藏村1961年修水库,由藏村迁出部分户在村西定居,故名。135户。 后苏格明末清初,苏姓迁至苏氏庙之北定居,故名后苏格。88户。 北苑庄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临庙苑,名苑庄。后因修水库,迁后分建三村,以方位称北苑庄。30户。 北岔河崖清嘉庆年间建村,因村处河岔汇合之岸,名岔河崖。后因修水库分迁两村,此村居北,名北岔河崖。25户。 龙床明崇祯年间建村,因村临龙床石,故名。261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