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牙咬痈 |
释义 | 牙咬痈是指发生于尽牙(即真牙)咬合处牙龈的痈肿。本病常发于青年人。相当于西医的智齿冠周炎。 牙咬痈的诊断要点1.好发于一侧尽牙咬合处,尤其是下颌尽牙。 2.局部牙龈红肿疼痛,或有溢脓,尽牙多呈异位或阻生,张口困难,患侧面部肿胀。 3.牙咬痈及牙痈均为发生于牙龈的痈肿,但由于发病部位不同,故临床表现略有不同,宜予鉴别。牙咬痈专指发于尽牙处牙龈的痈肿,故多出现张口困难,尽牙常呈异位或阻生;牙痈则可发于其他任何部位的牙龈处,较少出现张口困难的症状,患牙常有明显的叩痛或可有松动。 牙咬痈的辨证分析牙咬痈多由于尽牙萌出时,生长位置不够,萌出受阻,造成倾斜或仅部分长出,以致食物残渣易滞留于牙缝中,日久秽毒积聚,侵犯龈肉而致病;或素食肥甘厚味,湿热蓄于胃肠,加上外感风热侵袭,引动胃火,风火相煽,循经搏聚于尽牙处龈肉,灼腐肌膜,则化脓成痈,形成牙咬痈,本病的发生为秽毒积聚日久,风热邪毒引动阳明胃火上冲,内外合邪所致,故总的治疗原则是以疏风清热,清胃泻火,消肿排脓为主。 牙咬痈的辨证论治风热侵袭【证见】 尽牙周围龈肉红肿疼痛,咀嚼时痛增,张口困难,全身可出现恶寒发热。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薄荷连翘方(王德锚《中医耳鼻喉科学》)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竹叶12克,绿豆衣12克,知母12克,生地黄15克,薄荷6克(后下),牛蒡子10克。水煎服。 2.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冲剂、液),口服或冲服,大蜜丸每次1丸,水泛丸每次5丸,片剂每次4片,冲剂每次1包,合剂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消炎合剂(夏涵等《实用中医口腔病学》) 处方:穿心莲15克,板蓝根15克,黄芩12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连翘15克,漏芦10克,桔梗10克,赤芍12克,牡丹皮12克,陈皮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胃火上壅。火毒炽盛【证见】 尽牙咬合处牙龈红肿高突,疼痛溢脓,尽牙多呈异位或阻生;严重者腮颊也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牙关开合不利,颌下臖核肿大触痛。全身出现发热憎寒,头痛,口渴引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洪数。 【治法】 清胃泻火,凉血解毒,消肿排脓。 【方药】 1.主方清胃散(李杲《兰室秘藏》)合仙方活命饮(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生石膏30克,黄连10克,金银花15克,赤芍12克,当归尾10克,天花粉15克,白芷10克,皂角刺12克,陈皮lO克,乳香6克,没药6克,牡丹皮10克。水煎服。 若大便秘结者,宜利膈通便,选用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肿甚连腮颊者,宜配人板蓝根、紫花地丁、栀子、苦参等,以苦寒泄热。吞咽疼痛者,宜加入板蓝根、射干,以清热解毒利咽。 2.中成药 (1)复方板蓝根片(冲剂),口服,片剂每次3片,每日3次;冲剂每次l包,每日2~3次。 (2)野菊花冲剂,冲服,每次1—2包,每日3次。 (3)众生丸,口服,每次4-6丸,每日3次,重症加倍。 3.单方验方牙周败毒饮(徐治鸿验方,见《名医名方录》) 处方:生石膏30克,黄芩12克,紫花地丁15克,生地黄20克,玄参12克,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l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