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丫口合耳菊 |
释义 | 基本内容【种中文名】:丫口合耳菊 【种拉丁名】:Synotis yakoensis (J. F. Jeffrey) C. Jeffrey et Y. L. Chen 【种别名 】:丫口千里光、丫口尾药菊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合耳菊属 【属拉丁名】:Synotis 【国内分布】:产云南西北部(怒江、福贡)。生于开旷山坡和林地,海拔2000米。模式采自怒江丫口。 【海拔】:2000 【命名来源】:[KewBull. 39(2): 318. 1984] 【中国植物志】:77(1):192 【系中文名】:直立系 【系拉丁名】:Ser.Erectae(C.B.Clarke)C Jeffrey 【组中文名】:合耳菊组 【组拉丁名】:Sect.Synotis 【亚族中文名】:千里光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SENECIONINAE Dumort. 【族中文名】:千里光族 【族拉丁名】:SENECION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粗壮略灌木状草本。茎直立,高达90—190厘米,具花序枝,被密白色绒毛;杂有红褐色多细胞短硬毛。叶具柄,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宽4--5.5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小尖齿,纸质,上面特别沿脉被贴生黄褐色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绒毛,特别沿脉被锈褐色短硬毛;羽状脉,侧脉9—10对,弧状弯曲,在边缘相联结;叶柄长1—1.5厘米,被密白色绒毛及褐色短硬毛;上部和分枝上的叶较小,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顶端渐尖,具短柄。头状花序不明显辐射状,多数,排成圆形较密的腋生和顶生伞房花序;花序梗长5—10毫米,被密绒毛和褐色短硬毛,具基生苞片及数个线形小苞片。总苞圆柱形,长6--7毫米,宽2--2.5毫米,具外层苞片,苞片4—5,长达总苞片的1/2,总苞片5,长圆状线形,宽1毫米,明显短于小花,顶端钝或稍尖,被短柔毛,上部深紫色,草质,边缘狭干膜质,外面被薄蛛丝状绒毛。舌状花4;管部长4毫米,舌片黄色,线形,长3,5毫米,具3细齿,通常短于花柱;管状花7--9,花冠黄色,长约8毫米,管部长3.5毫米,檐部漏斗状;裂片卵状三角形,长1毫米,尖,被短柔毛。花柱分枝长约1毫米,顶端边缘具短乳头状毛,中央的毛明显,但几不长于两侧的毛。瘦果圆柱形,长5毫米,无毛。冠毛白色,长约7毫米。花期10—11月。 本种提示此种外形与产于喜马拉雅西部的红脉合耳菊S.Mfinervis(DC.)C.JeffreyetY.L.Chen(SeneciorufinervisDC.)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叶具较深的齿,叶柄基部常具明显的耳;头状花序较小具较短的总苞片(长3--4毫米)。与前一种主要以茎,—枝,花序梗,叶柄及叶下面沿脉被密深锈褐色短硬毛相区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