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鸭绿江 |
释义 | 鸭绿江(汉语拼音:yā lù jiāng)是位于中国和朝鲜之间的一条界江。古称浿水,汉朝称为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隋唐时期浿水为大同江),因其江水清澈,关于鸭绿江其名的来历流行着两种说法:一说因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二说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故合而为一,并称为“鸭绿江”。然而,上述两种说法都有欠妥之处,经不住认真推敲。 中文名称:鸭绿江 外文名称:Yalu River 地理位置:中国和朝鲜之间 面积:6.4万多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湿润性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云峰湖风景旅游度假区 全长:795公里 鸭绿江国境旅游区(云峰湖风景旅游度假区 老虎哨 集安鸭绿江大桥)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水丰景区 太平湾景区 丹东鸭绿江大桥 虎山景区 江口景区 绿江景区) 基本概况鸭绿江(Yalu River[英语],Yalu ula[古阿尔泰语]),原为中国内河,位于吉林省、辽宁省东部,现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临江市、宽甸、丹东等地,沿中朝边界向西南流,汇集浑江、虚川江、秃鲁江等支流,在辽宁丹东的东港市附近向南注入黄海。鸭绿江干流全长795公里,流域面积6.4万多平方公里。沿岸有临江、集安等旅游城市。丹东、新义州等工业城市。 名称由来关于鸭绿江的名称来源有多种说法: 一、因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新唐书·东夷传·高句丽》:“有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鸭头,号 鸭渌水。” 二、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故合而为一,并称为“鸭绿江”。 三、鸭绿江为满语Yalu ula(读音:鸭绿乌拉)的音译。“yalu”一词在满语中本是“土地的边端,疆界的分野”之意。Yalu ula其语意是“边界之江”。其二:“鸭绿”为这条河流中生长着的一种被称为“鸭绿”的鱼。这种鱼在现鸭绿江上游的长白镇到临江一段仍有生长,只是其满语的读音写为“雅罗”鱼。江是因鱼而得名。 这几种说法都是望文生义,第四种说法比较正确: 四、鸭绿江古名马訾水、浿水。鸭绿江,是混合语,其中的“鸭绿”一词为古阿尔泰语(蒙古语和通古斯语同源词),拼写为yaaru(或yaalu),“匆忙的、快速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状态;“江”拼写为ula,yaalu ula可以读为雅鲁乌拉,鸭绿乌拉,音意混译为雅鲁河、鸭绿河,或雅鲁江、鸭绿江。鄂温克民族先民粟靺鞨族中有一个氏族就是雅鲁氏,因此,从发生学角度考察,鸭绿江的名称很有可能同这个古老氏族有关,雅鲁氏据韩国史料《三国史记》记载,在公元28年以前是居住在乌苏里江、图门江一带,由于高句丽国同沃沮国的战争,他们被迫迁徙浿水流域,他们把湍急的江水称为“雅鲁(鸭绿)江(河)”,鸭绿江的得名就来自于沃沮-勿吉-粟末靺鞨人的南迁,他们过去居住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而又用自己的族称重新为浿水命了名——鸭绿江。反之,人们又把他们这些居住在湍急的江水(河水)岸边的族群称之为雅鲁河人,或者他们自称为雅鲁氏。而随着他们的历史迁徙他们把“雅鲁”、“鸭绿”这个词语带到了他们生活的地区。在大兴安岭东麓就有一条雅鲁河,其河名的意思同鸭绿江相同。同时,也把游动迅速的鱼称之为“雅鲁、雅罗、鸭绿”鱼,意为“游动快速的鱼”。 地质及水文特征鸭绿江上游沿岸有小片地区为玄武岩外,整个河床由前寒武纪岩石构成,流至河口湾处冲积层开始向外扩展。河流流过的大部分河谷很深,与峡谷相似;两岸山峦叠起,海拔高600-1200米。临江以上的河段水流湍急,到处是瀑布和暗礁。十三道沟以下可通航,并用以流送木材。集安以下沿岸平原较开阔。流量大,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建有水丰、云峰等电站。 淤积严重在临江至楚山的中段,河床有大量冲积土淤积,冬季水浅,有的地方甚至连顺流而下的木筏也无法通过。下游水流缓慢,淤积的冲积土愈来愈多,形成一个有许多岛屿的巨大三角洲。近数十年来河流淤塞现象日益严重,1910年1000吨的轮船可轻易地溯江而上,驶抵新义州,而现在500吨的轮船也很难办到。 水文特征鸭绿江上下落差较大,源头与河口落差达到2440米。鸭绿江年降水量约在870毫米,全年6月中旬进入夏汛,8月份为全年最大月流量期,夏季水量约为全年水量的60%,年平均流量为每秒926立方米。秋季水量渐减,10月份进入枯水期。中国境内支流有浑江、爱河、八道沟河、三道沟河、红土崖河、大罗圈沟河、哈泥河、喇蛄河、苇沙河、小新开河、富尔河、大雅河、半砬江、草河、柳林河。朝鲜境内有虚川江、长津江、慈城江、秃鲁江和忠满江等。鸭绿江流域多属山区,上游几乎全在峡谷中,河道比降大, 中游一带的降水与径流是中国北方最多的地区,水量丰富,各河无枯水现象。鸭绿江的干支流都建有一系列的水库,使鸭绿江水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气候特征鸭绿江沿江为候湿润性温带季风气,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鸭绿江上下游自然条件相差很大,7月份平均气温上游为18~22℃,中游为23.2℃,1月平均气温上游为-17℃~-22℃,中游为-14.8~-15.9℃,历年12月初至4月中为江面冰封期,不能通航。由于位在丛山之中且离海洋不远,因此雨量充沛,中下游年降水量达1100mm以上;降雨集中在6~9月,充足的雨水使针叶树和落叶树生长茂盛。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兽类有野猪、狼、虎、豹、熊和狐狸,鸟类有雷鸟、雉鸡等,河中鲤鱼和鳗鱼甚多。沿江可耕地约8.9万公顷(22万亩),中下游主要作物为水稻,在中、上游山区种植玉蜀黍、小米、大豆、大麦和甘薯。 人文气息鸭绿江两岸青峰耸立,风光旖旎 ,江水蜿蜒曲折,急流险滩不断,在鸭绿江4个梯级电站 云峰、渭原(老虎哨)、水丰、太平湾形成的人工湖,犹如四颗明珠,构成了鸭绿江国境旅游区和鸭绿江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著名风景区。 鸭绿江国境旅游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集安市境内,由鸭绿江云峰湖、老虎哨水库及市区通沟河平湖形成水利风景带,景区与朝鲜隔江相望。2002年9月15日被水利部列为第二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云峰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坐落在集安市以东、鸭绿江上游40公里处,象征中朝友谊纽带的云峰发电厂和大坝截流形成的海拔218.5米,面积102.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组成。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级旅游景区。 云峰湖两岸高山耸立,峡谷深澈,云雾缭绕,青山碧水构成一幅幅秀丽的湖光山色,使游客体会回归大自然真谛的首选去处。对岸即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泛舟湖上,能够看到朝鲜人民劳动生息的身影,体会独特的民族风情,不用出国,却能感受到异国情调,实在是观光旅游、休憩度假的胜地。除大坝和厂房外,云峰湖度假区还有许多自然景点和人工景点,有日伪时期的建筑、铁桥,有花园式的街道。 老虎哨陆路距集安市区60公里,经“关门砬子”、“石林”等景区;水路距集安市40公里,可领略老虎哨电站“神龟”、“小漓江”、“金龙湾”等神奇景观和朝鲜的异国风情。老虎哨旅游景区是以中朝合建的渭源发电厂形成的水库,开发的生态旅游与中朝边境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景区。老虎哨坝体为重力式混凝土坝,坝高55米,坝顶长627米。库区面积39平方公里。库区风光怡人, 山清水秀, 是旅游、避暑的理想去处。 集安鸭绿江大桥位于集安市区内东15公里,长589.23米、宽5米、高16米,共20个桥孔。以第11桥墩中心接轨线划为中朝集安鸭绿江大桥两方各自维修分界线,其中中方324.23米,朝方265米。 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是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后,出于扩大侵略和掠夺资源的需要,于1937年始建,1939年7月31日竣工,当年9月1日通车 1950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从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最先秘密入朝。一军、十六军等42万志愿军从集安口岸入朝作战,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区位于丹东境内鸭绿江下游的浑江口至江海分界处的沿江区,全长210公里,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景区以水景为主线,山景相依托,名胜古迹历史久远,游一江可观赏中朝两国风光。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由六大景区100多个景点组成,其中有浩瀚秀美的水丰湖、雄峙江畔的虎山长城、弹痕累累的鸭绿江大桥、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最北端的江海分界原先和古人类洞穴遗址、原始村落遗址和现代园林建筑等,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水丰景区水丰水库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水库,中朝两国共管,1937年9月兴建,1944年完成。筑有高,106.4米、宽30米、长900米的大坝,水库面积345平方公里。库容量116亿立方米,有效库容量76亿立方米。库区内森林都保持着近似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水库两侧峡谷秀丽、花木茂盛。 太平湾景区主要由古渡新村和太平湾电站景点组成。距丹东市区五十公里,距青山沟景区九十八公里,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平安北道朔州郡隔江相望。滔滔鸭绿江水给太平湾旅游区带来秀美风光;宏伟的水利工程一横跨中朝两国,将鸭绿江隔断的太平湾电厂大坝。大自然的恩赐和电力建设者的建设,使幽静、优美、秀丽、自然、壮观、的景色构筑了太平湾风景区的精髓。 丹东鸭绿江大桥位于丹东市城区,是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鸭绿江造桥历史很早,可上溯到辽代。20世纪初,鸭绿江上始建铁桥,先后在丹东和朝鲜新义州之间建了二座。第一座建于1909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开闭式桥梁。1950年朝鲜战争中被美国飞机炸毁,桥墩至今犹存,现辟有鸭绿江断桥游览区。第二座桥建于1940年,为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940米,属中朝两国共管。它是中朝两国的交通要道,也是游人观光览胜的景。在鸭绿江边坐船,就可以看到朝鲜新义州的景色,有时还可以看到有朝鲜人向你招手。 虎山景区位于大桥景区与太平洋景区之间。虎山形似卧虎,地势险要,与对岸朝鲜“统军亭”遥遥相对,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地。 江口景区区内最南端的一个景区。江海分界线是中国海岸线的最北端,三号江海界碑吸引了许多游客。 绿江景区位于宽甸镇江乡和吉林省交界的浑江口。自然景观秀美,植被近似原始状态,有十二天门、天然狩猎场、冷风岩、五节楼山,以及古窑址等景点。 鸭绿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干流是中国和朝鲜两国的界河,本流域天然流域面积为64471km2,全长800km,从长白县至入海口落差680m,开发是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供水、流筏、航运等。该流域内雨量丰沛,雨量自上游向下游增加。干流水能蕴藏量约212/2万kW,经中、朝双方共同规划,干流从长白县至入海口,布置有12个梯级水电站,即:南尖头水电站、上崴子水电站、十三道沟水电站、十二道沟水电站、九道沟水电站、临江水电站、云峰水电站、黄柏水电站、渭源水电站、水丰水电站、太平湾水电站、义州水电站,12个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53.2/2万kW,年发电量100/2亿kW·h,已经建成的云峰、渭源、太平湾、水丰4座电站及正在初设计中的临江、义州两座水电站,总装机228/2万kW,年发电量91.2/2亿kW·h。 鸭绿江干流上,是临江、云峰、黄柏、渭源、水丰、太平湾、义州水电站。梯级共利用水头366m,总库容215.8亿m3,其中调节库容115亿m3,共装机2340MW,平均年发电量合计93.4亿kW·h。 鸭绿江上目前已经修建有云峰、渭原、水丰、太平湾4个梯级电站。其中水丰水电站80年代装机扩建为900MW,云峰水电站1965年开始发电,装机400MW,这两个电站是梯级的骨干电站。太平湾水电站1985年开始发电,渭源水电站1988年投产发电,装机容量为390MW。 云峰水电站位于集安市东45公里处,是中朝两国合建的梯级电站第一级,总装机容量40万kW,年平均发电量13.5亿kWh,1959年10月,电厂开始施工,其中大坝部分由朝方设计施工,厂房和引水管道部分由中方设计施工。由于厂房设在中国境内,因此由中方管理,隶属于国家电力公司东北公司。1965年9月 9日,云峰发电厂第1台机组发电,1967年4月,4台10万kW机组全部投产,按照资源共享、双方受益的原则,1、3号机组向中国供电,2、 4号机组向朝鲜供电。 渭源水电站(老虎哨电站)。位于集安市西南60公里处,是中朝两国合建的梯级电站的第二级。1978年始建, 1986年第一台机组发电, 1991年全部机组发电,装机容量6.5万千瓦,年发电12亿千瓦时,年利用为3000小时。老虎哨坝体为重力式混凝土坝,坝高55米,坝顶长627米。库区面积39平方公里。 水丰水电站位于宽甸县长甸镇拉古哨村,是鸭绿江流域最早建成的一座水力发电站。日本侵占东北后,于1937年开工兴建。1940年8月发电,1943年全部建成。堤坝最高为106米,坝顶长900米,坝顶宽8.5米,最大储水量146亿立方米,最高允许水位130.45米,发电厂房修建天江左岸朝鲜境内。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该电站遭到严重破坏,有的机组设备被拆走。1950年在朝鲜战争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发展鸭绿江水力发电事业,中朝两国于1955年签定协议,成立鸭绿江水丰水力发电公司,共同经营水丰发电厂,双方共同投资维修和改建,电量各半分配。现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年发电量36.8亿度。 太平湾水电站位于鸭绿江下游中国边境的辽宁省丹东市太平湾镇,与朝鲜平安北道朔州郡方山里隔水相望。电站始建于1979年,属于中朝两国合资兴建的大中型水力发电厂之一。坝址距下游丹东市和新义州市40公里,距上游水丰电厂和长甸电站约30公里。电站枢纽由挡水坝、溢流坝、河床式厂房及变电站组成。大坝坝型为砼重力坝,最大坝高36.5米,坝顶长度1185米(其中溢流坝段479米),主厂房为河床式,长159米,宽71.25米,高62.6米。装机4台,总装机190MW。 太平湾发电厂为国家“大二”型企业,管辖太平湾电站和长甸电站,即“一厂两站”的运行管理方式。两站共安装6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34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亿千瓦时。 桥梁长惠大桥 长惠大桥(中朝长惠国际大桥),连接东北长白县与朝鲜惠山市,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鸭绿江之上。是中朝边界鸭绿江上游第一桥。最早由日本人于1936年在此修建一座混凝土桥墩,落叶松桥墚桥面的跨江大桥。1943年被洪水冲毁,修复后于1950年又被美军飞机炸毁,停战后修复,1964年再度被洪水冲毁。自此,两岸的通行贸易运输靠木船摆渡。 1985年,中朝双方协议各自承担一半的设计修建任务。中方由国家投资124万元修筑了钢筋混凝土大桥,大桥全长148米,宽9米,于当年10月23日建成通车。 长白县是吉林省的一个重要对朝通商口岸,长白的边境海关于1950年成立,两国的贸易友好往来从未间断,民间贸易也十分活跃。1992年长白正式开通了对朝跨国“一日游”,1996年2月又开通了跨国“三日游”。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不久的将来,这里还要开通对朝跨国“五日、八日游”,目睹异国风光,体验朝鲜风情,品尝民族佳。 临江鸭绿江大桥位于吉林省临江市区内,建于1935年,1950年8月份,美军出动数十架飞机侵入临江上空,向鸭绿江大桥和附近的临江火车站狂轰滥炸,大桥靠近朝鲜的一端被炸毁,1955年5月,中朝双方重新将友谊之桥修复畅通。桥长600余米,宽10余米,高20米。 集安鸭绿江大桥是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区内东15公里,于1937年始建,1939年7月31日竣工,当年9月1日通车桥长589.23米。 1950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从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最先秘密入朝。一军、十六军等42万志愿军从集安口岸入朝作战,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丹东鸭绿江大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区内,大桥其实有两座,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桥于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的日本朝鲜总督府铁081602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十二孔,长944.2米,宽11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90度,便于往来船只航行。第二座桥始建丹东鸭绿江大桥于1937年4月,1943年启用,距第一座桥上游不足百米。1950年11月——1951年2月,经美国飞机多次轰炸,第一座桥毁为废桥,只剩下半截,朝鲜一侧只留下光秃秃的几个桥墩。 生态渔业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毫克/升):浮植物总计0.71,硅藻36.2%,绿藻45.4%,蓝藻15.5%,甲藻2.3%,金藻黄藻0%,裸藻0.6%。 浮游动物生物量(毫克/升):原生生物量.001,轮虫生物量.011,枝角生物量.055,桡足生物量.02,总生物量.087。 各水系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扁形动门数0,纽虫动门数0,线性动门数2,环多毛纲数0,环寡毛纲数11,环蛭纲数3,软腹足纲数4,软瓣鳃纲数7,节甲虾类数7,节甲蟹类数1,节甲其他数3,节珠形纲数1,节摇蚊幼虫9,节他水生昆27,其他门类数1,总计门类数76。密度 (个/平方米)/ 生物总量(克/平方米):72/0.18。环节优势种为中华颤蚓、尾鳃蚓,软体优势种为中华圆田螺、耳罗卜螺、圆顶珠蚌、蚶形无齿蚌、褶纹冠蚌、黄蚬,节肢优势种为秀丽白虾、日本沼虾、中华新米虾、钩虾、中华绒螯蟹、摇纹科幼虫,特殊地方种为东北刺蛄。 鸭绿江水系计有鱼类89种,其中淡水鱼类67种,包括土著鱼类57种,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面条鱼。引进的鱼类有鲢、鳙、青鱼、草鱼、长春鳊、三角鲂、池沼公鱼、 条等8种,另外,在丰水水库以下有洄游性鱼类和近海鱼类22种,以及青将、沙鳢等。鸭绿江水系土著鱼类中没有产漂流性卵繁殖的鱼类,产弱粘性卵的中国平面的鱼类也不存在,此与河流上游为峡谷、水温低水流急的生态环境和平原河段距入海仅百余公里有关,致使上述鱼类不能繁殖成活。 鸭绿江上游和云丰水库以捕捞自然鱼类资源为主,渔获量不稳不高,1968~1980年13年间平均年产鱼114.2吨,产量最低为78年仅23吨,1975年最高为181吨。从13年累计产量看,马口鱼产量共578.8吨为最高,占总产量的39%,鲫鱼共312吨,在前五年居总产量中的第三位,1975年以后升居第二位,占总产量比例在10~36%,雅罗鱼共计242.5吨,在70年代总产量中居第二位,到80年代则降为第四位,占总产量的27~30%,鲤鱼共243.5吨,在总产量中占的比例前六年最低,76年超过雅罗鱼,其产量基本稳定,占产量的11~12%。鸭绿江干流下游水丰水库1960年以前,也是以捕捞业为主,捕捞对象是鲫鱼、斑鳜、唇骨、马口鱼、鲶、鲤等,1961年开始放养,以后主要捕捞对象为鲢、鳙、鲤、鲫、鳊、鲂、公鱼等。近年由于公鱼出口刺激,对公鱼经营生产大增,1983年公鱼产量达1000多吨,跃居鸭绿江干流水丰水库鱼产量的首位,水丰水库拦河坝以下到鸭绿江入海口,距离112公里,仅据属于沿江宽甸县的60公里江段统计,有木制渔船20余只,每船一人作业,用流刺网及鱼鹰20多支,加上其他地区的渔船,木河段年产量约10000千克,主要渔获物为鲤鲫鳊,唇骨黄颡鱼,棱鱼,鳗鲡香鱼等,其中棱鱼的年产量近年下降很快。 鸭绿江上游长白镇到临江一段,有兼业渔民用撒网(旋网)、土梁子、搬罾网和挂网进行季节性生产,捕捞对象主要为雅罗鱼、细鳞鲑、唇骨、斑鳜、茴鱼和句亚科的小鱼,加上此江段附近八道沟等五条沟支流的渔获量,年产达10000余公斤。 历史沿革鸭绿江古称坝水,汉代称为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 鸭绿江本为中国内河。735年,唐玄宗诏旨以大同江为界,南属新罗,北属大唐,是为《开元乙亥界约文书》。993 年,辽圣宗“取女真鸭绿江东数百里之地”赐于王氏高丽,高丽在鸭绿江南岸的女真聚居地筑城始于此,高丽的领土推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鸭绿江下游一线。明初,李氏朝鲜通过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不断向北扩张领土,至1443年在鸭绿江中上游设置了“西北四郡”,控制了鸭绿江东岸地区,鸭绿江随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明朝初年,1388年初,明朝户部以边界问题移咨高丽,“以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其土著女直(女真)、鞑靼、高丽人等,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人民悉听该国管属。疆境既正,各安其守,不得复有所侵越”。而这一地区(即元朝双城总管府),在1356年已经被高丽乘元朝内乱的机会收复了。明朝提出铁岭划界的要求后,又命辽东都司派兵设站,“招抚鸭绿江以东夷民”,准备建立铁岭卫。此举激起了高丽强烈的反对,表奏“铁岭迤北,历文、高、和、定、咸等诸州以至公崄镇,自来悉是该国之地”。高丽国王辛禑甚至在大臣的怂恿下,准备铤而走险,先发制人进攻辽东,后来被持反对意见的征明大将李成桂(朝鲜李朝太祖)夺了位。朱元璋在高丽的极力反对下,打消了恢复元朝边界的念头,将铁岭卫移置辽东,默认了高丽对此地区的统属。 明朝虽招抚了鸭绿江图们江流域的女真部落,却不保护女真人利益,满足于朝鲜的“事大至诚”,同时忙于安抚周边,任凭朝鲜将图们江南岸鸭绿江东岸的女真领地尽收囊中。 继承高丽的李氏朝鲜抓住机会,大力向北扩张领土。朝鲜北部的女真人上奏明廷,说“咸州(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迤北,古为辽、金之地”,明成祖因而降敕与朝鲜,索要这一带的“十处人民”(主要为女真人)。朝鲜则以明太祖已默许铁岭之地归该国为辞,并称此间女真人“来居该国地面,年代已久,……且与该国人民交相婚嫁,生长子孙”,请求“令该国管辖如旧”。李朝使臣利用明朝“不分化外,一视同仁”的天朝大国妄自尊大的心理,阳奉阴违,以柔克刚,致使明成祖表示“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同意将铁岭以北,公崄镇(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以南的“十处人民”还归朝鲜。 朝鲜与明朝初期几次边界争执,均以公崄镇作为划界要求。实际上从公崄镇以北直至图们江的地区,都逐渐为朝鲜所控制。在朝鲜半岛东北部,朝鲜通过对这一地区女真人的剿杀招抚,控制了图们江的东南沿岸。朝鲜从1431年至1449年在图们江流域设置了钟城、会宁、庆源、庆兴、稳城、富宁军事镇戍点,合称“东北六镇”,使领土扩展到现今的图们江沿岸。 在朝鲜半岛西北部,朝鲜由作为两国传统边界的鸭绿江口沿江上溯到鸭绿江中上游,控制了江的东、南岸。朝鲜从1416年到1443年在鸭绿江中上游先后设立了闾延、慈城、茂昌、虞芮“西北四郡”,使领土扩展到现今的鸭绿江沿岸。 朝鲜在鸭绿江中上游南岸先后设置了西北四郡,即:闾延郡(1416年)、慈城郡(1433年,闾延郡西南)、茂昌郡(1440年,闾延郡东南)、虞芮郡(1443年,闾延郡西南、今江界和楚山之间)。并在以上地区也修筑了城堡,总计16座大城,25个小堡,从朝鲜南方强制迁徙大量居民在该地区定居,逐步实施对北部地区的有效控制。至1443年,朝鲜将鸭绿江南岸地区纳入了版图,鸭绿江随之成为中、朝两国西段边界的界河。 辽金时期至明朝末年,曾有大批的女真人部族沿江居住,并以“yalu”一词做为本部族的称谓,史称“鸭绿江部”,为明末建卅女真长白山三部之一,万历十九年(1591)被努尔哈赤所兼并,成为满州八旗中的主要力量。 《鸭绿江》文学月刊1、月刊简介:《鸭绿江》杂志是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纯文学期刊,自1946年创刊伊始,一直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倡导现实主义风格,努力推举老、中、青作家高水准的艺术精品,刊登各种体裁的文学新作。刊社努力培养文学新人,并挖掘出大量优秀作品。 2、月刊简史:1946年12月,《东北文艺》,即《鸭绿江》的前身诞生。刊物的宗旨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指引下,努力反映工农兵的火热斗争生活。 《东北文艺》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作者,这些作者中的很多人都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周立波、赵树理、罗烽、公木、肖军、塞克、舒群、白朗、严文井、刘白羽、西虹、周洁夫、范政、史松北、张东川、宋之的、戈宝权、金人、马加、雷加、谢挺宇等。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文艺》先后更名为《文学丛刊》、《文学月刊》、《处女地》、《文艺红旗》。许多50年代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诗人都是从这里起步的。比如杨大群、浩然、胡昭、刘真、木青、厉风、刘文玉、陈玙、邓友梅、杨麦、阿红、李云德、李惠文、李敬信、胡景芳、崔德志等。 受文革冲击,刚刚改名为《鸭绿江》的刊物停办。后来又更名为《辽宁文艺》。文革结束后,刊物重新命名为《鸭绿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如金河、熙高、李宏林、胡小胡、胡世宗、徐光荣、达理、邓刚、王中才、刘兆林、李松涛、李占恒、谢友鄞、马秋芬、于德才、林和平、孙慧芬、刘元举、田永元、张涛、边玲玲、吕永岩、柳沄等。为了鼓励文学创作,刊物从1980年开始设置了鸭绿江文学奖项。2005年的鸭绿江诗歌奖和小说奖的评选受到了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3、月刊现状:在过去六十年的历史里,《鸭绿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甚至曾经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而创新是《鸭绿江》一贯的精神,刊物不断适时改版,向更有益于文学发展的方向迈进。2007年,《鸭绿江》经过全新改扩版后,除原有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外,增添了“创作之履”、“文化辽宁”等栏目,推出后广受好评。同时,为了适应文学性期刊发展的需要,《鸭绿江》杂志社创办了下半月版,使《鸭绿江》杂志展现出新的精神面貌,进而步入了一个新的探索发展时期。 《鸭绿江》下半月版在保持大部分上半月版的栏目的同时,更突出了通俗性和贴近生活性,所刊登的小说、散文等作品强调了故事性、可读性,并与中央振兴东北的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刊登一些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报告文学作品,对各种经济热点、各种经济团体的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探索和文学性宣传,以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意识,达到以文化力助推经济发展的目的。 本刊多次在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优秀中,短篇小说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奖,辽宁省期刊优秀作品奖,辽宁省文艺创作奖等各类评奖中获奖。 4、现任编辑机构:主 编:田永元 主编助理:姜山甲 编辑部主任:高 威 赫万民 5、联系及投稿方式: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小北关街31号 鸭绿江杂志社 邮编:110041 订阅方式 ISSN 1003-4099 国内统一刊号:CN21-1037/1 邮发代号:8-7 国外代号:M181 出版日期:每月1日 开本:大16开96页 定价:8.00元 全年定价:96.00元 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 总发行处:辽宁省邮政报刊发行局 订阅零售:全国各地邮局(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中国国际书店(北京2820信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