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熏画 |
释义 | 定义熏画,来源于剪纸熏样。熏样,是过去民间保存剪纸花样的一种方法,是用烟火把剪纸原样“复印”到纸张上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制作方法熏画的制作方法是:先剪好剪纸,然后用水把剪纸附贴到另一张纸上,熏完晾干后将剪纸样子揭掉,就完成了全部工艺。我们看到的画面整个是一张纸。黑色是由松烟(或者煤油烟)熏成的。 发展演变剪纸需要有样子,现在多用复印或者手绘的方法来制作样子,甚至有人开始用电脑来设计制作剪纸样子,熏样技术推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正处于濒临数传的状态。 熏样在明代以前就已出现,而熏画大约出现于清代。从熏样到熏画,完成了从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过渡,熏画更加注重画面的空间布局,注重左右对称,色泽更加均匀柔和,画面也更加美观。由于其独特的制作方式,熏画兼具了剪纸和版画的艺术效果。 清代胶东风俗,新婚人家,人们往往根据新娘所剪的窗花来判断新娘的巧拙。因此,姑娘在出嫁前学剪纸也和学习刺绣等女红一样认真,所谓:“二八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故胶东妇女的剪纸技艺很精湛。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本义为工巧),“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让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被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乡近邻剪花的样子。 熏画的特点画面用烟火熏制而成,以黑白基调为主,色泽均匀、柔和,犹如黑色的绒布。图案内容包括人物故事、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建筑器物、吉祥纹饰等等。图案色彩对比强烈鲜明,主题突出,构思精巧,线与面巧妙结合,相互衬托,富有韵律感,结构严谨而不呆板,形象夸张而不失真,生动传神,题裁多样,尤其善于表现民俗风情。 富县熏画富县位于延安地区南部,别具一格的熏画远近驰名。熏画和剪纸有渊源的关系,原来是妇女保存剪纸花样的一种方式,后来用于碗架、橱柜等的装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熏画制作时,先构图,后剪样子,根据设计的要求分别将样子平铺在白纸或有色纸上,以清水雾喷浸湿后,在松枝、桦树皮后用煤油灯反复熏烫,待黑烟将纸熏干,轻轻揭下样子,即露出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画面。熏画的题材多是象征吉祥的图案和符号,如荣华富贵、雄鸡报晓等。由于独特的制作方式,熏画兼具剪纸和版画的艺术效果,古朴浑厚,结构严紧,形象夸张,每当逢年过节,当地妇女相聚一起,画的画剪得剪,家家户户的炕头、墙壁、碗架到处贴满了熏画,美不胜收。 相关资料《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年出版 作者:宋兆麟,男,1936年出生,汉族,辽宁辽阳人,民族考古学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首席顾问,古代造像专家。长期从事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侧重史前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研究。 现代熏画2004年6月,民间艺人刘玉秀与艾松林合作的作品《生生不息》,荣获中国民间文艺的最高奖—“山花奖”:民间工艺类银奖(第五届),这也是青岛市获得的第一个“山花奖”奖项。2004年7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不竭的活水源头》为题,对此作了报道,文中写到:“还有一些濒于灭绝的东西,像胶东的“剪纸熏画”。它是将剪刻好的剪纸原样用煤油烟熏到整张纸上,黑白相间,清晰明快,该算是我们中国的“复印”。清代时,胶东一带根据所剪窗花来判断新娘的巧拙,手巧的女子被称为“伎俩人”,她们的花样子就这样被烟火熏在土纸上四处流传。本次(中国首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展出的刘玉秀的作品,一反平日我们所见剪纸的图案,显得既淳朴又现代。其中一张背景是规整的几张田田荷叶,茎干之下的前景是三只屈腿欲跳的青蛙,似乎远离了传统的吉祥乞福,大有现代装饰意味。”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