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血托 |
释义 | 血托是指在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以下简称血液中心)门前徘徊,与急需用血的患者家属搭讪,称可以帮助联系血源的一些人。暗访,发现这些被称为血托的人,低价雇来献血者,然后以高价转卖给急需用血的患者。一些医院及血液中心不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实是导致血托行业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衍生条件1、钻政策漏洞由于近期本市供血量出现紧缺,血液中心和各大医院鼓励患者家庭互助献血。 家庭互助献血是指在全市血库紧张的情况下,血液中心鼓励家庭互助献血者等量换血,即不论血型是否相同,献血后立即发给医院等量的血液。家属献血后,可持献血证到所在医院,为病人换用所需的等量血。 在血液中心互助献血时,需要出示一张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但在医院输血科很容易拿出这张申请表,而血液中心也不会对献血者与患者的亲属关系进行核实,导致血托买卖血源有漏洞可钻。 由此,一些血托抓住患者家属急于用血动手术的心理,钻家庭互助献血的漏洞,通过联系患者家属并向家属要高价,同时低价找来献血者,从中赚取高额差价。 被血托拉去献血的人,一般都是农民工或者贫困学生,认为“献血能拿点钱挺好的”。血托找人献血,完全不会考虑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在献血者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的情况下,血托会怂恿献血者向医生隐瞒实情,以获得献血资格。 2、利益链很多血托是被拉去低价有偿献血后开始入行的。被拉去献血的,主要是农民工和大学生。 在成规模的血托团伙中,每人都有具体分工。其中,“大头”主要负责和患者家属谈好用血需求量和价格。之后,“大头”手下的血托开始联系献血人。“大头”联系家属,一般是在血液中心献血大厅,见有人拿着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就上去搭话。家属通过血托拿到血后,会告诉别的病友,这就增加了血托的“业务量”。 知情人称,献血人在血液中心抽血检查合格后,血液中心按照家庭互助方式登记采血,之后,家属给“大头”交钱,血托得到“大头”指令后,给献血人一定的现金。近期,家属买400cc血是1500元左右,前段时间血库更紧张时,曾经达到400cc血3000元。最终给献血人的钱,每400cc只有300到500元。据其称,血液最紧张时,血托每天能找到30人以上“互助献血”。 以目前1500元400cc血为例,献血人能拿到300元,剩下的钱就是“大头”和血托的收入。 3、家属找血托实属无奈在血液中心一楼献血厅,患者家属吉先生说,他是青海人,到北京给妻子做脑瘤手术,妻子手术需要800cc血,“已经住院10多天了,但一直缺血没动手术,我要照顾她,而且我自己献血也不够。” 此前,吉先生曾多次到血液中心等待,希望有好心人给他妻子互助献血,但一直未果。大前天,吉先生从病友处得知可以找血托买血源,于是吉先生联系了血托,并在昨天早上找到血源,一名血托正带着献血人抽血。吉先生说,“我也很无奈,花点钱买到血,早点动手术早点好,不然住院也花钱。” 各方回应血液中心血液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本市主要的无偿献血来自街头流动采血点。今年10月中下旬,寒流袭击本市,使得采血量大幅减少,出现血荒。血液中心及时采取多项措施提高采血量,截至11月7日晨,血液库存量已达到库存标准。 该负责人介绍,在家庭互助献血中,“不管是儿女,或者近亲、远亲,都是可以来献血的”,但是在确定献血人与患者的真实亲戚关系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血液中心会要求家属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医院提供的家庭互助献血申请表。血液中心也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献血前检测。献血者应针对身体状况自我审核,决不能听信血托诱导。一旦填写虚假的个人材料,抽血中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该负责人称,为打击血托,血液中心此前已同警方联系,近期每天会有两位巡警在中心内巡查。同时,根据库存量已有所增加的情况,血液中心已于本月4日发出通知,告知临床医院减少或停止家庭互助献血,“但是家庭互助献血本身是一种无偿献血的方式,是应该鼓励的行为”。 市卫生局北京市卫生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八条有如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非法采集血液的;(二)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三)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血托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行为。”该负责人称,卫生部门此前曾联合公安部门对血托进行过打击,在接到此次举报后,会继续联合执法部门对此进行查处,同时加强对医院等卫生部门献血、用血行为的监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