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学琴日记
释义

《学琴日记》作者林华,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本书以少女许雪青在跟随陈树哲教授学习钢琴过程中记下的日记,以及作者对这些日记所作的注释。

作品概况

作者:林华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页码:303

·版次:2000年4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套装数量:1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少儿学钢琴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诸如手型、识谱、手指功夫、节奏节拍、触键、音色、踏板、复调、练习曲等方面的运用原理,并对各种钢琴流派的历史沿革、艺术风格作了简要的回顾。书末附有“学琴疑难问题索引”,可供初学者查询参考。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文章生动流畅,既是一本别开生在的少儿学钢琴入门辅导读物,更以其散文性的优美文笔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林华 1942年,生,1954年起学习钢琴,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该院复调音乐博导教授。作有钢琴曲《中外民歌小曲101首》《司空图24首诗品曲解集注》《G小调前奏、圣咏与赋格》《A小调帕萨卡利亚和赋格》等,以及室内乐、合唱作品若干。著作有《音乐朝圣进阶》《乐海絮语》等。1992年名列《剑桥世界音乐名人录》。

目录

钢琴,这曾经被认为是精神贵族才能雅玩的乐器,现在已进入我国的千家万户了。随着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当前在许多城市中已出现“钢琴热”。业余学习的琴童和他们的家长,甚至一部分教师都迫切需要一本能够指导他们顺利入门的书籍。这本《学琴日记》正是专为这部分读者写的。

林华学友早年学习钢琴,以后又专攻作曲理论,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博导教授、音乐研究所所长。他既有教学的实践,又有理论的分析;更兼他的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因此,由他来

写这样一本书,是最适合的了。书中有关钢琴弹奏和教学的论述,是他的经验之谈,相信一定会给读者不少有益的启发。

因为本书是以日记的体裁写成的,有一部分读者免不了会打听书中人物的真名实姓。作者告诉我,那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是以我们钢琴教育战线上成千上百的优秀教师为模型的;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培育,才使我国钢琴音乐的园地总是千红万紫,春色长在。我非常欣赏他对钢琴教师们所怀有的这种敬意。

楔 子 本书来历

正文

第 一 章 学琴目的

第 二 章 学琴条件

第 三 章 家长须知

第 四 章 识谱初步

第 五 章 弹琴工具

第 六 章 基本姿势

第 七 章 训练原则

第 八 章 手指功夫

第 九 章 “基础语法”

第 十 章 节奏节拍

第十一章 视谱技巧

第十二章 触键音色

第十三章 装饰奏法

第十四章 踏板运用

第十五章 复调音乐

第十六章 练习曲集

第十七章 句法结构

第十八章 艺术风格

第十九章 琴艺沿革

第二十章 背谱演出

第二十一章 临别赠言

尾声

附录:学琴疑难问题索引

文摘

书摘1

1990年4月14日星期六雨

今天陈老师又教我一个游戏:他像魔术家似的,弯起左右两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双手碰在一起,又搓又捻的,然后慢慢拉开,仿佛拉出了一根线那样,接着,他把这根看不见的线,装模作样地绕在右手第三指的掌骨上,他左手轻轻地往上提着那根看不见的线,右手的三指就被吊起来了。这时候,他让我看,这三指的第三指骨是直上直下的。就像造房子工地上那打桩的汽锤子,升到最高,然后猛的落下。他问我会玩这把戏吗?

这有谁不会?!

他和妈妈说,这第三指段举起时不能往后挖,也不能往前踢,接着他把三指上的这根看不见的线结往前推到第三指骨上,他抽动这根线,它就往上翘了。陈老师告诉我,这姿势是错的。他又给了我一个检查自己姿势对或错的标准:弹琴的时候可以听到轻微的指甲声,但自己却看不见指甲。

陈老师又问我:

“知道什么叫地心吸力吗?”我说知道一点,他就笑笑说:

“好,我们现在要练习的就是克服地心吸力,我要的是只只手指往上举。所以.千万不要

第一个手指弹下去的时候,其他手指趁机全部举了上去,以后就一只只手指就像扔炸弹似的往下掉,这样一来,就练不成反地心吸力的动作了。”

注释

注释1

手指的触键有两种。一种是贴键式的,即手指用不着举起。只须贴键自然落下即可。但是在初学阶段,我们要强调手指的活动能力,因此,教师都从第二种触键方式入手,即高举武。

贴键式 高举式

让手指的最末指段与键盘保持垂直地上下运动,就能把整个手指的重量,甚至手的其他部分的重量最有效地集中到键上。物理学告诉我们,面积小压强大,这样就能产生结实的声音。如果手指以弧线举起或放下,就会浪费能量。家长应注意提醒孩子,保持手腕的平稳,弹之前高举手指,尽可能的不牵动其他的手指,注意第二个键没有奏响之前,第一个键不要放掉。

也许是我们习惯了无论在什么场合总是大声说话,习惯了忍受剧场影院的强分贝的音响了吧,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总想把声音弹得很响,这就使他不得不借用手腕的力量弹奏,因此,要鼓励他弹得轻些,只用手指的力量。

1990年4月21日星期六雨

每次上课,我觉得自己总有些拘束,其实陈老师很和蔼,也许是怕他说我笨?反正我也说不清楚。今天上课的时候,他说我弹的声音不结实,又虚又浅,说我没有放松。他把我的手从琴上拿起,突然放掉,我的手停在半空,这时他就问我:

“假如一个人睡着了,我把他的手臂这么放掉,他的手会这样吊在半空吗?”

“不会。上次我的表弟看电视,看到一半睡着了,姨妈抱他回去的时候,他脑袋耷拉着,双臂往下沉,随着姨妈的步子,荡来荡去的。”

“很好,现在你来举我的手。”

我托起他的手,它很轻,我正在奇怪,怎么会一点分量也

没有的时候,他说:

“现在我睡着了!”

我立刻就觉得它很重,我一放,它就“拍”的一声掉在键上了。

“现在,我们假装睡着了,手放松,让它放到钢琴上去。”

我在试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发现,为了使准备弹出声音的手指第三指骨保持垂直,在带动前臂的时候,上臂也会跟着稍稍举起。如果上臂不动的情况下要举起前臂,那么前臂只会在空中划条斜线,而且手指也会不知不觉地摊平了。

“聪明!”他说,“回去就做这样的练习吧。”

注释2

抓住你孩子的手,你当然能够想象得出,菜市场上同样瘦小的羊腿有多重。他如果放松的话,你就会立刻感觉得到。当然,我们不应忘了“小羊腿”另一头还挂在肩上,但它的重量是可以全部传到键上去的。假如你坐在写字台前,手放在桌上,当你站起时,就会前倾同时把重量传到手上。当然你也可以坐正,让肩和手分担重量。肩膀虽然并不直接参加弹奏,但它负责抬起手臂。控制它的重量,并带动手的运行。

初级阶段时,肩膀并不会有什么动作,注意放松即可。有些孩子在紧张的时候,常会收紧肩胛,有时错误地理解音量的弱奏,又会抬起肩膀。为了帮助他把肩部放松,这时只需轻轻敲敲他的肩部即可,因为儿童并不能很清楚自己身体的各部位与自己所作的动作之间的关系,因此,只用语言提醒,恐怕是不行的。

在练习手臂放松落下的动作时,手腕不要僵硬。下落的动作也不要过猛。让孩子用一个或两个手指在琴上弹出音来后,让他保持着,这时,他的手臂就成了铁索桥:两端分别固定在键和肩上,中间则可自由摇动。

1990年4月28日星期六睛

陈老师告诉我,在我们的前臂里有两块肌肉,一块叫伸肌,一块叫缩肌。要举起手指时,就用伸肌;要击键时,就用缩肌。为了使它们能够有效的工作,应该让手臂、手腕以及手指保持通畅,也就是它们应该是平的。正在击键的手指应该使手臂以及琴键这三者连成一条直线,这样,当我们顺着手指次序弹奏时,会发现自己的手腕会在水平方向上微微地转动。

注释3

我们弹琴的力量来自两方面,一是器官的本身重量,一是肌肉的牵动。持续地运动肌肉总会造成疲劳,因此,最合理的方法应该尽量利用重力,把肌肉的力量减少到最低限度。我们在初级阶段的任务首先是要学会让手指弹琴。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是单独用手指完成的,因此很多人对自己手指本身的力量有多少大毫无概念。尤其糟糕的是买琴回来以后有一段时间在琴上的乱弹,那多半用的是手腕力量。为了使学习者知道自己手指实际上有多少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在琴盖上练习,因为这时候无论你用多大的力量多是无声的,学习者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手指的动作上来。前臂在弹奏(a)拇指(b)中指(c)小指时的水平方向调换 为了使每个手指都能取得最适合的位置完成举起——击键的动作,手臂会在水平方向上作微小的调整,而这个动作又是通过手腕完成的,尤其是在弹音阶时候,因此,从肘部到腕部的前臂应该放松,能够自如地在水平方向移动。

1990年5月5日星期六晴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