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学前期
释义

【学前期】xuéqiánqī

学前期是指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这一时期。

一、 身理特征

(一) 神经系统的发展

1、 大脑结构的发展

2、 大脑功能的成熟

3、 大脑单侧化的形成:左半球是处理语言、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的中枢。外在表现特征之一是优势手的形成。

(二) 动作能力的发展

(三) 常见疾病

1、儿童近视、铅中毒、小儿多动症、小儿过敏性紫癜、小儿哮喘、儿童肥胖、鼻出血、多汗、磨牙、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遗尿、小儿自闭症、儿童弱视

一、 心理特征

1、 认知能力的发展

2、 记忆的发展

3、 思维的发展

(一) 语言能力的发展

1、 词汇的发展

(1) 词汇量的发展

(2) 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3) 词类的扩张

(4) 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

2、 语法结构的发展

(1) 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2) 从陈述句发展到各种类型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3) 句子长度的变化

二、 社会特征

(一)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的发展

2、 自我体验的发展

3、 自我控制的发展

(二) 道德发展

1、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学前期儿童所处的大致是道德发展的他律性阶段

2、 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论

(三) 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1、 学前期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1)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 情绪情感以外显性为主,内隐性逐渐增强

(3) 情绪情感以易变性为主,稳定性逐渐发展

(4) 情绪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情感不断丰富深刻

2、 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社会情境

(1) 亲子交往中的情绪发展

(2) 同伴交往中的情绪发展

(四) 同班关系的发展

1、 同伴关系的功能

(1) 同伴关系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资源

A、同伴关系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

B、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2) 同伴关系为儿童提供行为样板和社会比较对象

2、 学前期同伴关系的特点

3、 同伴接纳及其影响因素

(五) 游戏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1、 游戏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

2、 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

3、 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4、 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六)学前期儿童的性教育

对待孩子提出有关性的问题时,动辄打骂或羞侮孩子的作法非但不能很好教育孩子,而且往往会伤害到他们的幼小心灵。因此,父母在进行性教育时应注意避开以下几个误区。

儿童性教育该避开的3个误区:

1、压抑好奇心。当儿童问父母“我是怎么生出来的?”等有关性的问题时,那仅仅反映出他的求知欲。高度发展的求知欲就是对真理的矢志不渝的追求的动力,如果父母非但不回答反而斥责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压抑求知欲望只会使孩子变得愚昧,并会歪曲他们对性的认识。

2、欺骗孩子。如告诉孩子他们是拣来的,或象孙悟空那样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也不是明智的方法。因为,当善意的谎言被孩子识破后,他们也会变得虚伪起来。但出现这样的结果,责任不在孩子。

3、粗暴对待性问题。当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一旦涉及性问题,如玩“过家家”游戏,用手触摸生殖器或骂脏话时,父母的斥责打骂,容易造成孩子的怯懦行为,不敢坚持真理,不利于独立性的养成。

一、 该在周期面临的社会问题

(一) 攻击行为

1、“攻击行为是对另外一个人有目的的侮辱或伤害。它是儿童心理发展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攻击行为对儿童社交、心理、行为及学业发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攻击的概念界定入手,列举了五种攻击的理论,进而提出减少学前期儿童攻击行为的方法。”

《学前期儿童攻击和暴力行为研究综述》李敏华东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

(二) 婚姻家庭问题

1、 危险型家庭

2、 单亲家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0: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