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薛德华 |
释义 | 薛德华,男,江苏东台市人,作家。中共东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东台市作协主席,出版散文集《过去的月亮》和《萧影流韵》,主编过反映东台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丛书《董永故里》。2006年被江苏省文学创作文学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定为文学创作二级资格(苏人通(2006)214文件批复)。2008年7月11日,经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审议批准薛德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薛德华简介 笔名雪原。中共党员。1972年应征入伍。曾任空军潜江干校文书,空军第六总队后勤部文书、政治部干事。1985年起历任东台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市国土局组织部主任,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共东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作协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过去的月亮》、《萧影流韵》,系列短篇小说《快车》、《星期七》等,军旅系列散文《过去的月亮》、《寄存在月亮上的故事》,系列散文《秦淮杂咏》、《故园沧桑》、《老掌故》、《山蕴》等 ,报告文学《母亲的呼唤》,散文《春访卢沟桥》等,共发表作品150万字左右。作品曾获全国爱国主义征文二等奖,全国作品评比二等奖等。曾获空军以及军区空军通令嘉奖。 薛德华散文集著有散文集《过去的月亮》、《萧影流韵》,系列短篇小说《快车》、《星期七》等,军旅系列散文《过去的月亮》、《寄存在月亮上的故事》,系列散文《秦淮杂咏》、《故园沧桑》、《老掌故》、《山蕴》等 ,报告文学《母亲的呼唤》,散文《春访卢沟桥》等,共发表作品150万字左右。 荣誉 作品曾获全国爱国主义征文二等奖,全国作品评比二等奖等。曾获空军以及军区空军通令嘉奖。 薛德华作品2007年出版44万字长篇小说《狐雕》(大众文艺出版社),《狐雕》通过对二十世纪古城百年历史的记叙,展示了里下河平原上日渐模糊的历史图画。小说通过曲玉巷几代商家长达一个世纪的生活经历,描述了不同时期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生活场景和社会形态,反映了不同阶层的凡人琐事、感情波折、喜怒哀乐和恩怨情仇。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用里下河方言表述,读来颇感亲切。 《 狐雕》简介:这是一幅展示在里下河平原上日见模糊的历史图画,一幅上世纪苏中古城色彩斑斓的生活形态、人物素描。 徽商许二爹,幼年跟随祖辈,从皖南辗转到苏中里下河古城西溪,开设裕源泰绸布庄。虽生意兴隆,却人丁不旺,年近花甲,尚无子嗣。连续娶了三房姨太,折腾得疲惫不堪。在姜埝治病期间,又占有宋医师待字闺中的女儿宋红珠,喜结珠胎,带回西溪曲玉巷。宋红珠临产之夜,许二爹从曲玉浴池洗澡归来,四只狐狸端坐廊檐台阶两侧。他甩起拐棒,撵打神气活现的小狐狸,其余狐狸吱哇反扑,许二爹躲闪不及,一头撞倒在青石条阶上,猝然而亡。这时,许家大院欢声一片,宋红珠生养了,是一个瘦瘦小小的女伢儿,这是1900年的秋天。 由此,以许家大院红姨太、许素玉、许玉心、许玉容、许君兰、许小白为主线,曲玉巷几个家庭,几代女人,经历着时代动荡、社会历炼、生活波折、命运打磨、感情雕琢。宋红珠因女得势,成为许家大院红姨太、裕源泰绸布庄女掌柜。她领着女儿许素玉,和曲玉巷里何家、宋家、黄家、葛家、申家等邻里,以及西溪彩衣街上天恒昌南货店、种善堂大药房等众多商号,经历过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在反抗日军对许家女人的摧残中,与日本兵同归于尽。许素玉何珍莲等一批女性,又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私营企业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运动,在家族纷争、商家虞诈、邻里纠葛、生活波折中走过百年坎坷生涯、戏剧人生。2000年冬天即将来临时,曲玉巷百年老宅在推土机轰鸣中,带着一个时代坍塌终结。素玉老太斜倚在许家厅屋红木官帽椅上,无疾而终,溘然长逝。 小说通过曲玉巷几代商家长达一个世纪的琐碎生活经历,描述了不同年代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生活场景,社会形态,反映了不同阶层的凡人琐事,感情波折,喜怒哀乐,恩怨情仇。有如打开一部百年历史长卷,岁月的踪影,在青砖黛瓦间时隐时现。应和着古城折迁变更,旧时代归寂涅盘,引起读者对以往沧桑岁月和旧式生活的沉思。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用里下河方言表述,在文字中挽留这种渐行渐远的地域方言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读来颇感亲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