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旋风叶
释义

旋风叶是从卷子演变成册叶的第一步,是册叶的第一种形式。

旋风叶由卷子演变而来。纸写的卷子有一大缺点,即展开收起时很不方便。有的卷子有几丈长,看开头几行还可以,只需要把卷子打开一点就行。可是如果要看中间的内容就比较麻烦,而要看最后的内容就更要把整个卷子全部展开。尤其是字书、韵书、类书等这类供查阅的工具书,一般不是从头到尾通读的,只是在需要时临时查找一个字或某项具体内容,而卷子本的不方便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于是出现了变革,把卷子一正一反地折叠成长方形的折子,前后相连包上一张纸作为书皮,把原来的一卷书变成了一册书。与卷子本相比,这种样式的书翻起来很便捷,要查哪里随时就能翻到,从头到尾翻一遍也极为迅速,就像一股旋风吹过,加上不再是卷子的形式而是长方形略像树叶,于是有了旋风叶这样一个形象的名称。在宋代这种形式的书也叫叶子。

旋风叶的出现大约是在唐末,也可能与佛教有关,从印度取回的经是贝叶经,而且僧人要不断地背诵佛经,卷子不便查阅,因此需要加以改进。当时的旋风叶一般还是抄本,而在当时以及稍后的雕版印书,有的采用卷轴装,有的采用这种新形式的旋风叶。如韩国庆山寺发现的《陀罗尼经》和敦煌发现的咸通九年《金刚经》是卷子,北宋初的《开宝藏》也是卷子。而同样在敦煌发现的后晋天福十五年(950)《金刚经》残本,却是旋风叶。进入雕版印刷时代以后这些印刷品,无论是采用卷子还是旋风叶的形式,印刷时都是用一块长条形的木板雕版,然后刷印,再把印好的长条印张(一般有二尺多长)一条一条粘接起来。当时刻制书版时木料的长度取决于能够生产出的纸的长度,而当时生产的纸张就是这样长。现在韩国海印寺保存的相当于我国南宋时的《大藏经》书版之所以比较长就是这个原因。一卷完整内容的书往往需要若干个印张,粘接完成再加工成卷子或旋风叶。由于还没有后代那样单独印成单独的书叶再装订成书的办法,所以文字周围也不需要有框子,而一般只需要在文字上下刻上横线以便对齐,增加美观。现在流传下来的这种旋风叶绝大多数是佛经,还有一部分是道经,这主要是因为宗教本身具有很大的保守性,一旦形成传统往往会被奉为神圣,轻易不愿做出改变。这种旋风叶也是如此,佛教徒迷信这种样式,认为加以改变就是亵渎经典,不够尊重,所以现在能够见到的从北宋到清代的佛经,除明末的《径山藏》外,都采用这种旋风叶的形式,似乎成为佛经专用的形式,因此习惯上又称这种旋风叶为“梵夹装”或“经折装”。

还有一种说法,故宫收藏一卷唐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的古写本,外形是卷子,展开后里面是粘贴的二十四叶书叶,双面书写,把每叶右边的空白处贴在卷子上,依次相错叠压,像鱼鳞的样子。有人根据这一实物,结合一些文献记载,认为这才是旋风叶。但黄永年先生认为是错误的。文献记载不清楚,而实物仅此一件,是否确实还不好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