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悬河 |
释义 | 基本解释词目:悬河 拼音:xuán hé (1)指瀑布。 《水经注·清水》:“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 (2)指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1. [aboveground river]∶河床比两岸地势高的河流 2. [waterfall]∶瀑布 3. [(talk) glibly]∶比喻说话或文笔流畅 口若悬河 词意探源1. 指瀑布。 2. 谓倾泻不止。 唐·牟融《邵公母》诗:“搔首惊闻楚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 明·李东阳《哭舍弟东山》诗之三:“我心方抱棘,汝泪复悬河。” 3. 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 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巖电烂。” 苏曼殊 《碎簪记》:“ 莲佩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 4. 指高出地面的河。 《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越抬越高,形成了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地上‘悬河’。” 详细解释●悬河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流域含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从桃花峪到入海口,流程768千米。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内,河床逐年升高.黄河下游是世界上著名的“悬河”,河床滩面高出背河地面一般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 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悬河的特点: ①位于河流的下游; ②悬河段无支流补给,流域面积小; ③易决堤、易断流; ④是自然营力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悬河形成的3要素: ①丰富的泥沙,上中游携带来丰富的泥沙是悬河形成的物质基础; ②开阔的空间,下游开阔低平的地形为悬河的形成提供了必需的空间; ③人类活动,筑堤修坝,使悬河的形成成为可能. ●悬河的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 ①幼年期悬河; ②青年期悬河; ③成年期悬河; ④老年期悬河; ⑤衰亡期悬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