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宣务山 |
释义 | 宣务山坐落在邢台市隆尧县境内,又名尧山、唐山,《山海经》载“邢国有虚无山”即此。山由东北往西南走向,东西广三里,南北长七八里,海拔200米左右,主要由东麓的宣务山和西麓的尧山两座主峰组成,统称为宣务山。 宣务山一带是唐侯之故土、尧帝之封地。《十三州志》云:“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 [宣务山简介]宣务山坐落在邢台市隆尧县境内,历史上曾叫虚无山、尧山,又名唐山,在今隆尧县城以西六公里,原尧山县城而今的尧山村以北4公里处,山由东北往西南走向,东西广三里,南北长七八里,海拔200米左右,主要由东麓的宣务山和西麓的尧山两座主峰组成,统称为宣务山,周围盘绕着许多公路,而围绕着山根下,路两旁而形成的错落有致的村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化重镇——山口村。 [宣务山历史]历史典籍和古迹文物都载明,宣务山一带曾唐侯之故土,尧帝之封地,是我们祖先最早开始活动的地区之一。从《尚书》、《山海经》到《左传》、《史记》;从魏,晋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阚骃所著《十三州志》到北齐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从隋、唐地理志到北宋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南宋罗泌所撰《路史》,从《大明一统志》到明末清初著名史地学家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从汉人建于山顶的尧祠,立于柏人城西门内的徐整碑到东魏武定3年修的彭乐记功碑,从元代郝经撰的唐帝庙碑、杨刚中撰的舜禹殿碑到清乾隆时柏乡县举人韩瑶撰的“万古流芳”碑,都记载着,宣务山是我们祖先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陶唐氏的封地,山以西的柏人城是他所建的国都。他曾在这一带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开发土地,种植庄稼,繁殖生民。尧帝为了选拨继任人,他还在这里考查、接纳了舜,并从此把帝位禅让给舜了。舜的异母弟象曾住在宣务以东的固城,因此历史上山以东的隆平县曾叫象氏县,象城县;舜的继承人夏禺曾在宣务山以东疏导黄河之水,修成大陆泽(《尚书·禹贡》所谓“大陆即作”即此)。 [宣务山景点]书房楼书房楼,原名三天阁,也叫皇姑楼。上供三清、玉帝、尧帝、孔圣,下供三清奶奶,是当地著名的民俗活动场所,明末进士赵渔少年读书处,赵中进士后重修(又名[资治书院]),并立四月初一庙会。 今书房楼为山口村刘永庆、张灵菊夫妇为恢复山上文物古迹,经向县文保所申请,报省文物局批准,于一九八六年始建,现已恢复原来布局,成为冀南一处重要民俗活动场所。 今书房楼占地面积八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千五百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三清、玉帝、皇姑等殿及恢复的唐代释迦涅槃像,准提千佛塔。 新增建石台阶式上山神道(两侧栏板浮雕八十余幅传统图案)及五彩石[宣务胜地]照壁(背刻隆尧历代名人)坐踞中轴,青牛座道德经幢、龙龟座百寿之左右:更有龙钟、虎鼓、临街守护山门,整体布局正在完善之中。 书房楼是目前宣务山上修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仿古庙群建筑,为宣务山庙会之复兴,为今宣务山文化旅游事业,均做出重要贡献。 舍利塔舍利塔,位于邢台市隆尧县宣务山西北侧染红村南的石佛寺遗址。该塔呈坐北面南向,塔高8米,为7层(含座)5檐砖砌建筑,檐下有斗拱,其肃穆玲珑的造型,充分体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造型美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舍利塔始建年代虽无从查考,但考其造型似为北宋时期的建筑。经辨析寺内残留碑文证实,该石佛寺原属佛教禅宗五家门派之一的临济宗。寺内禅师圆寂后,佛教徒们将其小股尸骨(佛语谓之“舍利”)置于塔中,“舍利塔”因此而得名。该舍利塔是中国现存临济寺古塔中极少的宋塔之一。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这块圣洁的土地,穷凶极恶的日军欲将这一文明古刹拆毁,当地人民奋起反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才使舍利塔幸免于难。现该塔保存尚好,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宣务山石窟座落于县城西北7.5公里的宣务山之巅,曾有千佛殿、同声谷石室、卧佛殿等古建筑。千佛殿为窟之主体建筑。据《十三州志》云:“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这里遗有隋、唐、宋诸代的石刻、雕像、碑碣等丰富的历史文物。 碑碣:石窟曾有隋代碑一幢,唐碑三幢,就山刻成,俗称“没影碑”;宋碑两幢,碑文刻有“大邢州尧山县隆胜寺”等字样。此外还有清乾隆间碑碣,内载“宣务山昔尧帝时尝登此山望洪水”。 摩崖(即直接在壁上刻文雕像)造像众多,造型优美,别具风格。在千佛殿石室内外壁上刻有739龛,大部是一佛二菩萨,最大龛高0.8米,宽0.97米,并在刻经三处。千佛殿,系南向室。高3.14米,东西长6.7米,宽3.03米,凿有一门二窗。殿内共有造像940龛,大部为0.13米高的小龛。龛顶刻有各种花纹图案,并有大唐贞观、贞元、政和等年号的铭文及题字。在千佛殿之西,为弥陀雕像。老弥陀头南脚北,长4.95米,俗称“睡佛”。殿东为多心经石室,此为南向室,高1.97米,东西长1.86米,宽1.49米。石室正中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系“唐开元二十五年九月十八日,柏乡县比丘妙竟敬造。”同声谷石窟石室,又名罗汉堂,在午佛殿之东南,系南向室,高1.95米,宽2.52米,长3.53米,后壁正中刻一佛,周围有十六岁汉像,系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三月十一日造。摩崖造像众多,造型优美别致。有的袒胸露臂,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涅槃长寂,特别是那侧身长眠的大睡佛独具一格的姿态,足以使人为之捧腹。 此外还有“准提塔”、“妙法莲华”经刻等古迹,笔法工整秀劲,皆出一手,这些制作精细、生动别致的艺术雕刻,充分再现了古代民间艺术家们的智慧和才能,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很有参考价值,可惜这些丰富的宣务山文物,遭“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已荡然无存。 [宣务山庙会]每年农历的四月初一是邢台市隆尧县著名的宣务山庙会,宣务山庙会(尧山文化)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鼎盛时期庙会的头一个月就开始陆续有香客上山进香。宣务山属于太行山余脉,尧山北峰,海拔119米,面积1.2平方公里,形成了冀南地区的一绝——平原孤峰。 相传上古尧帝曾在此视察水势,故得名尧山。自隋唐便在山上兴建隆胜寺,开凿宣务山石窟,即“无梁殿”。明末进士赵渔修建“书房楼”至今千余年来,这里始终是人们观光、朝拜的圣地。每年的庙会牵动冀南地区和邻省数十万人,会期长达一月之久,盛况空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