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宣仁坊 |
释义 | 简介宣仁坊,顾名思义,就是宣传仁义道德的地方。仁是中国古时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其本意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仁也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来历宣仁坊系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评论家陈沫吾的书斋名,它由醉墨轩、风雨楼、方寸间、无忌堂、临渊阁、煮墨馆演变而来。陈沫吾本名叫陈琼,男,出生于重庆市开县金峰乡石门村,字无忌,号九灯,雨公,识如,自谓煮墨馆、宣仁坊主人,煮墨翁,九灯一禅,1964年7月出生。现担任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中国画院画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学会理事,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市丙戌书画金石研究会会员,益州书画院画师,雅纸中国画院画师,原巴蜀诗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早年自学躬耕,并得益于侯正荣、邹文正、苏园先生的点拨,后拜大风堂门人、张大千入室弟子龙国屏、王永年先生为师研习山水画,继后复拜陈子壮的门人罗巨白先生学习花鸟画。他于中国画的创作方面提出了自己“一笔见性、三画脱俗”的主张,简谓“一笔三画法”说。 特色陈沫吾经过长期的书画与篆刻艺术的学习实践,坚持用笔是中国画的关键,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他认为中国画中的用墨、用水、施色、构图、立意、布线等等,都是建立在用笔的前提之下说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中国画也要遵循“三从四得”和“三纲五常”。即:一从古人、二从生活、三从心灵,一得势、二得品、三得神、四得化;一是笔纲、二是墨纲、三是境纲,一常习、二常思、三常察、四常破、五常立。其传记被收录到《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才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巴蜀印人》中,著有《陈沫吾诗文集》、《陈沫吾印存》、《中国书法述要》、《钢笔楷书自修教程》、《陈沫吾美术书法篆刻选》、《三十六计书法篆刻赏析》、《煮墨馆走笔》等专著。擅长书法、中国山水画、篆刻、艺术评论与写作,艺术作品和文章散见于多种书刊杂志。现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处处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