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续会真诗
释义

《续会真诗》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文笔优美,描述生动,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既写出了这位封建家庭大家闺秀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又写出了她性格中软弱的一面。有血有肉,异常鲜明。

作品名称:《续会真诗》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出处:《莺莺传》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元稹

作品概况

【名称】续会真诗

【作者】元稹

【年代】中唐

【出处】《莺莺传》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栊。宝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言自瑶华浦,将朝碧帝宫。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

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警乘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

幂幂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

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作品韵译

微微月光透帘栊,闪闪萤光穿碧空。远方天色始缥缈,低处树影已葱茏。

风吹庭竹龙吟起,鸟鸣井桐鸾声同。罗绡飘拂垂薄雾,环佩叮咚响轻风。

仙人仪仗随王母,云霭迷漫拥仙童。夜深欢会静悄悄,清晨晤别尔蒙蒙。

鞋面刺缜珠光闪,裤上印花纹样隆。琼玉宝钗似彩凤,绫罗披肩若彩虹。

说是来自瑶华浦,将要朝拜碧玉官。因游东都洛城北,偶往宋玉邻家东。

戏弄初时微拒绝,温柔情意已暗通。低头鬓发蝉翼动,回身轻步玉庆蒙。

转侧颜面花雪貌,登床抱入绮罗丛。鸳鸯交颈翩翩舞,翡翠交欢在一笼。

眉黛含羞局凝聚,唇红暖意更冲融。气息清香花蕊发,皮肤温润玉肌丰。

无力卷将臂腕动,多娇爱把柔躯躬。汗流如珠点点滴,发乱蓬山绿葱葱。

方喜迎得千年会,忽听已打五更钟。留连时刻心有恨,缱绻情深意难终。

慵懒脸色含愁态,芬芳词语誓心衷。赠环比喻命运共,留结表示心事同。

泪流妆粉宵对镜,残灯远处飞暗虫。蜡烛光摇仍苒苒,旭日东升渐瞳胧。

乘鹜回到洛水去,吹箫飞登中岳嵩。衣香犹如染香麝,枕腻尚留胭脂红。

妾心愁如塘中草,君身飘流类转蓬。素琴弹奏别鹤操。仰首天汉盼归鸿。

大海辽阔实难渡,青天高远不易冲。行云欢会无处所,空留箫史在楼中。

作品鉴赏

这首诗可以分为六段,第一段六韵十二句。前四句写色渐晚,葱茏二字在这里恐怕应当解作朦胧,中四句写在井桐庭竹声中,有一个美人,穿薄雾似的轻绡之衣,正在走过来,身上悬挂的环佩在风中戛响着。龙吹、鸾歌,都是形容风声。罗绡二句是转折句,从写景过渡到写人。后四句将金母、玉童比喻那个美人。金母即西王母,她出来时有霓旌降节簇拥着。这里是指婢女红娘随侍而来。“云心”句也是同样的含意,但不知用什么典故。“更深”二句写美人来去的时间,也是“夜半来,天明去”之意。不过按照全诗叙述次序,这里似乎不应当讲到天明的事。我怀疑“晨会”二字可能有误。

第二段四韵八句。前四句描写美人的衣履钗帔,后四句是叙述语。用一个“言”字,即等于“她说”。诗人把这个美人比之为洛妃。她自己说:从瑶华浦来,本想到天宫去朝见青帝,因为中途经过洛阳城北,却想不到偶然走到宋玉家的东邻来了。这最后一句又是用了宋玉的《登徒子赋》的典故。这四句都是用形象语来表达,总的意义是说:她本想到佛殿上去焚香礼佛,却不意误走到西厢来了。

第三段四韵八句,叙述张生调戏成功。那美人始而微拒,继而柔情暗通。低鬟、回步二句形容她心理踌躇不决。最后却是转面登床,成就了交颈合欢的私情。

第四段四韵八句,描写交颈合欢时的美人姿态,从来诗人,不敢公然赋咏男女阴私之事,《玉台新咏》以宫体艳诗著名,也没有这样的作品。元稹这一段诗,真是杜牧所痛斥的“淫言媒语”,维护封建礼教者,当然要说他是名教罪人。主张典雅文学者,也以为这些诗句太粗俗下流。但是客观现实既已存在,有了元稹的先倒,后世就只会变本加厉。以《莺鸯传》为题材的《西厢记》传奇,在张生与莺莺幽会的这一场曲文,写得比诗句更为淫亵。自此以后,中国文学中出现了专以描写色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和诗歌。始作俑者不能不推元稹。

第五段六韵十二句,写幽欢未足,天已黎明。双方海誓山盟,并互相赠送礼物,表明同命同心的永久的爱情。

第六段六韵十二句写美人去后,衣裳上还沾染她的香气,枕上还留着她的脂粉。自己感到孤独,如临塘之草,思渚之蓬,没有归宿之处,弹琴则发出怨鹤之声;仰望太空,但见归鸿飞逝。想到自己与美人的居处,竟像海阔天高,不易接近。美人如行云飘去,不知何往,而自己却像箫史那样,独居楼中,不能得到弄玉为伴侣。弄玉是神话中秦穆王的爱女。箫史是一个善吹箫的青年。他吹起箫来,引来了一只风凰,箫史和弄玉公主一起乘在凤凰背上,上升成仙。这里是变用这个典故,说箫史没有得到弄玉,而仍在楼中。 元稹把这首诗写进了《莺莺传》中,这篇传奇文和这首艳诗就传诵于世。他的朋友李绅又为这篇传奇配上了一首《莺莺歌》,成为当时正在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白居易作了《长恨歌》,陈鸿又作了《长恨歌传》。沈亚之作《冯燕传》,司空图作《冯燕歌》。白行简作《李娃传》,元稹就作《李娃行》(已佚)。这都是同时的文学现象。有歌则配一篇传,有传则配一篇歌,显然可知这是民间说唱文学的需要。传的部分是说白,歌的部分是唱词。这种文学形式可能是受了佛教文学变文的影响,因为变文也是一段讲说,一段歌赞的说唱文体。

作者简介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七七九年),死于大和五年(公元八三一年)。他八岁丧父,十五岁以明两经擢第。二十一岁初仕河中府,二十五岁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公元八零九年)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公元八二一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公元八二九年)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元稹的生平

787年 元稹八岁丧父,随母亲郑氏迁家凤翔,寄居在亲戚家里。童年的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来自名门大家的母亲郑氏亲自教授元稹诗文。这使我想起了“童话大王”郑渊洁,他的儿子小学没有读完就回家了,他自编教材教授儿子,如今儿子已经成为了卓有成就的编辑。一流的教育可能不是在老师那里,而是在父母那里。

元稹从小很好学,经常到邻居曹家借书,徒步去姐夫陆翰家请教学问,跟姨兄胡灵之学习骑射和诗词格律。同许多杰出诗人一样,元稹在童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的诗曾使长辈惊叹。

793年 十四岁的元稹回到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794年 元稹以明经及第,然而仕途并没有向他敞开大门,他一直赋闲在家。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不会荒废时光,他博览群书,磨练诗技,与杨巨源日课为诗。这期间元稹也曾离家出游,一度寓居蒲州(山西永济),仕于河中府境内。

799年 河中府驻军骚乱,元稹借助朋友之力保护了远亲崔氏一家。英雄救佳人,自然会引出一段浪漫的恋情,元稹和崔家小姐双双坠入爱河,演绎了一曲千古爱情传奇。爱情对女子来说是人生的全部,对男人则不然。不久,元稹回长安参加制科考试,两人泪洒长亭……

803年 元稹和白居易同中书判拔萃科,同授秘书省校书郎,同科又是同事,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任何时代,才子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风华正茂、风流倜傥的元稹被太子宾客韦夏卿看重,招为东床快婿。婚后,元稹结识了岳父的好友刘禹锡、柳宗元和樊宗师等人。

804年 元稹结识李绅,秋日夜谈,讲述蒲州之恋,李绅作长诗《莺莺歌》,元稹作《莺莺传》。

806年 元稹应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名列第一,授左拾遗。任何时代,做官就要学会少说话,因为往往祸从口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可能的最一批人,因此很少有人你鲜明的表达自己的立场,难得糊涂是做官的处事原则。然而,元稹却不谙此道,由于他“事无不言”,为宰相所恶,被贬为河南县尉,限期出京。同年母亲去世,元稹离任回家守丧。在此前后他认识了张籍、韩愈、沈传师。

810年 元稹守丧期满,回京后授监察御史,他先后查办了泸州官员贪赃案,剑南节度使严砺税外加税及擅自没数十户家产案,山南西道税外加征驿草案。元稹的正直激起了权贵们的嫉恨,不久就被排挤到东都御史台任职。此后,元稹又查办了河南府尹、宣武及魏博节度使等强娶民女、草菅人民、贿赂宦官、贪赃枉法案。电视剧导演们如果知道元稹这段历史,一定可以把他塑造成一个“唐代包龙图”,爱情加断案,多有卖点的题材。

同年,妻子韦从去世。

811年 河南尹房式违法,元稹按律将其拘捕。元稹此举激怒了房式的朝中私党,宰相以“专擅”为由,召他回京述职。途中夜宿华阴敷水驿,没曾想半夜来了两个宦官仇士英、刘士元硬是把元稹从被窝里叫起来,让他腾出上厅(上等客房)。元稹哪把这两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家伙放在眼里,无论做什么也得讲个先来后到吧?大爷我就是不让!谁知这一下惹恼了两个飞扬跋扈的宦官,他们抡起鞭子就朝元稹脸上打去,众恶奴一拥而上,把元稹打得满脸是血,撵了出去。堂堂御史,被宦官殴打,元稹岂能咽下这口恶气,他就上奏事情原委,状告宦官无故殴打朝廷命官。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皇上不管不问,宰相袒护宦官,被打者元稹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815年 元稹任通州司马,期间患疟疾,几乎丧命。

818年 元稹代理通州刺史,岁末迁虢州刺史。

819年 元稹还京,授膳部员外郎。宰相令狐楚对他的诗文颇为赞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

820年 穆宗登基,元稹授祠部郎中,知制诰。数月后,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与同在翰林院的李德裕、李绅被时人称为“三俊”。为了整顿贡举中“寒门俊造,十弃六七”(《旧唐书王起传》),干部子弟却多侥幸及第的不正之风,重新组织考试,有十名干部子弟被淘汰除名。十名贡生,十个家庭,背后七大姑八大姨表叔姨夫外加世交好友,元稹此举几乎得罪了满朝官员。

由于误会,裴度弹劾元稹结交宦官,元稹被罢承旨学士,任工部侍郎。

821年 元稹为相,欲效法姚崇,革除时弊。正当他励精图治,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宦官王守澄、魏弘简诬陷元稹欲谋刺裴度,后来虽然调查清楚了真相,元稹仍旧被罢相。

元稹出任同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关心民间疾苦,采用军田赋的方法补救两税法之失,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823年 元稹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按照惯例明州每年要上贡淡菜、海蚶,百姓不堪重负,苦不堪言。元稹奏请废除岁贡,以减轻百姓负担。

825年 元稹命所属七州筑建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829年 元稹回京,升任尚书省右丞,为了整肃纲纪,改变吏风,“出郎官颇乖公议者七人”。郎官应该属于县处级干部,一下子处理七人,而且处理的理由仅仅因为“颇乖公议”,也就是名声不好,这不是引火烧身吗?

830年 元稹再度被排挤出京,任武昌军节度使。

831年 元稹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三岁。

从这份年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元稹是一个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百姓拥戴的好官,同时也是一个深为政敌们所嫉恨的刺头。这使我想起了柯云路小说《新星》的主人公李向南,无论是政治的困境,还是爱情的抉择,元稹和李向南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呢?他们在政治上都是以谋取天下百姓的福祉为己任,在爱情上又都是让人大跌眼镜。其实,我们又何必非得给人打一个分呢?我们知道他是这样的人就足够了。

元稹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颇受人们争议,元稹成了负心汉的典型,他的始乱终弃自古以来为人们所诟病。这本是元崔之间的私事,如果元稹不说,外人本不可能知道;即使要说,元稹也可以编个美丽的谎言。元稹为什么要实话实说呢?这就是他的坦诚,做了就敢承认。

元稹放弃崔莺莺,另攀高枝韦家小姐,在唐代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即使放在今天,我们许多人也能理解。千百年来这样的事就一直没有中断过,爱情至上的纯粹主义者毕竟是少数,普通人的俗世爱情多少会带有利益的权衡。我们自己做不到,又如何去苛求别人呢?我们受不了的是元稹在《莺莺传》里那段带有侮辱性的“狡辩”:

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为雨,则为蚊,为螭,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莺莺传》的张生现在公认为诗人自己,元稹的这番辩白是说给朋友听的,其实也是说给自己媳妇韦氏听的。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妻子逼你交待以前的恋情,最后我们总会这样说:“我早已把她给忘了,她既没有你漂亮,也没有你温柔,也没有你有气质……我怎么会还惦记着她呢?”这种表白其实元稹一样,都是用来哄妻子开心的美丽谎言,既然在生命中留下了印记,又如何会忘却呢?初恋是刻骨铭心的体验,是心底彻骨的痛,它永远的记录在你生命的记忆里,无法抹去,也无法忘记。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当你在灯下独坐时,那一幕幕往事会清晰的呈现在你的面前……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帘栊低垂,碧空如洗,几抹淡淡的云,几株葱茏的树,萤火虫在悠悠的飞,竹叶儿轻轻的摇,伴着竹叶的清音,井边的梧桐在风中低低的吟唱,一切都是那么安谧,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在这迷人静夜,年轻的心儿弹响了美丽的琴音……

“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轻轻的,轻轻的,她走来,裙袂飘飘,环佩叮当,如神山的仙子,似天界的姮娥。

“更深人悄悄,晨会雨蒙蒙。”夜深人静,细雨蒙蒙,夜色遮住了白日的繁华热闹的物质生活,雨丝挡住外人的窥视,屋里只有一对相爱的人儿在倾诉相思与爱恋,情话缠绵,一如这窗外的细雨;目光脉脉,一如这屋外的月光。多么浪漫的夜晚!甜美,温馨。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宝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精美的服饰把本来就貌若天仙的姑娘衬托得更加光艳照人,使这幽寂的小屋顿时有了明媚的春光。

“言自瑶华浦,将朝碧帝宫。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姑娘满面羞红地说,自己是无意中路过这里,并没有别的什么意思。多么美丽的谎言,多么炽热的情感,估计任何青年男子都不会傻到听不出话中情意的地步,更何况是我们才华横溢的诗人。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诗人用言语试探,姑娘本能的回拒。然而,两颗心儿早已拥抱在了一起。

“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相见难,别亦难,此夜分别,不知何时才能与心上的人儿能见?夜深了,姑娘踌躇徘徊,迟迟疑疑不愿离开,最后她拿定了主意,登上床,抱出了绣花被……

“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葱葱。”一般的诗歌会把这一部分跳过去,直接写分手后思念,元稹却浓墨重彩的描摹了两人激 情缠绵的床 底之欢。施蛰存老先生曾这样评价,“自此以后,中国文学中出现了专以描写色 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和诗歌。始作俑者不能不推元稹。”其实,元稹这段描写远不如白居易弟弟白行简的《大乐赋》大胆开放,在敦煌出土的唐代残卷中有许多“下 半 身 写 作”的文字(声明:上世纪末出现的“下 半 身 写 作”是一种严肃的文学追求,这里只是借用一下这个名字)。因此,施先生是冤枉元稹了。

完美的爱是灵与肉的结合,这段描写正流露出元稹对那段青春期爱情的留恋,那是心灵的融合,那是生命的融合!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千年等一回,真希望地老天荒相守相望,真希望一生一世永不分离。然而,春宵苦短,分别在即,有多少相思的话儿还没有说完,有多少缠绵的情意还没有表达。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就这样分手了吗?何日能再聚?明天的无望与迷茫紧锁在眼角眉梢,一脸愁绪,一阙惆怅。这玉环能带来好运吗?这同心结真的能永远不分开吗?你问我,我不知;我问你,你无声。

“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警乘还归洛,吹箫亦上嵩。”默默地流泪,静静的躺着,不知的小飞虫绕着灯飞了两圈,径直向窗外飞去了,去迎接朝阳的到来。你走了,和来时一样,轻轻的走了……

“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我的衣衫上还留有你的香气,枕头上还有你留下的胭脂,可是你走了,带走了我的相思,留下的你的相思。

“幂幂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杂乱的思绪就像这塘边的青草,漂泊的命运恰似这江天的飞蓬。你不在身边,琴声也变得嘶哑,犹如哀怨凄厉的鹤鸣。抬头仰望,空旷寂寥的天空到哪里去找寻你翩若惊鸿的身影?

“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海阔天高,芳踪难觅,我在楼中苦苦的等待,等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05:45